曹菲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学习日益兴起,大学英语个性化自主学习具备了硬件基础。本文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大学英语辅助性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虽然目前并不成熟,存在一些障碍,很多教师和学生还将观念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但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必将是未来学习的趋势。
关键词: 智能手机;自主学习;个性化
一、 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的概念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自主学习理论之父Henry Holec提出自主学习就是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即对学习各个方面能自己做决定的能力。而后通过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人们发现外语学习成功与否取决于学习者自身,语言研究者的重点开始从外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转向内因(学习者自身特征学习策略等)。
笔者参考了中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各种文献,倾向于徐淑娟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与问题》一书中对自主学习的界定,徐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以学习者的个人学习风格为依托,自主把握个人的学习情况并对学习负责的能力”。并且“自主学习能力不完全等同于自学能力,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以及与同伴协作学习”“学习者要成为学习活动主角,注重个性发展,彰显个人特色,突出个人特长”。笔者非常同意这种观点,很多教师将自主学习概念混淆于自我学习,或者仅提供一个教学平台之后让学生自己学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并未展现每一个学习者的个性化优势。
二、 大学英语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迫切要求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范围内几乎都对大学英语进行了分级教学,笔者所在学校也不例外,对本科生英语教学实行了ABC三级教学,配以不同教材,讲授难度也随之不同。这种模式对师生资源进行了更合理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英语习得能力较差者的学习焦虑,但是针对每一个个体英语学习者而言,分级教学仍然不能彻底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求,例如,分级之后的班级每班人数约40人左右,课上很难做到使学生全部参与到课堂上讨论的话题,课下布置的背诵演讲等任务如果放到课上检查也非常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更重要的是,有些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些学生喜欢和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喜欢接受式学习,有些学生喜欢发现式学习,基于学生个性化的不同,我们应该寻求一种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还有一种现象我们必须要重视,课堂上能够配合老师讨论发挥主体作用的学生只是少数,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效果必须要与这些学生继续进行下去,而更多的学生思维并不活跃,是被动的服从,一堂课下来,真正与老师有几个回合思维交流的只是少数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充当的是观众的角色。这种现实局限于课堂固定的时间、地点,以及教师和学生“一对多”的现状,很难解决。
三、 智能手机作为学习辅助工具的优势
(一)智能手机持有率高,功能广泛
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手机类型的总称。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其普及率近年来迅速飙升,自2012年以来,本校历届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持有率为100%,硬件上足以得到支持。此外,智能手机具有多任务功能,支持信息传送,web访问,软件编辑等全方位的功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花在手机的时间已相当长,课堂上被手机吸引的大学生也占半数左右,教师与其围追堵截不如采用疏导的方式,恰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手机督促学习。
(二)利用智能手机APP学习应用方便、灵活
在Android系统下查询关于英语学习的应用,包括英语单词、听力、配音、雅思托福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可搜索到高达410余款APP,这足以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各种需求,可见智能手机支持大学英语学习是条件允许的。网络上学习材料异常丰富,学校所学教材范围有限,学生不应局限于教材,可根据自己情况下载或卸载软件,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状况的软件应用,同时,校园wifi的建成也为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学习创造了无比优越的网络环境支持。
(三)智能手机学习有利于课堂外不断线交流
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并非单独学习或自由学习。真正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有效的监督之下和活跃的交流之中根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选择合适自己的内容与进度的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考虑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反馈(通常基于中上等学生水平),讲课内容与进度统一,传统课程对于接受程度过快和过慢的学生都是一种资源浪费。的确,有些大学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中心,安排教师为学生咨询辅导,但是离开了这个空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难实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仅限于小范围,而智能手机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公众账号等方式实现学习过程不断线、教师实时追踪、同学实时交流等无可比拟的优势。
四、基于手机的自主学习模式建构
(一)教师需要为学生筛选资源
在如今慕课大发展的趋势下,网络学习资源良莠不齐,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把关,筛选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资源,并为其设立自身能够实现的小目标,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尤其重要。资源内容包括文章、诗歌、视频,甚至电子试卷等等。
(二)学习效果全方位监测
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学习前的监控,指在学习活动开始前,分析学习任务与条件,确立学习目标;二是学习中的监控,指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监控英语自主学习进程,反馈和调整学习行为;三是学习后的监控,指在学习活动结束后,检查评价学习效果并通过反思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具体来说,教师在学习前要为不同能力学生设置不同的小目标,鼓勵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达到最大化效果,在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认知度、情绪等非智力因素进行监控,在学习后,对学习效果进行肯定和反思。
(三)增加多样化的推送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互动性、开放性及信息的超链接特点,利用手机网络平台推送内容可增加学生练习和作业内容的丰富性。我们有多重途径可以实现,如微博、微信、微课、手机APP等。倘若教师通过微信群或者公众号的方式推送一些优秀的听力内容、英文美文、慕课资源等,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完成作业,并且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此外,学生作业还可以在群内或公众号进行分享,这不仅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还会刺激学生分享的欲望。
(四)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考虑个性化
笔者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学生个性不一,完成同一任务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个性张扬爱说爱演,教师可以布置利用手机APP配音的任务,并要求在群里分享,有些学生心思细密内敛,可以要求他们以一篇文章为主题制作精美的PPT,表达自我。对于单词语法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下载手机APP里的单词软件,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规定的单词量。对于课堂上羞于发言的学生,也可以鼓励他们在群里发表言论。总之,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
(五)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前提是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提倡个性化自主学习,就要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特征。Gardner认为,人的智能不是由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元能力组成的,每个学生智力不同,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待每一个学生、评价每一个学生,不应该以学习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我们可从多方面入手,在学习成效方面,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方面,可以考察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在学习态度方面,可以进行动态考核,考察学生是否比上个月完成的推送内容更多更好;在合作学习方面,可以通过生生评价的方式考察学生合作作业完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桂花.多元智能理论下大学英语慕课自主学习多维动态评价体系构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4.
[2]段婷.基于手机APP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2.
编辑/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