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 实现从未知到已知

2018-04-08 07:36孙蕊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分法平均分表象

孙蕊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地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进行平均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同学们,二年一班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参观前需要准备一些吃的和喝的东西。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生:我看到同学们有的在分果冻,有的在分火腿肠,有的在分橘子,还有的在分糖。

生:我发现果冻是2个2个分的,糖是4块4块分的,火腿肠是5根5根分的。

…………

【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分东西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小精灵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并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快来看看吧。(电脑出示)他带来了6块糖,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小组内同学讨论讨论,看看可以怎样分。用手中的小棒代替糖来分一分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我们组是这样分的:第一份2个,第二份2个,第三份2个。

生:我们组有3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第一份1个,第二份1个,第三份4个。第二种分法是第一份1个,第二份2个,第三份3个。第三种分法是第一份2个,第二份2个,第三份2个。

电脑出示这3种分法。

师:这组同学给出了3種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生齐答第三种。)

师: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三种分法呢?

生1:因为每份分2个,这样公平。

生2:因为这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公平。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就叫作平均分。(师把板书补充完整: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生2:因为每份分得不是同样多。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

【通过创设“分一分”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呈现3种不同的分物品情况,使学生在对比中获得对“平均分”的直观认识,从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师:大家练习用语言把平均分的结果完整地说一说。(生练习说。教师指名说一说。)

生:把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块。

【注重平均分结果的表达,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对平均分的结果进行表达,为后面除法含义的教学做铺垫。】

二、巩固练习

三、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师:“平均分成6份”是什么意思?

师:现在大家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橘子,来动手分一分吧。

(学生分,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分法?

生1:我是1个1个分的,最后每份3个。

生2:我是先2个2个分的,没有分完,然后又每份分1个,最后分得每份3个。

生3:我是3个3个分的,分得的结果是每份3个。

师:你们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

生:我想乘法口诀三六十八,所以每份就是3个。

师:还有这样分的同学吗?

师:你们都是善于动脑的孩子,找到了简便的方法,非常棒!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其实无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份都是3个橘子,是平均分的。

师:如果把这18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分法。)

四、解决问题

1.第9页“做一做”。

师: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盒呢?完成后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汇报。)

(学生先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借助手中的小棒来分一分。)

生1: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8根。

生2: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3根。

师:通过给猴子分香蕉,你发现了什么?

生:猴子多了,每只猴子分得的香蕉就少了

师: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善于发现问题!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生2:我知道了可以怎样平均分,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根据乘法口诀,几个几个地一次分完。

反思:

本节课内容属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知识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分数的基础,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地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平均分物品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创设“分一分”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对比中获得对“平均分”的直观认识,从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尚志小学)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分法平均分表象
谁的分法好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谁的分法更好?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与改良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