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芹 陈洪阳
摘要:初中地理是“图文并茂”的学科,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识图、析图、记图。识图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知识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项重要技能,提升识图能力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推动力。那么,怎样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呢?笔者将从正确识图;活化地图;创绘地图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识图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识图能力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造成地理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想让学生学好地理,教师必须重视对他们识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牢固地把握识图技能,使他们熟练地看懂地图,进而运用地图。那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呢?我认为,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应贯穿在地里课堂教学的始终,力求做到“图文结合”。现将我多年来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正确识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材出示的图形资源缺乏必要的处理,导致学生面对地图只是浏览,缺乏深入探究和具体分析,难以理解和掌握地图所要表达的知识信息,不能形成正确的识图意识和习惯。学生读图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训练。我在每节课前都要求学生准备好地图册,把本节课所学内容都落实到图上。例如在学习《亚洲》时,让学生在图上画出亚洲的位置、范围、所临大洲、所临大洋、主要地形区、主要山脉、主要河流等。这样在识图的同时,有关亚洲的相关知识也掌握了,学生在“找”、“画”的过程中兴趣满满的识图。久而久之,就让学生养成了种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
二、“活化”地图
从学情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初中生身心发展不成熟,能力还不稳定。这就使得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识图。与文字相比,学生对图形更有学习兴趣。但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死板和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识图能力也逐渐被抹灭。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一定要彻底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地图的内在特点。“活化”地图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图形的活化过程是创新的过程,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来看待、分析问题的过程。例如根据教材插图学习半岛的概念时,我让学生伸直一只手臂,边展示边说:“一面与陆地相连(你的躯干就相当于陆地),三面环水(手臂周围的空气)的就是半岛。通过举一反三学生还知道了岛屿的概念。通过“活化”地图,简单、直接、形象地让学生明白并掌握了所学内容。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那么“学自然也无定法”。巧妙地让图“活”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课上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理解图形,并且輕松愉快地掌握相关知识。可见,适当坩“活化”地图,会在教学中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突出效果。
三、创绘地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地图“教”,学生用地图“学”。而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读图填图训练,逐步养成“手中无图,心中有图”。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例如在教授经度的划分时,通过读图、析图,先让学生明确经度的起始线和划分规律。再对学生进行画图指导,让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进行绘图练习。找两名绘图出错的学生在黑板上画,由学生点评,指出错误并纠正。通过学生绘制略图,可以减少教师的课堂讲解,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地图是地理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学中地图是否得到合理的运用,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由此,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使学生的识图能力从形成到深化,最终转化为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