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芳
高中语文新课程第三、四册选文的重点是文学作品,所选爱情题材作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对此,见仁见智,各有其说。我认为,现在中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绝非个别,且已出现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苗头。严厉禁止显然不会有效果,而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更是家长的糊涂、社会的失误,教师的失职。正确的做法只有加强教育、引导,使其健康成长才是良策。爱情是人们永远谈论的话题,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必然。那些勇于为人类,为国家,为民族进步事业而奋斗甚至献身的人,不仅是大智大勇之人,更是侠骨柔肠之人,是内心燃烧着火一般炽热的爱的人。通过这类作品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比较、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爱情观。就此,我就爱情题材作品的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对爱情的表达既大方又泼辣,又不失含蓄和浪漫,我们不妨从诗经中去初步感受一下我们的先民的纯朴而浪漫的爱情表达方式。如《诗经》的首章《关雎》,就是以水鸟和鸣代夫妇谐乐,以荇菜(一种水草)的柔顺润美来比拟女子的容貌和品性之美;《周南.桃夭》中的桃花之艳喻出嫁女子的美貌;《邶风.静女》中姑娘在野外采来的几根茅草,在纯真可爱,憨态可掬小伙子的眼中却是如此的非同寻常,美女所赠,草也成了仙株!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情的魅力!《氓》中的女子被男子甩了以后的决绝,没有和有些女子一样哭哭啼啼,在过去很不简单。《诗经》中的很多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
爱情这亘古不变的主题,它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对爱情的看法,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表达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这里还想从高中语文所选的诗词中看一下古人对这一神秘美好的事物的看法,借以品味那神圣的感情。汉乐府《上邪》一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期,山无陵,天地合,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运用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事物作比,来表达此生绝不与君绝的决心;《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生死相依的爱情,这种爱情大抵就是忠贞不渝,海誓山盟,地老天荒式的;秦观《鹊桥仙》让学生感受到有情人虽然聚少离多,但爱情要经得住长久分离的考验,这才是正确的爱情观,是高尚的精神境界,特别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话揭示了精神恋爱的真谛,这样的爱情也是人们理想化的长久之情;再如从《雨霖铃》中感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分难舍的恋情,品味凄恻动人的离情美;晏殊《蝶恋花》一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语气舒缓、含蓄,隐含在词背后的那份执着的情怀却十分鲜明,足见其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锲而不舍,百折不回。
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诗词,对这类作品的鉴赏、分析,应当引导学生从反复的吟诵之中,体会音韵美,节奏美,形式美,从而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意境美,人情美,人格美,进而领会生活美,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沉相思,培养学生对感情的坚贞执着,对事业,对人生的追求;通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理解人生的真谛,生活的要义,不一定是耳鬓厮磨,卿卿我我,而是心灵相通,感情相融;透过“剪不断,理还乱”的迷茫,“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迷愁,看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迷醉。同时,更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艺术的美,人类情感的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朦胧的情怀,羞怯的神态,几欲呼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黯然亲切;“忱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干。白日参辰见,北斗回南面。休既末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在此,我们感受到的是磐石般的盟誓与火焰般的情感,更感受到主人公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真情,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又是如此的直率,大胆,泼辣。
高中生模仿性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是爱情题材作品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有高低强弱差异,有家庭、文化、道德的差异,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认识爱情中的丑恶的一面,正确分辨爱情。中国封建时代的爱情,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君、父、夫三权至上、男尊女卑的精神,男性是每一场爱情幸福与否的决定者。《卫风.氓》和《杜十娘》都上演了“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氓的喜新厌旧、薄情寡义,导致氓妻的不幸;杜十娘,精明晓理、有头脑有魄力,可算女中豪杰,但李甲的负心背叛,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男权势力对她作出的判决:烟花女子永远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最终使她也逃不出悲剧命运,落得绝望投江、香消玉殒。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爱是需要学习的。没有经过学习的爱情是幼稚的,甚至是危险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朦朦胧胧的爱情观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学习,才能够成为理性的、有价值的爱情观。因而,通过对语文教材中有关爱情题材的作品的教学,让学生对朦胧的爱情能够进行实质性的思考,理性对待两性情感,对未来必然遇到的爱情经历做一定的心理准备,则将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和高层次的审美教育。
可见,爱情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是有必要的。以上仅仅是个人的看法,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1]如何讲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爱情题材作品[J].文娜.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05)
[2]高中语文爱情观教学毋需半遮面[J].周晓容.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