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星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环境意识,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其中,关于道德品质的培养最为突出,要求我们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能够挖掘教学中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下面我就近年来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德育教育方式的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德育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以德育德。作为教师应该是追求知识的模范,应该用自己的执着和奉献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度和崇敬感。教师的形象和教师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所以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我们都应该给学生以好的示范,好的影响。
新教材中关于教育的内容并不明显,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发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这项工作需要长期的发现和积累,德育内容才会丰富和饱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准备,将德育内容和教学的主题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而不能为了德育而单独德育。
例如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会讲述一些数学史,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复数的使用、方程的解法都比欧洲早10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他国家400多年等,这些典型的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使他们明白数学落后即科学落后,落后就会被挨打,就会丧权辱国,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另外,在讲述数学成就的过程中还可以着重讲述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去培养学生的意志与品格。而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繁琐的计算或证明就退缩的学生,可以介绍一些数学家们在遭遇挫折时的坚持和努力,这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树立起信心。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也有很多哲理性的东西,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去构建学生的人生观。
例如,整数和分数对立统一于有理数中、有理数和无理数对立统一于实数中、实数和虚数对立统一于复数中,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积分中德无限累加思想等等,都是引导学生体会通过不懈地努力可以改变人生道路的极好素材。
数学习题中经常会出现关于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税法问题、节能减耗等为背景的习题,这类习题本身就含有丰富的德育属性,是塑造学生道德意识的最佳素材。
1.培养市场经济意识 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掌握与这个时代密切相关的知识,例如储蓄、股票、基金、纳税、经济危机等,并将道德理念渗透其中。
2.培养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假期出行安全等等都是我们不可懈怠的问题。所以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贯穿这些防范意识的教育,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例如,某学生在上学路上要经过4个路口,假设在各路口是否遇到红灯是相互独立的,遇到红灯的概率都是1/3,遇到红灯时停留的时间都是2min。(1)求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到第三个路口时首次遇到红灯的概率;(2)求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因遇到红灯停留的总时间X的分布列及期望。
由这道题目可以联系到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培养环保意识 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了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对山脉,绿水,蓝天,大海,丛林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自采矿或滥伐树木,我们可以通过数学习题介绍数学与环境污染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例如,以我们学校前面这条商品街抽取5家作调查,得到这些饭店每天消耗一次性筷子的盒数。并解决下列问题:
(1)通过对样本的计算,估计我市一年消耗多少盒一次性筷子?(每年按350个营业日计算)
(2)在(1)的条件下,若生产一套中小学生桌椅需木材0.07米3,求我市这年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可以生产多少套学生桌椅?(计算所用数据:每盒筷子100双,每双筷子的质量为5克,所用木材的密度为0.5×103千克/米3)
(3)假如让你统计我市一年使用一次性筷子所消耗的木材量,如何利用统计知识去做,简要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数学习题中,学生通过计算,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原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浪费了许多资源,环境保护不是口头上挂着的,而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每组选一个组长,由组长组织关于相关习题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同时,组内同学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同学。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能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和练习中的德育素材,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我相信通过点点滴滴地渗透,可以充分实现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达到双重教育的目的。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将更加努力地解读新课标,寻找教学新思路,追求教学高效率。
[1]刘金光.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整合的价值原则及其途径.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