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玉玲
启发式教学在我国千年的历史,也曾被学多人拿来实践过,但在这个自以为进步的现代社会,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却没能将启发式教学进行有效的发挥。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试教育的时代,也出现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不少语文教师的思维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发生改变,仍然停留的旧的教育时代,在课堂教学中依旧是围绕着考试的成绩而进行教学。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还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不负责。所以,今天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改正自身的错误,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入手,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下面,我就通过以下几中启发方式来阐述,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学作品是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方式,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缘情而发,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语言文字。所以,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先带着学生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让学生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接着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情感,并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情感因素,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进而通过这个情感的共鸣启发学生,让学生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以及思想的主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讲授《藤野先生》的时候,为了学生们更好的了解文章的思想主旨,我就启发学生感悟作者对祖国又“恨”又爱,以及感激滕学野生的思想感情。首先,我引导学生们对今天的美好生活进行思考,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今天的生活。然后,我在为他们讲述新中国成立之前,那“国破山河在”的社会情境。最后,我会为同学们讲述鲁迅的经历,以及鲁迅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的努力。通过这样新旧社会的对比,我成功地用作者的情感启发了学生,进而使他们更加充分的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思维,促进了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
疑问是后的全新知识的前提,也是改革创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所以,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层层的设疑,打破学生头脑里如止水般的“平静”,激发学生脑海中的“风暴”,进而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刺激他们探索新知,进而使他们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表达文章主旨的表现手法。
例如:在讲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促进学生们的思考,我就在授课前提出了几个问题让他们思考,通过如此一层层的设疑,激发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欲望,启发了学生们的思考,让学生们在我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十分出色的行文方式,或者说是谋篇布局,如《红楼梦》中就有许多前后文的照应,所谓“伏沿千里”。而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教材,几乎都是十分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前后文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启发,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并学习其中的布局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在未来的阅读和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在讲授《猫》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启发学生们,并锻炼他们对文章布局的能力,我就让学生对比,作者对后一只猫的感情和对前两只猫的感情后什么不同之处。学生们通过比较,很快就找出了不同点。作者对后一只猫的感情中,有一股浓浓的歉意,那歉意就像是刺在作者良心上的针,所以,作者对后一只猫的亡失显得更加难过。接着,我有启发学生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经过思考认为,由于作者不喜欢最后一只猫,所以就轻易地将吃鸟的恶事归罪给了这只猫,才造成了这样这样悲伤的后果。通过这样前后文对比的启发,极大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主题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对文章的布局进行了思考。
总之,启发式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其作用和运用的方法,不是我寥寥数语的可以说清楚的。所以,希望广大教师可以顺应素质教育的“滚滚浪潮”,不断对启发式教学进行研究,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进而为莘莘学子提供更加优秀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广大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1]武彦霞.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27).
[2]李海花.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学周刊,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