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君
美术欣赏人人都会,而鉴赏就需要学习掌握美术理论知识,教师如果在有限的课堂中占用过多的时间讲理论,学生会感到枯燥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美术,甚至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如何获得一个高效的课堂效率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来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以下我就用两个案例来说明我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此方法的。
案例一: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的生命。
原因:普通高中美术课本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这样说:“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就是点、线、面、色,任何美术种类的任何语言表达方式都是在这四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演化开来的。”这是鉴赏课中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如果教师只作为一般知识来讲解,学生的感受是呈现出理性的冷静的有逻辑的,欣赏一幅艺术作品将是毫无生命的,无论怎样从多个角度渐次充实对一幅作品的诠释,它始终是在用语言文字来欣赏。欣赏者与作品本身永远保持着遥不可及的距离,一群有生命的观众一直被拒之神圣的艺术殿堂之外,无法唤起他们的热情去欣赏他们看似毫无灵魂的东西。要学习了解点、线、面、色是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艺术家就是运用了它们来创造美术作品的,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会每一个块面,每一种色彩,每一条线,哪怕最小的一个点都是有生命的。只要亲自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才能体会到。
方法:我们分小组训练,实验开始,采用各种方法让第一组的学生感到心情特别的高兴,让第二组的学生心情压抑、伤心;让第三组的学生心情烦躁、焦虑;让第四组的学生心情宁静、满足;然后按照当时的情绪分组挑选点、线、面、色来作画,结果发现,第一组——高兴的小组画出来的小点点都是跳跃热情的,颜色热烈让人感到激动;第二组——压抑、伤心的小组画面灰暗、线条呆板;第三组——烦躁、焦虑的小组线如乱麻一个个圈圈重叠绕在一起;第四组——宁静、满足的小组画的线条舒展,很有韵味。
把刚才画的作品对照课本找相同,艺术家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有相同的一条线一个点,一块面都能找到。用这种方法去沟通,让心和心相连接,艺术家的作品不再是一幅幅印刷品,而是有灵魂的艺术生命体。
课后我又让学生查找资料,寻找一个和自己有相同情绪的艺术家,了解他的命运如何,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时。当时他用一个怎样的心境来画这幅画,这幅画想表达什么?最后竟然有学生请老师教他们设法画出他们心中的画。
收获:这个艺术活动让我体会到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点,线,面,色都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美术作品中去,从而对美术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才可能热爱美术作品,从而真正地喜欢美术鉴赏课乃至美术学科。
案例二: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原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都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开展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美术知识。现在的社会处在高科技信息时代,智能手机已深入寻常人家,对手机的喜爱并非只限于学生人群,而智能手机也就是一个数字处理工具,服务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处理图像、文件、文字信息等。如何处理美观?这涉及到现代媒体艺术的知识。如何将美术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这是中学美术教学的核心。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就是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之处。
方法:同学们喜欢在QQ聊天中斗图,我便对他们说谁想成为斗图高手,用自己创作的画去斗图,那才是独一无二最厉害的。现在来画你们喜爱的《表情包》,要画好表情包就要抓住人物的表情特点和内心活动,这里介绍一位绘画大师达·芬奇,他自创了一招绘画中的“葵花宝典”才画出《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通过欣赏作品讲解达·芬奇自创的高超技法——明暗渐隐法。我们称之为面部表情的东西主要来自两个地方——嘴唇和眼角。因此达·芬奇有意识地让它们模糊,使它们逐渐融入柔和的阴影之中,使蒙娜丽莎的表情似乎总叫我们捉摸不定。引导同学们学习掌握这一技法,画一幅“永恒的微笑表情包”,通过这节美术课,学生基本掌握了表情的基本画法。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的创作了八、九张表情包,有题为《同桌的你》、《班主任躲在教室后门偷看》、《咳-吐》、《作业多了让我变成这样》等,为了搜集更多的人物表情。同学们创造性的把美术课本中所有人物都利用来做创作题材,查阅了好多图片资料,发挥他们的想象创作了更多的作品。现在的学生不缺乏学习知识的能力,应注意培养观察力,动手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模式。
收获: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求知欲。通过以上两个案例,说明在美术鉴赏中,运用艺术活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美术作品的艺术生命,并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和求知欲;这种用艺术活动来进行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方法是可行的且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