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2018-04-08 10:26郑明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7期

◎郑明雪

儿童诗歌是一种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畅,内容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适合儿童吟诵的文学诗歌作品。它在启迪儿童心智,激发儿童想象,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培养儿童的优美情操和良好习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儿童诗(新增)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儿童诗教学,如何达到课标提出的有关“语言、情感、想象”的目标?教学中,我们又应当关注什么?下面,就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早操》为例,谈谈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一、随文识字学词,注意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要求认识和写的生字并不多,一共七个,孩子的学习任务并不重。所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生字要求不难的特点,我认为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文中的生字比较快捷。比如在出示课题的同时,就马上教学“早”字的书写,老师渗透字义的讲解,这样学生对“早”字的理解和记忆程度都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另外,“叶”“飞”“光”三个字我也是随文中进行教学的。这四个字都是会意字,有的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意思,而“光”通过溯源,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光”字的演变,从而理解了字义。这样,既避免了单独识字的枯燥,也提高了学生课堂识字的效率。

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孩子观察发现“滚来滚去”、“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等这样的词语形式,积累并拓展、运用,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指导孩子阅读,感受诗歌节奏

儿童诗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它们读起来会让人感到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阅读时让人产生和谐快乐的体验。因此,在教学时,让孩子感受到诗歌的节奏、音韵显得尤为重要。

《早操》全诗共有十二行,三行为一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共为四小节,简短凝练,节奏明快。儿童诗歌在形式上,特别重视节奏的表现,必须具有音乐性。这就是儿童诗歌的韵律美,她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在教学时,要抓住 “滚来滚去”“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这些词语指导学生阅读,感悟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小学生早起锻炼生机勃勃的情景,并体会这首诗在结构上的旋律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给朗读带来的独特体验,体会到了诗歌语言的精妙。

三、透过语言文字,走进诗中意境

儿童诗歌中的遣词造句,通常是浅白而简练的。由于浅白,使儿童容易了解其中意思,领略其中情趣,欣赏其中意境。由于简练,使儿童容易学到生动优美的句子,积累语言。

《早操》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并且有和谐韵律的儿歌,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早晨欣欣向荣的景象,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学生带入充满生机活力的清晨。通过学习,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万物复苏的清晨景象,从小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积极锻炼身体的观念。

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早起锻炼身体的乐趣和愉快的心情。想象初升的太阳照在身上,露珠、小鸟儿、小蜜蜂……如一个个美丽的精灵,在那绿叶丛中、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滚动、跳跃、采蜜,甚至能听到他们愉快的嬉笑声。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儿童不仅学习了语言,丰富了词汇,还可提高儿童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学习语言要能透过文字本身进入文字本后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滚来滚去”等词语,并由此进行词语的积累练习,训练语言,事半功倍。在学生充分体悟的文字背后的情感后,再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外化。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就能做到是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真正与课文产生了共鸣,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四、教给有效方法,指导快速背诵

儿童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方便记忆。

抓住课文中的词句进行板书,这样学生就会对诗歌留下深刻的印象,合这些板书中的字、词、句让他们记忆,或者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回忆,这样学生再顺着老师的分析,边读、边想,也就很容易把课文背诵出来了。

在指导背诵《早操》时,先让孩子用上句式“谁在哪里做什么?”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并且找出“怎么做操”的关键词,并结合板书,孩子很快就懂得了方法,背诵就轻而易举了。

五、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在教学儿童诗时,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融进自己的情感去想象诗句中“留白”的部分,丰富诗歌的内容,以“我”之心去体察诗人之心,以“我”之情去感悟诗人之情。从而使学生的心达到共振,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导入新课时,我首先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用《健康歌》的动画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做操,迅速进入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习儿歌的兴趣。

“想象”是可以美化文学作品的,是种不可或缺的技巧,想象越奇妙的儿童诗,儿童越感兴趣,越喜欢。在学习《早操》后,想象在这美丽的早晨,还有谁也会来做操?是怎样做操的呀?孩子的答案多样而充满童趣。

六、引导观察感受,发掘创作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设计了“做小诗人”这一环节。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和内容,请孩子们仿照课文的样子来创作属于自己的小诗。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可以给他们一些提示:在这美丽的早晨,还有谁也会来做操?(松鼠、蚂蚁、乌龟、壁虎……)它们是怎样做操的呀?(用上今天刚学的词组)也提供了创编诗歌的图片,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自己小声编一编。这样,孩子编起来得心应手,再此基础上,再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小诗。学生们尽情想象仿编:

小青蛙,起得早,跳来跳去,在荷叶上做操。

小鱼儿,起得早,游来游去,在池塘里做操。

小蚯蚓,起得早,钻来钻去,在泥土里做操。

松鼠、蚂蚁、乌龟、壁虎……

语言也就在这样的反复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语言真正地走进孩子,和他们相遇。低年级是语言积累的起始阶段,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进行仿说、仿写,不但可以创设一个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发,自觉习得语言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用好词、用准词的习惯。

当然,儿童诗的教学,单单依靠课堂,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儿童诗融入到日常的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如举办诗歌朗诵会,为学生推荐优秀儿童诗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学生自己写的诗等等,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诗意中,以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