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
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都在积极建设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语文学科提出了学生思维发展、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文化传承和理解等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古诗词教学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教学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谈几点个人的思考与看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强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重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散和启发。而思维的形成基础是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在已知的认知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并自主完成有关质疑内容的探索,寻求内容答案。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无论在诗词阅读还是诗词理解等多个方面,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从而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长恨歌》这一内容时,作者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凄美哀伤的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长恨歌》是不是在歌颂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借此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部分学生认为长恨歌中“恨”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生死两隔,生者对于死者的相思之恨;而部分学生则会提出诗词名为《长恨歌》,前部分内容重点描绘君主不理朝政,导致国家安危受到威胁的糟糕局面。作者表现的是对当朝者不作为,耽误国家发展的恨。学生通过提出对于诗词理解的质疑与他人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从而促进了语文思维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人文属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延展。在其中渗透教学内容对应的时代审美观念,从而影响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整体体验。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和视角去感受其中的内容,从而最大限度的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操,重塑学生心灵。
对于当代高中生而言,在多年语文教学的影响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引发其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稍显吃力,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以生为本”的实践活动中获取深刻的体验,从而有效培育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语文教学的本质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对于汉字的正确认知与深化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语文阅读、文章分析、个人写作等多种行为。语文学科教育也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为两大主体。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准备一定的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阅读消化知识内容,锻炼自身的分析能力与阅读能力。而写作教学中则以多样化的写作题目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够熟练的使用汉字进行文章写作。将内心的想法通过文字进行完整的表述。
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内在精神力量都蕴藏在其民族文化之中。我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底蕴。大部分高中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和认知态度并不正确,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并不重要,认真学习与敷衍式的学习几乎没有差别。没有具备对于我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科积极性不高。故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转变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态度,使学生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向学生大量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学生从其中汲取高质量的文化内容。从而丰富自身语文思维,深化知识理解。
总而言之,在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需要教师明确核心素养的具体含义。结合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计划,适当的调整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借助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内容,进而促进高中语文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触碰学生情绪敏感点,从而使学生获得深层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强化学生综合能力,使当代高中生具备运用语言能力。将学生所学内容进行串联,形成知识链。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作品之中的情感共鸣,发现语文知识的魅力之处。继而改善学生认知态度,深化知识理解。最终,提高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1]余建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8(32):70.
[2]王光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探微——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22):1-3.
[3]郭志贤.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7(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