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舞蹈作为一种通过人的肢体动作呈现情感的独立表演的艺术形式,近年来舞蹈欣欣向荣的发展,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借助舞蹈的力量,实现专业能力迁移,借以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表演,提升音乐表演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是舞蹈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
高水平的舞蹈演员可以成功的刻画人物性格、展示情景和塑造形象,这也正是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中,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通常教师教授的是基本的舞蹈动作,没有融入舞蹈表演能力的教学。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二节形体课,用以解决音乐表演的基本素质问题。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节目的排练来完成的,这对于音乐表演专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在形体教学过程中,对舞蹈内容进行选取,增加技术性的训练,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形体舞蹈教学相比较,她们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职业的特色性和发展性、学生自身条件的差异性。形体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为音乐表演的学生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举止、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形体舞蹈教学因为本身的特殊性等多种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致使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缺乏新意,发展性不够,影响了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表演素质。因此,高职院校音乐表演形体舞蹈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形体舞蹈教学内容改革需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标准作为工作重点,切实抓紧抓实,突出重点。结合演唱中的形体与形体变化中的演唱相结合的创新思路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与音乐表演专业相结合如影随形的进行形体舞蹈训练。
形体是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进行音乐表演时通过正确的身姿,借用形体的表现力彰显音乐作品的内涵。
任何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完美的展示都必须做到形神兼备。人们在欣赏音乐表演演出时,首先看到的往往是表演者的仪态气质。因为音乐表演的仪态气质是艺术整体表现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体舞蹈训练,首先改掉生活中一些不良的体态和陋习,如行走步态中的“八字脚”、“拐脚”;坐立时的“塌腰”、“腆胸”、“驼背”、“高低肩”等,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自身条件进行针对性训练。对学生的腰、腿、臀、胸等关键部位进行科学纠正训练,主要运用舞蹈基础练习(以芭蕾形体训练为主)从身体的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训练达到“艺术美”的状态。总之,躯干、形态、容貌训练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活力完全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形体训练与积累来练就。
解决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基本体态是音乐表演专业形体舞蹈训练课程的前提。提升音乐表演专业形体舞蹈课程的时效性,综合性的舞蹈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形体训练解决身体的基本体态,而舞蹈训练则是培养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声、情、形、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舞台综合素养以及舞台表演能力的核心。中国古典舞、中国戏曲的身形训练提炼出来一些舞台训练方法如手、眼、身、法、步等加以运用到课程中来是很有训练价值的。根据音乐表演专业的专业(美声、民族、流行)特点,舞蹈风格训练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美声演唱侧重于芭蕾舞、国外民间舞、国外代表性民间舞;民族声乐演唱侧重于中国民族民间舞、歌剧选段等;流行演唱侧重于现代舞、爵士舞、街舞及踢踏舞等。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抓住侧重方向,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和激情。
高职院校在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有着独到的优势。地方性高职院校有一定的地域优势,有着其丰富的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和舞蹈资源。地方性民族民间音乐和舞蹈作为经典的民间艺术,极具欣赏价值,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专业教师加工、提炼后的民族音乐与舞蹈语汇更有生命力。在保持原有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将原有的音乐与舞蹈语汇进行拆分、重组,或加入了一些重新创作新鲜元素,在姿态、步伐等方面加以创新。将原生态音乐和舞蹈动作素材进行规定、整理,将零散、不规整的舞蹈语汇变成有章法可寻的模式化的动作短句运用到音乐表演课堂上来。如简单的手臂练习,就会对其强调手臂运动的节奏、运动的路线、运动轨迹、运动的力度和速度等等。在保持原有风格特征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民族文化的变异,使其更加系统化。我们要在传承民族舞蹈作品中有独特的高端艺术视角,结合熟悉的民族生活环境和情感表达,在舞蹈、声乐、情感、神韵这几个重要的版块上的训练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当前,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仍旧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而高职院校在艺术教育等方面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明确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系统性的教学流程,把地方性的民间舞蹈提炼加工后融入音乐表演专业的形体舞蹈课程,主动承担起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重任,为发展和传承文化遗产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音乐表演更具表演性。
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舞蹈语汇经过专业教师的精心提炼和细致加工后,更加适宜于舞台表演的审美需要以及当代人的审美观。如民族声乐演唱,它的风格特点侧重于中华民族文化审美,故选取民族民间舞蹈风格训练。不同民族的风格侧重点不同,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应该细化。譬如说苗族舞蹈,大多为手臂和腿部的动作较为丰富,上身相对僵硬挺直,对于整体动作的舞感,产生了一些不协调因素。因此在提炼教材的过程中,加强了上身的韵律,使其与四肢的运动规律相协调统一。当然,在民族演唱方式的创新和服饰的创新上也要加强训练,这样才能让舞台表演更加美化和绚丽。
其次,音乐表演时舞蹈语汇更加规范。
形体舞蹈语汇更强调动律特征,肢体动作更加丰富,使其在保持表演原有的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将原有的舞台表演进行拆分、重组,或加入了一些重新创作舞蹈元素,音乐表演时在姿态、动势、步伐等方面加以创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舞蹈文化的变异,使音乐表演更加系统化、专业化。
以形体训练为基础,夯实基础训练,提升整体气质;以形体为基础,以舞蹈为本,构建科学、实用、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以传承为抓手,开拓舞、声、情、韵相结合的训练版块等,让音乐表演更具表演性,舞蹈语汇更加规范。
总之,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保证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形体舞蹈教学的时效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