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成都 6105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的日益明显,许多地方都在提倡以自行车或电动车出行甚至不少城市政府还出台政策提供公益性的自行车租赁服务。而这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自行车或电动车停放问题。
该篇以XX镇停车场为研究对象,其自行车的停放主要有以下问题:(1)几乎全是临时停车场,几乎无固定停车场。(2)临时停车场给市民的自行车或电动车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带来保障。(3)临时停车场易堵塞行人道路。因此为了避免交通拥堵,提高管理效益,适当的对停车位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极其必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与生态环境也逐渐受到重视。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政府与部分交通部门开始提倡自行车或电动车的绿色出行。
在吴春阳,黎灿兵等4人就在2010年以现代决策分析的逻辑思路方案评价解决步骤,对电动车一类的充电设施进行规划[1]。
2007年晏克非等人就分别运用停车需求预测的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计算,对大城市自行车停车场做出选址[2]。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美国等国外发达国家的国家经济发展突升市民爱锻炼和环保观念的形成,自行车和电动车的骑行量逐渐增加。这一时期也是国外自行车车和电动车场的重要发展项目,其发展特点主要是[3]~[4]:(1)停车场的规划与其他的建设项目结合在一起;(2)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日益受到重视,繁荣中心区停车设施的建设;(3)将自行车停车设施与繁重地带组成一个系统,有利于使人们骑行进出城市与活动;(4)加强城市合理的区域规划和管理。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在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决策,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分析评价系统的各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层次结构模型。(2)对同一层次的各个元素对上一层的准则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3)计算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即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4)计算各个层要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总权重即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AHP)的优点表现出系统,实用,简洁,方便的特点,容易让人们认同其结果。
层次分析法(AHP)的缺点就是不具有权威的精确度,还有相对具有个人主观因素大使得研究的课题相对之下不具有准确性和大众性。
停车现状:
根据调查,XX镇的自行车或电动车车主出行时往往感觉比较堪忧,有以下原因:(1)自行车道与自行车停车道成为机动车停车场。根据相关观察自行车道停满了汽车,自行车主只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2)相关商店或菜市场没停车位只能乱停。(3)停车位利用不饱和。(4)停车位被其他家具等占用。(5)停车场占用人行道。
经过调查,C市XX镇目前的停车场极其零散基本上都是临时停车场,每一个停车处均由一根两至三米的铁杆围住。
虽然临时停车栏的制作成本较低,但其安全性也较低,在整个XX镇街道中,几乎每一个月的自行车或电动车车辆被偷窃的数量都不低于50量。
其次,部分街道及其周边的人流量众多,若只有这种临时的自行车或电动车停车场,将会影响个人出行的便利程度,甚至给行人带来不便,引起交通问题。
层次分析法模型的建立主要有三个层次:(1)最高层。即改方案的所想要达到的总目标,即自行车与电动车停车场在XX镇的选址。(2)中间层。即准则层,是指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所关联的各个中间层要素,指市场情况,社会环境,基础设施等。(3)最底层。为实现最终目标的各个方案,在本文中指可选择的自行车和电动车停车场选址的可用的选址方案。
因此,建立出的系统的梯阶层次结构如图下:
图1
目标层,准则层和最底层评价因素的选择如下:第一,在XX镇街道中人流量最多的地方,即区域人口数量最多的地方,便于解决自行车的失窃以及交通堵塞问题。第二,考虑到相关地区内可用于停车场场地的面积便于采地进行停车场场地布置。第三,建立自行车或电动车停车场不需考虑停车场建立成本,除去相关人力的劳动成本,还需要考虑地价成本。第四,交通状况决定着停车场的必要性,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则停车场的建立的必要性越大。第五,商场数量多伴随着人和自行车流量大,因此需要将商场等考虑在停车场规划中。
以上得出6处最佳的选址规划停车场场址。如下:
图2
对同一层次的各个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公式如下:M≡m(ij)
公式中m(ij)——要素i与要素j相比的重要性标度
≡——定义
判断矩阵标度定义
表1
其中0 1.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以上五项因素对市民的相关调查,再加上相关部门给出的数据与房地产的地价结合,最后部门与专业人员给每个层次的基本要素相对于下一层的相关因素中的两两对比,最后打分。 M:自行车和电动车选址 表2 以下是通过各方面的调查让A.B.C.D.E.F对每个准则层S1,S2,S3,S4,S5的要素进行打分。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注意:M(ij)的数量值是通过资料数据和人员相关经验比较加权研究得出。 2.一致性检验 因素之间两两比较,对比时使用相对尺度 0 这种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可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即不一致性。 要检验一个成对矩阵的一致性程度,则需计算出C市.I.即一致性指标。 其中λmax是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1.层次单排序 表8 λmax=1/5(5.24+4.58+5.51+6.67+4.22)=5.24 表9 λmax=1/6(5.44+4.72+5.36+7.78+4.75+8.40)=6.07 表10 λmax=1/6(6.09+5.90+6.04+5.64+5.64+6.39)=6.03 表11 λmax=1/6(5.73+6.15+5.97+6.10+6.15+6.04)=6.027 表12 λmax=1/6(6.11+5.86+6.03+6.19+6.05+6.10)=6.06 表13 λmax=1/6(6.08+6.00+6.14+6.26+6.10+6.01)=6.09 2.计算一致性比例 以上图表表3-8至表3-13中的数据及λmax与C市I所计算的结果是用来检验一致性的方法,CI是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即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如表3-14所示: 表3-14 R.I.(Random Index)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C.R.=C.I./R.I. n指的是下一层次相对于本层次的因素的数量,如本研究方案中的M自行车停车场选址的C.R.数量值即C.I./R.I.而R.I.通过以上列表3-14查出的数据为n=5。 各个因素一致性比例如下: MC.R.=0.05<0.1 S1C.R.=0.01<0.1 S2C.R.=0.004<0.1 S3C.R.=0.003<0.1 S4C.R.=0.009<0.1 S5C.R.=0.015<0.1 判断一致性方法:当C.R.<0.1时,相关矩阵具有合格的一致性;若C.R.>0.1时,则相关矩阵具有不一致性且不在误差范围内,需进行调整,使C.R.<0.10。 自行车与电动车停车场选址的最优最佳场址,则需要求出各个层面的要素对系统总目标的最终合成权重,即总权重。 计算总权重如下表: 表15 方案总重要度计算列表 一致性检验如下: C.R.<0.1,以上总排序具有合格的一致性。六个选址地点的总权重,A=0.162,B=0.193,C=0.222,D=0.208,E=0.212,F=0.221,以上五个方案中的优劣顺序为C>F>E>D>B>A。 1.综合因素分析 (1)人口聚集位置 经过市场调研、相关数据,得出结果祥和街,机投正街,万胜路居住人口较多。而万安正街一带几乎全是服装等方面的个人商店,因此人口流向相对比较明显。 (2)停车面积 XX镇的菜市场处即万胜路一带每天人口拥挤,人口和自行车流量较大且无合适停车区致使交通拥挤。 (3)地价成本 在自行车停车场的建立中必要考虑到这一块土地地价的因素,它限制着自行车和电动车停车场的规划与发展。 2.选址结果 考虑到XX镇人口数量较大,且人口流量聚集并非一处,因此建议设立3个停车区,便于自行车进出,得出最终方案结果则为C市处,F处,E处这三个方向位置比较合适。 在进行层次分析法的方案评价得出结论后,为了对选址规划的结果进行评价,所以使用加权因素比较法进行最终的评价。 1.确定评价因素:人口数量,可用于停车场面积,土地地价,交通状况,商场等数量 2.确定每个评价因素的相关权重 注:考虑因素的权数由XX镇市场调研确定 表16 3.评价因素评价等级的确定 表17 因素评价等级指标 4.评价的结果 通过权重的计算:各个方案的评价等级*相关考虑因素的权重,如人口数量的权重为9。而其评价等级为E(3)则相关分数为27。结果如下表: 表18 5.方案的确定 得知:C>F>E>=D>=B>A与层次分析法分析评价结果C>F>E>D>B>A几乎一致,所以此课题方案的评价结果有效。 本文主要对C市武侯区XX镇自行车和电动车停车场选址问题这一问题作出了分析与研究,其中主要方法用的是层次分析法(AHP),是对难以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 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自行车停车场选址问题在本文也有一定的缺点,即在构建准则层的各个要素与最底层的选址方案有一定的不准确性,虽然有市场调查与数据支撑但成对比较中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有一定的不足还需改进。 【参考文献】 [1]吴春阳,黎灿兵,杜力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4(24):36-45. [2]晏克非.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C市].深圳国际城市静态交通管理技术研讨会文集.1994:25.28 [3]天津市综合交通规划报告[R].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2002 [4]谬立新,程晓辉,张高强.大型建筑的停车规划及交通组织[J].城市规划.1997(增刊):22.29(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四)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五)选址决策
五、选址规划结果评价
六、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