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就与经验研究

2018-04-08 08:2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两河西藏自治区农牧民

 

(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 咸阳 712082)

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国家对西藏实施了大量的政策倾斜,并通过资金、及专业人才等支援西藏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可西藏生产力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在20世纪80年代末,西藏的粮食主要依靠内地来供给。为了提高西藏的生产力水平,实现西藏粮食与蔬菜的自给,中央决定对西藏进行农业综合开发。

西藏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首选之地为西藏经济较为发达、农业基础好,具有开发潜力的地区,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与年楚河中部流域(简称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就是这样的一个区域,流域内包括拉萨市城关区、林周县、达孜县、墨竹工卡县、尼木县、曲水县、堆龙德庆县,日喀则地区的白朗县、江孜县、南木林县、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拉孜县和山南地区贡嘎县、琼结县、扎囊县、桑日县、乃东县等18个县(市、区)。据记载,“早在吐蕃时期,农业以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河谷地带最为发达”①,该流域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具有充分的劳动力基础,是西藏的“粮仓”,耕作历史悠久,很具有开发潜力。中央决定自1991年至2000年投资10亿元来综合发展西藏农业经济。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的农业综合开发涉及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等内容,涵盖面极为广泛。

一、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就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经过十年的农业综合开发,提高了西藏粮食及蔬菜产量,在经济、社会及生态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经济方面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经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质量得到了改善,农作物的单产与亩产均有所提高,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其中,粮食单产由1990年149.5公斤/亩增至2000年的231.1公斤/亩,每亩耕地增加粮食81.6公斤;粮食总产量由1990年的34500万公斤增加到2000年的53700万公斤,比1990年的34500万公斤增长55.7%,西藏的粮食基本达到自给。油菜籽总产量却由1990年的1190万公斤增加到2000年的2503.3万公斤。增加了1313.3万公斤,具体见表1。

表1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情况

数据来源:
① 西藏自治区农业志编纂委员会:《西藏自治区志·农业志》,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487页。
② 狄方耀:《当代西藏产业经济发展史》,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225页。

(二)生态方面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通过人工造林、人工种草及布置草场防护网等措施,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发挥防护林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2000年,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植被面积比1990年增加了增加29.87千公顷,人工植被覆盖率提高78%,林地面积由1990年48.49千公顷增加到66.42千公顷,增加27.0%;人工草地面积由1990年的61.18千公顷增加到66.50千公顷,增加8.7%,人工林草覆盖率由1990年的1.67%提高到2000年的2.02%,②加上合理的规划,该区域砍伐现象也有所遏制,生态环境也逐渐好转。

(三)社会方面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的综合开发,改变了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农牧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带动农牧民向第二、三产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由于组织农牧民参加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工作,农牧民科技意识不断提高,并向整个西藏地区辐射。兴建的一大批水利工程、骨干发电站及太阳能工程,改善了能源供应,解决了区域灌溉及人畜的饮水问题。新建的日喀则东嘎雅鲁藏布江大桥、山南乃东娘果雅鲁藏布江大桥以及雅鲁藏布江艾玛岗渡口③,西藏黑色路面由330千米增加到857千米。④完善了西藏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了运输能力和质量,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为商品贸易、旅游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辨证统一体,二者相促进相互依存。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走符合西藏特色的发展道路,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农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提高,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农业劳动中使用农业机械来发展生产。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就要解除农牧民思想束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二)国家政策、全国支援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机遇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是中央支援西藏的重大举措,中央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兴修水利设施,改善基础设施,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站等,提升西藏的农业生产水平,西藏也牢牢抓住了这一伟大历史机遇,在党中央、各个兄弟省份及全西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西藏粮食的自给。因此,西藏经济的发展要积极把握中央的政策,抓住机遇。

(三)劳动力素质是西藏农业发展的根本

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贫困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决定财富的关键”⑤。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开展了扫盲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了机械化使用率。西藏的经济发展不仅要抓住国家支援的机遇,还要提高西藏农牧民的素质,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

(四)科学技术是促进西藏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改变了过去粗放的农业耕作方式,提高了西藏农业机械化装备的水平,扩大了农业机械化服务范围,提升了西藏农业的生产效率。农业科技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大发展农业机械的操作可为西藏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基础。

(五)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大量的中低产田,土地质量不断提高,水利设施更为健全,使得农作物生长有了根本性的保障。流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方便了西藏群众的生活,提高了西藏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反过来又推动西藏农业的发展。基础设施是确保西藏地区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公共服务系统,是西藏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六)坚持经济与生态发展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化道路

西藏“一江两河”综合开发,使西藏的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防风固沙效果很明显,改善了西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现象。生态的改善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也提升了西藏的粮食产量。而西藏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要始终坚持环境与经济二者相互协调发展。

三、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的启示

经过总结“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的综合开发建设的经验,对今后西藏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精准扶贫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可贵启示。

(一)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劳动者是生产活动的经营者,在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角色。针对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进行扫盲教育,兴办以基础教育为主导、成人教育为辅助的职业教育机构,加大扫盲力度,便于农民快速接受新知识,操作新型农业机械;对于西藏农民进行普通话培训,方便与内地经营者、游客的交流,更好的宣传西藏特色农产品。

(二)发展特色优势,打造绿色农业品牌

西藏地域特殊,可依托西藏的特色产品优势,根据市场需要,进一步加大西藏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优质青稞、干果和藏药材等发展潜力型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特色农产品的内在潜力,发展高效节能温室,蔬菜塑料大棚种植、经济林果和花卉栽培,开展糌粑、粉条加工等农副产品精加工,打造西藏特色的绿色农产品。

(三)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

高原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所以在推进西藏农业发展时,要注重生态保护,不能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要保护环境和治理环境相结合。由于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是西藏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要以草定畜,禁止滥砍滥伐。把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开发旅游观光园,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四)加强管理,加大农牧业科技的资金投入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政府应该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牧民职业培训两方面着手。政府应该积极鼓励科研机构通过引进、试种、繁育、示范和推广农业技术完善农业科技体系,并为农业科研创新项目给予丰厚的奖励;派专业人员亲自演示人工与机械操作的巨大差别,让农民从内心认识到使用农业机械的好处,再分小组对农牧民进行职业培训,还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途径来宣传和推广农业科技。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保险体系

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农村社会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西藏的交通道路建设,应着重维护村镇主要干线公路、提高村镇道路的建设等级;邮电通信应增加邮路网点建设,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来积极改善医疗卫生、农田水利、生活能源等农牧区基本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由于西藏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严重,政府可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鼓励广大农民群众为农作物参与保险,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可获得灾后赔偿,降低农牧民损失。

【注释】

①陈崇凯:《西藏地方经济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3页。

②西藏自治区农业志编纂委员会:《西藏自治区志·农业志》,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488页。

③西藏自治区农业志编纂委员会:《西藏自治区志·农业志》,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487页。

④西藏自治区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西藏自治区志·国民经济综合志》,方志出版社,2015年9月,606页。

⑤杨丽娟:《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农村经济管理,2000年01期。

【参考文献】

[1]陈崇凯:《西藏地方经济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

[2]狄方耀:《当代西藏产业经济发展史》,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3]西藏自治区农业志编纂委员会:《西藏自治区志·农业志》,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6月。

[4]西藏自治区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西藏自治区志·国民经济综合志》,方志出版社,2015年9月。

[5]杨丽娟:《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农村经济管理,2000年01期。

猜你喜欢
两河西藏自治区农牧民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运河功能探析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
“一江两河”区域青稞氮肥推荐指标体系研究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