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水泥土搅拌法是适用于加固饱和黏性土和粉土等地基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水泥土,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增大变模[1]。
土钉支护是由密集的土钉群、被加固的土体、喷射混凝土面层组成,形成一个复合的、能自稳的、类似于重力式挡墙的挡土结构,以此来抵抗墙后传来的土压力和其他作用力,从而使开挖基坑或边坡稳定。土钉是被动受力,即土体发生一定变形后土钉才受力,阻止土体的继续变形。土钉是全长受力,潜在滑裂面把土钉的受力方向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的受力方向指向潜在滑裂面方向,后半部分的受力方向背向潜在滑裂面方向;土钉是一种土体加筋技术,以密集排列的加筋体作为土体补强手段,提高被加固土体的强度与自稳能力[2-3]。
某基坑尺寸为11.5 m×74.2 m,基坑设计重要性安全等级为二级。该工程±0.000为765 m,场地地面标高约763 m(-0.2 m),场地地下水位标高约761.4 m(-3.6 m),东湖水位标高约759.5 m(-5.5 m),承台底标高757.5 m(-7.5 m)。场地地震基本烈度8度,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场地地下水位标高约761.4 m(地面下3.6 m)。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拟建场地具有中等液化,液化土层主要为③层细砂和⑤层粉砂。土层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土层参数
1.2.1水泥土搅拌桩
帷幕桩采用三排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有效桩长13.0 m,桩顶标高为-3.500 m。搅拌桩深入基底9.0 m,桩底进入第⑥层粉质黏土层,可有助于基坑降水。水泥搅拌桩桩径均为500 mm,纵横向咬合200 mm。水泥均采用P·O 42.5水泥,水泥用量不少于60 kg/m,水泥浆水灰比为0.5~0.6,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2 MPa。
1.2.2土钉
土钉采用规格为Φ48 mm的焊缝钢管。
(1)开孔:根据设计要求,顶入规格为Φ48 mm的焊缝钢管,与水平面呈15°。锚管设置注浆孔,其直径为8~10 mm,每个注浆孔前要焊设一个角钢或短钢筋头护翼,以保证注浆孔畅通。
(2)注浆:锚管注浆材料采用P·O 42.5水泥,水灰比为0.45~0.55,注浆压力0.2~1 MPa,注浆水泥用量应达到50 kg/m。其浆体强度≥20 MPa。
1.2.3喷射混凝土面板
(1)在水泥土深层搅拌桩上做喷射混凝土护面。
(2)面板板厚80 mm,板面配筋双向Φ8@200 mm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30 mm。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一次喷射厚度宜≥20 mm,要求喷射成型后面层混凝土强度达到C20。
(3)所有的钢筋接头均需按受力钢筋焊接,网片绑扎或点焊成形,从深层搅拌桩面由里向外的顺序依次为:网片、加强筋、土钉头。基坑支护结构平面图见图1。
图1 支护结构平面图
搅拌桩的面层为:C20混凝土面层,厚80 mm,内配钢筋网,水平方向和竖向均为Φ8@200 mm。
自上而下第一排:1根Φ48 mm钢管,L=6 000 mm,水平@1 300 mm,垂直@1 300 mm。
第二排:1根Φ48 mm钢管,L=9 000 mm,水平@1 300 mm,垂直@1 100 mm(在管内插一根Φ14 mm钢筋)。
第三排:1根Φ48 mm钢管,L=6 000 mm,水平@1 300 mm,垂直@1 100 mm。
1-1剖面支护结构图如图2所示,搅拌桩平面图如图3所示。
图2 1-1剖面支护结构图
图3 搅拌桩平面图
利用ADINA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模型尺寸为实际基坑的3倍,具体尺寸为50 m×15 m×30 m。由于模型中有分步开挖,所以设置了生死单元。土层采用MC本构模型,桩采用beam单元,土钉采用rebar单元。具体模型中的土体参数见表1。第一层土钉三维模型见图4,土钉位移三维模型见图5。
图4 第一层土钉三维模型
图5 土钉位移三维模型
从模型后处理中分别提取桩顶、桩中以及桩底节点数据,依据水泥土搅拌桩的厚度与基坑水平位移的关系,绘制水泥土搅拌桩厚度与水平位移曲线如图6所示。
由图6可见,随着水泥土搅拌桩厚度的增大,桩的水平位移逐渐减小。桩的最大位移发生在桩底,最小水平位移发生在桩顶。水泥土搅拌桩厚度在2 000 mm左右时,桩的水平位移有明显的折点。当桩的厚度<2 000 mm时,桩的水平位移急剧下降。当桩的厚度在2 000~3 500 mm区间时,桩的水平位移减小缓慢,但仍然呈减小的趋势。当桩的厚度接近4 000 mm时,桩的水平位移趋于0 mm。
图6 水泥土搅拌桩厚度与水平位移曲线
从模型后处理中提取第一排土钉的数据,根据不同的基坑开挖步绘制第一排土钉轴力分布图,如图7所示。
图7 第一排土钉轴力分布图
从图7可知,曲线线性分布自上而下比较明确,基坑每次开挖均会导致土钉轴力的增加。每条曲线均有明显的极大值点,其位置发生在土钉延长4 m处,大约距开挖面0.22倍的土钉长度,即土钉支护轴力最大发生在土钉中部附近。在基坑开挖第四次时,土钉轴力达到最大值46 kN。支护形式为水泥土搅拌桩与喷锚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均远远大于土体,土与土钉之间的相互作用(摩擦传力)的最大值位置主要发生在土钉前半部分。
本文通过对基坑三维建模,对土钉和水泥土搅拌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3.1随着水泥土搅拌桩厚度的增大,桩的水平位移逐渐减小。桩的最大位移发生在桩底,最小水平位移发生在桩顶。
3.2水泥搅拌桩的厚度可以有效地控制桩的水平,从而可以提高水泥土搅拌桩的稳定系数,在实际工程中更加安全。
3.3支护形式为水泥土搅拌桩与喷锚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均远远大于土体,土与土钉之间的相互作用(摩擦传力)的最大值位置主要发生在土钉的前半部分,在土钉中部轴力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1] 罗林海.水泥土搅拌桩与喷锚土钉墙在基坑支护的应用[J].地球,2013(5):281-282.
[2] 陈华明.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强度的评价方法探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7(1):31-33.
[3] 梁潇文,张福龙.兰州地区土钉墙支护受力研究[J].中国锰业,2017,35(3):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