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驱动下的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2018-04-08 02:09董元卿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质青少年体育

董元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体力活动不足,致使我国人口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尤其体现在青少年群体[1,2]。青少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体质健康问题备受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大量的专项政策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进行干预。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指出:“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也提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4]由此可见,政府已经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而科学、系统、严谨的健康管理是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的根本保障。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以政府、学校、医院和家庭为主体的体质健康管理新模式,必将对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在分析研制背景、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阐述高校健康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体系和各个主体的职能,旨在为高等学校完善和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

1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背景

1.1 基于国家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急需各种类型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高校作为教育事业的管理者和人才培养的承担者,各级政府必然将高等教育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诚然,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市场化运作的痕迹逐步凸显,也就意味着高等学校从精英教育已经过渡到了大众教育。如今,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很大程度上定位在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精神等层面,忽略了学生体质健康的需求,而国民体质健康水平高低作为国家现代化考核的重要指标,更加凸显了构建“体质健康管理模式”对于国家战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2 加强体医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

体育活动对于青年大学生体质健康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体育与健康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有研究表明[5]:人是自然生活的一部分。人的生物性基因就决定了人不能放弃体力活动,更不能放弃对自然规律的主动性适应。更有研究表明:世界上有约70%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可以通过积极科学的身体运动方式予以预防和治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大健康”的工作理念,即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健康为中心”。同时,还明确强调体医要深入融合,做好非医疗健康干预工作,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方面的作用。目前,高校体育工作隶属于教育系统,健康医疗则属于卫生系统。而两个系统之间缺乏沟通,甚至在制定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政策上存在意见分歧,相互推诿的现象。高校要立足于战略层面,加强体育和健康医疗的深度改革,避免各自为政,各显神通的局面,进而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服务工作。

1.3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保证

自1985年以来,中国每5年进行一次的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多年下滑的情况下,近几年来出现了积极可喜的变化,大部分指标有止跌回升的现象。[6]大学生的肥胖率有所下降,但肺活量、爆发力、耐力、速度指标并未得到遏制,视力不良率还将持续上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甚至在很多指标上不如中学生。还有文献显示: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9.48%,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也不容乐观[7]。高校健康促进管理涉及到健康知识和技能。健康促进教育既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也要切实可行有效,从而促进其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所以研发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模式”,对于规范学生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4 完善体质健康政策的根本途径

政策和制度是高校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强体质健康管理的制度建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任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1951年,毛泽东同志针对学生普遍体质较差的现象,提议采取行政干预,并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5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并指导成立了中央体委,独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江泽民同志前后八次强调全民健身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6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综上所述,国家历任领导人对国民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一直未变。特别是近年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更加保证了学生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就高校“体质健康管理模式”而言,要求顶层设计要更加全面、系统和具体,涉及到政府、学校、医疗和家庭等四个主体,但四者之间需要横向破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才能激发出更大的能量,进而倒逼健康管理政策的修订和完善。

2 国外学校健康管理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发达国家学校体质健康研究起步较早,尤其在健康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笔者在研发我国高校健康管理模式上参考了美国、日本和新加坡三个国家的健康管理经验,为我国高校体质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2.1 美国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

美国的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大部分延续了欧洲的教育理念,并且随着公共卫生和运动医学的发展逐步得到了不断巩固。但体质健康管理的理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萌芽期(20世纪中叶)。美国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陆续出台了《国防教育法案》、《学校青年身体健康总统咨文》等文件法案,从而规范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保障青少年健康权益合法化;二是提升期(20世纪后叶)。美国体育运动学会研制出了学校体育国家标准《走向未来—国家体育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美国卫生署公布了《身体活动和健康报告》,同时又制定了《促进青年人终身体育学校和社区规划指南》。首次提出了社区与学校的联合是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求二者合作制定方案,共同驱动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三是高潮期(21世纪初)。2011年,美国健康与公共事业部制定出台了《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行动指南》[8]。强调了政府、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联动的健康促进作用,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方案。第二年,“健康、运动与营养总统委员会”宣布了新的“总统青少年健身计划”。至此,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正式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2.2 日本学校体质健康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服务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质量需要大幅提升,政府开始认识到良好的国民健康水平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学校健康管理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除了政府机构参与学校的健康管理外,社会组织同样积极主动配合,由此,学生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1985年,日本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但随后连续10年出现了快速下滑的趋势。直至90年代末,日本开始对学生的健康管理观念发生了转变,并颁布了《体育振兴基本计划》[9]。该计划主要从三个层面来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一是青少年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主体职能定位;二是从学校的体育活动干预;三是调动社会公益组织。经过数年的共同努力,日本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现象得以有效遏制。

2.3 新加坡学校体质健康管理

新加坡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是依据国家教育战略发展,主要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开始阶段(1965—1978);二是上升阶段(1978—1997);三是高潮阶段(1997至今)[10]。在开始阶段内,由于新加坡刚刚独立,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公民的识字能力和劳动技能,基本上不开设体育课。之后,为了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新加坡教育部统一印制了《体育教学大纲》,强调课间操和基本技能;在上升阶段内,学生体育健康评估作为学校排名的重要指标,逐渐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进入90年代,因学生肥胖率不断上升,政府更加重视青少年健康问题,为此,还将学生肥胖率作为学校考核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希望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学校体育教育、身体锻炼和饮食监控,来改善肥胖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入高潮阶段时期,新加坡的学校健康管理更加走向成熟。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主体涉及到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和政府等多方机构。其中,政府是决策性主体。学校、社区、家庭等是参与性主体。社会组织等一般承担咨询性主体的角色。[11]这种模式可以鼓励学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合理饮食、戒烟和有效地减缓压力。

3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

3.1 政府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职能

政府在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政府出台的纲领性文件和相配套的政策法规等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此外,学生体质健康事业属于隐性工作,短时间内无法直接体现政府的政绩。所以,政府应该尽可能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上下拨专项的经费予以支持,从而确保高校顺利开展工作。另外,政府可以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成立高校健身运动委员会。以教育、体育和卫生部门为核心,协同民政、环保、人社、共青团和媒体等机构参与,充分实现身体活动、运动锻炼与健康教育、健康服务、信息服务和营养服务等碎片化的整合和数据平台兼容,避免各自为政、各管一方的运行状态(见图1)。

图1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理论框架

3.2 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职能

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基地。因此,学校在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应起主导作用。(1)团学部门要创建多种形式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让学生轻松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体育爱好者,也要为大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育活动氛围。(2)体育部门必须开设多种体育选修课程,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项目比赛,并主动分层次地开展趣味运动会和田径运动会,确保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精彩。同时,体育教师要加强与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对其进行健康教育。(3)后勤部门要积极配合团学和体育部门开展体育工作,要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备和器材。另外,要注重学生食堂饮食配餐的合理性。(4)教务部门应当建立体质健康数据服务平台,实时监测与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全面科学地制定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制度,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身体活动。

3.3 医院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职能

在“大健康”和“医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医院职能由原先的治疗逐渐转变成预防。其具体职能是,提供学生必要的医疗卫生和保障。在保证高校正常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负责预防、救护、咨询和制定学校健康教育计划等。在此基础上,健康教育部门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体检部门要定期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常规检查和相关健康信息的评价;干预部门要对学生常见病做出及时的医疗服务。此外,医务人员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竞赛期间,保持高度警惕状态,发现突发事件要采取应急措施。

3.4 家庭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职能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大学生又是每个家庭的主要成员。家长应该主动配合学校,向学校相关人员请教体质健康的策略和知识,同时,依据高校体质健康管理的要求,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适时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家长还要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有可能,家长也可以给学校的体质健康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刘志敏,李丽,等.1985年与2000年辽宁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11~13.

[2]张洋,何玲.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6(2):23~36.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

[4]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edu.cn/ti-yu-839/20121029/t20121029-862168.shtml.

[5]王正伦.体育的人本使命——一个被忽视的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5~37.

[6]李小伟.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N].中国教育报,2015-08-24.

[7]如何将慢性疾病防患于未然?有针对性制定健康管理方案[N].科技日报,2015-12-21.

[8]杨成伟.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演进及执行路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18 ~21.

[9]周强.日本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及其借鉴研究[J].运动,2014(1):22~23.

[10]李大光,刘力南,等.“亚洲四小龙”教育丛书.今日新加坡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11]李林林,史曙生,等.新加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5):15~16.

猜你喜欢
体质青少年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青少年发明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们的“体育梦”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