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诊疗”:小学科学教师研训范式的实践探索*

2018-04-08 01:32来文邵锋星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研训范式环节

□来文 邵锋星

当下教师课堂研训多以经验为主。凭经验的积累来开展研训,虽有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往往缺乏实证性,也缺乏一定的课堂教学改良的精准度。

“主题式诊疗”是指由三方人士,即高校专家、首席名师、名师工作室骨干学员组成的研训团队,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时选取一定的主题,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课堂展示的学生的学习效度进行对比诊断和改进,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并开展教学活动。“主题式诊疗”是一种基于实证展开的研究,通过运用该范式对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工程与技术四大内容的50个典型课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对当下小学科学教师研训实效的提升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主题式诊疗”的一般范式可以简单概括为“聚焦问题,确定框架”“科学记录,展示观点”“诊断分析,实践改进”“深度研讨,认知提升”四大环节。本文试以邱老师执教的《自然界与我们》一课为例,对这一范式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聚焦问题,确定框架

“主题式诊疗”的前提是要确定科学的主题,这一主题也可以称之为需要聚焦的问题,聚焦问题也成为“主题式诊疗”的核心技术。邱老师将问题聚焦在“课堂效度”上,但研究“课堂效度”需要一个庞大的分析体系。由于执教者的精力和水平所限,问题容易缺乏针对性和精准性。聚焦的问题切口过大,要求就会增多,分享交流后的改进根本不现实。

学科专家、首席名师和研训团队协助邱老师对主题进行重新确定,再次重温课程标准,走访教材的编写者,不断敲打提炼,将问题聚焦在“儿童科学探究思维可视化”上。研训团队一致认为,此研究问题非常有意义。

科学的分析框架是后期“诊断分析”环节开展的基础,否则会让研究分析陷入随意和散乱之中。因此,寻找科学的分析框架是全体成员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以“儿童科学探究思维可视化”问题研讨为例,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研究维度,确立研究框架,将“儿童科学探究思维可视化”创造性地分解为不同维度,如表1所示。

表1 “儿童科学探究思维可视化”研究维度

首先,可以将思维可视化分解为三个维度,并再次细分为十个次维度,作为课堂观察的维度和视角。其次,选择学习测试与课堂观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再次,根据分析测试与观察的具体内容,编制详细的学习测试卷和课堂观察表,并对研究数据的记录与统计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

在确定问题时,需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教材的核心价值和最重要的操作手段。比如《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用实证思想来学习暗箱操作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需要寻找儿童能够接受的物质世界变化的证据,让儿童通过实证可以理解抽象的物质世界;《地形》是通过材料的选择,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梳理出五种基本地形的概念,等等。只有把每课的内容从整套教材、整本教材、整个单元的角度来解读,把握其定位与价值,才能使教学准确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的确定反过来又有助于教师进一步理解教材。

二、科学记录,展示观点

“主题式诊疗”的第二步是科学记录并展示观点。根据第一步的分析框架准备好各种量表,按照规范的课堂观察的记录要求真实记录课堂教学情况,以此展示教学设计的意图。只有记录科学有效,才能真实地表达出执教者的观点。

研究团队围绕“儿童科学探究思维可视化”的主题展开课堂观察与学习测试,以此课的核心概念“维恩图”的学习为例来阐述。表2是“维恩图”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研训组从“学习环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来记录核心概念的学习,三个学习环节分别是搭建学习支架、学习“维恩图”、应用“维恩图”。

表2 二年级2班“维恩图”教学课堂观察表

研训团队根据学生课堂上的问题解决和课后测试来作为教学诊断的最根本的依据。表3为2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统计表。

表3 二年级2班“维恩图”学习情况统计表

教学完成后,执教者邱老师的自我感觉与课堂测试结果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邱老师自我评价认为教学任务完成得不错,教学效果良好,但是研训团队的测试结果并不理想。

在对50个课例的研究过程中,频繁出现执教者自我评价与研训团队的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差距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执教者比较年轻,无法较好地甄别教学效果的良好程度。“主题式诊疗”却能用数据公正地对执教者作教学效果的界定。

三、诊断分析,实践改进

“主题式诊疗”的第三个环节是诊断分析并实践改进。这个环节主要由高校专家和首席名师主导,从理论和实践双角度分析课堂观察报告和各项数据。

根据课堂观察和课后测试的数据,高校专家和首席名师认为:首先,学生的思维停止在对兔子和萝卜比较的认识上,无法理解两个圆圈的功能以及作用;其次,学生对“维恩图”的理解是不足的,所以也造成在“维恩图”的应用环节中,学生无法正常进行人与猩猩的比较。

通过诊断教学环节得出,教师对“维恩图”圆圈含义的讲解,因支架学习不够充分,倾听的学习方式效果不好,造成学生无法理解线条与符号的意义以及它们的关系,学生的感性思维局限在文字上。

由此,研训团队提出改进意见,首先,需要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分解“维恩图”的学习方法,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圆圈各个部分的含义。其次,需要加强从文字到抽象方法的学习,增加样本举例,增强学生概括和演绎的能力,避免由于前面环节落实不充分而造成的思维缺失。

邱老师聚焦问题,重新备课,再次执教,选择的班级是同一所学校的同水平的二年级4班。表4是第二次的课堂观察表。

表4 二年级4班“维恩图”教学课堂观察表

课后对4班做了相关测试,表5是学生对“维恩图”的掌握情况。

表5 二年级4班“维恩图”学习情况统计表

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专家诊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执教者的实践改进非常有效。

四、深度研讨,认知提升

“主题式诊疗”的第四个环节是深度研讨并提升认知,执教者论述前后两次的执教心得,研训参与者围绕分析框架的课堂记录表逐一展开各种数据和现象的研究和讨论。

(续表)

在观察第二次执教时,研训团队已经明显感受到更多学生的课堂反应是积极的,每一个学习环节进行得非常顺畅,尤其是应用环节,学生兴趣盎然,面对教师的提问均能作出及时的反应,但这些只是听课者的主观感受,研训团队对两个班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Z检验(两个平均数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期望通过数据来判断听课研究组采用的主题式诊疗是有针对性的,是行之有效的。研训团队采用三级评分方式对“维恩图”的掌握情况进行记分,统计并检验两个班级的测试平均成绩,见表6。

表6 二年级2班和4班“维恩图”掌握测试成绩的Z检验

从表6可以看出,*P=0.794>0.01没有显著差异,有关兔子和胡萝卜作比较的文字表达,前后两个环节的确没有做更改;**P=0.000<0.01,有关“维恩图”的两个圆圈的含义,教学设计做了较大更改,第一次是用讲授法,第二次是将事物特征先写在黑板上,请学生圈出范围,把“维恩图”的学习过程分解了,两种教法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第二种教法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因而更有效;***P=0.000<0.01,通过针对“维恩图”各个部分的提问,学生理解了有关“维恩图”交集圈的含义,第二种教法有效。

为此,邱老师在改进教学方式后,得到了大量的有关自身专业成长的感悟:一是他认为学科专家的理论引领、首席名师的实践指导、团队学员的分维度记录表可以让自己马上发现初次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的困境所在,这不是靠个人摸索就可以实现的;二是通过“主题式诊疗”,研训团队的分享和交流给予了大量的信息,帮助自己尽快发生认知迁移。其他参与观察和研讨的学员一致认为,“主题式诊疗”给大家带来了头脑风暴。

研训团队还研究了《神奇的洞洞》《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地形》《抵抗弯曲》《空气占据空间》《搭高塔》等50节课,随着“主题式诊断”研训范式的使用,熟练性不断提升。研训团队发现该研训范式具有一些共性的、内在的规律。该范式要取得实效,必须明晰、把握以下三个关键:一是“主题式诊疗”的核心技术需要聚焦“问题”;二是“主题式诊疗”开展的基础是需要科学的分析框架的;三是“主题式诊疗”开展的保障是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的。

实践证明,“主题式诊疗”研训范式效度明显,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用该范式改进的50节课,在省市级的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优秀奖项。

参考文献:

[1]蔡铁权,叶梓.科学教育中的“思维旅行”[J].全球教育展望,2012(5).

[2]布兰思福特,布朗,科金,等.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陈秉初.教育与教学中的目标对照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研训范式环节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