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佳
航空电子产品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制造制约着飞机整机的生产、装配和试验进度。能否保质保量地及时生产交付航空电子产品是影响整机能否顺利交付用户的关键因素。随着越来越多军用飞机型号从科研阶段走向定型、小批生产和批生产阶段,解决军用航空电子产品生产交付的瓶颈问题、提升生产交付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和挑战。
保障国家安全和部队建设是第一要务。目前,我国所处的周边地区安全形势总体上不太稳定,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明里暗里不断挑衅,朝核问题、南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此起彼伏。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航空武器装备在国家武器装备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部队走出国门,在国际空、海域训练巡航日趋常态化,部队的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大了频率和力度。相应地,包括航空电子在内的航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肩负的责任更加繁重和紧迫。
随着大量新一代军机型号逐步转入定型生产阶段,用户提出了更为紧迫的交付需求计划。主机单位为了更好地应对用户需求,不断努力改进生产条件,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均衡生产目标。各主机单位一直在完善供应商管理机制和体制,对于供应商的要求更加规范,对机载系统和设备产品的生产交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军用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科学部署、合理安排,确保满足部队作战训练需求和主机在交付进度及质量方面的要求。
“中国制造2025”和军民融合战略带来新挑战。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中国制造2025”做出了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企业针对制造业瓶颈和薄弱环节,面向市场、整合资源、自主创新,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该行动纲领强调以推广智能制造为切入点,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要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这为航空电子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方向性的战略要求。
军民融合战略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竞争,军用航空电子企业将面临充分市场化的挑战。航空电子产品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在航空电子包括军用航空电子领域的激烈竞争局面很快就要出现。同时,具有更多选择余地、承担更加复杂任务的用户必然会提出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得航空电子产品的生产将朝着“订单式”批生产的趋势发展。如不能及时应对大环境的变化,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有效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国有军用航空电子企业将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为航空装备配套的航空电子产品目前有上千种,大至系统级,如座舱显控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小至器件级,如连接器、传感器;产品的功能特性、设计和制造复杂度各不相同,各单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一,面临的竞争环境差异很大,采取的生产策略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交付的产品质量、及时性、服务水平是用户评价配套航空电子产品单位的主要指标,目前军用航空电子企业生产总体水平不高,制约了整机装配和交付的进度,从承制单位内部生产管理的角度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生产计划管理。目前军用航空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对市场需求预测、对客户信息把握不准确的问题。一般以确定的批产销售需求作为主要输入,对于意向、预测需求未形成规范的管理流程,部分科研阶段的项目生产需求未能包含进整体计划中,导致对年度产能需求估计不足,计划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缺乏实际的指导价值。有的企业不能合理地编制、分解生产计划,甚至没有作业计划,靠现场开会协调生产资源;有的企业计划执行力较弱,导致生产偏离计划,生产效率低下。
设计研发能力和技术过程管理。近年来国有航空电子企业对研发能力提升高度重视,科研能力已有跨越式的进步,但在某些专业技术领域、关键加工工艺方面仍然不具备核心能力,跨专业、跨领域的技术积累不足,设计研发和工艺设计能力欠缺,设计开发时全寿命周期意识不足,设计验证不充分,为下游生产制造环节带来较大的工作量。技术过程管理方面,在研发和小批生产并行开展的环境里,技术状态改动频繁,导致生产节拍被打乱,制约了生产配套进度;结构设计时选用非标零件较多,标准件和通用件的选型、模块的设计没有有效的设计准则和依据,使制造过程更为复杂。
生产过程管理。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航空电子产品主要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采购次数频繁,每次采购数量不多,难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议价能力低,采购周期长。各单位的供应商管理水平不高,供应商选择、培育、考核等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地管控供应商交付进度和质量,采购周期无法满足要求、外购件质量风险较高。三代机配套产品自研制定型至今已普遍超过10年以上,元器件的采购普遍面临停产、禁运、超期、质量不稳定、采购困难的问题,进口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影响了交付进度。军品生产由于技术选型时定制开发或长期合作渠道的原因还普遍存在唯一供应商的问题,竞争不充分,重要物资采购合同履约率低,交付延迟、质量问题频发,采购风险很大。
在生产流程和现场管理方面,很多单位缺少统一、完整和精细的生产流程体系,工艺、采购等职能部门多,职责划分不清,职能管理缺少标准的工作流程,即使有流程标准,执行力度也不足;各职能部门间协调得不够紧密,流程之间衔接不畅,信息传递链条长。有的单位在车间不同班组进行调试、试验、排故时工序间统筹性差,重复性问题不能合并,效率低;有的单位生产布局不合理,生产线各工序安排不均衡,不能很好地贯彻精益生产的思想。
质量管理。产品在生产试验及售后服务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需要返厂维修,技术归零慢、维修周期长,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满意度。虽然每个单位都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实际业务中未必执行到位,有的单位质量管控过程不规范、不严格,检验标准不统一、不详细,检验方法不科学,缺乏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有的单位质量问题处理流程尚待优化,往往急于归零,很多工作不到位,实施验证不充分,“举一反三”落实不彻底,导致不能真正找到原因、解决问题。
生产条件。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最基本要素。目前生产系统的信息化平台仍需进一步完善,主要问题是数据采集和传递时效性较差,从订单输入到车间执行层全流程管控不闭环,与科研、营销、采购等业务信息化平台之间的衔接和集成也需要从企业顶层全面规划和完善。试验能力、设备和人员配备也是制约生产的重要因素。有的单位研制生产所需的专业试验能力不够,需要送外协单位开展试验、检验,周转时间长,试验进度难以保证。有的单位位处偏远地区,用的仍然是老旧设备,故障率高导致效率低,维护成本居高导致生产成本高。部分企业地处偏远不发达地区或企业效益不好,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现有人员素质、能力距离现代航空电子产品研发生产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针对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军用航空电子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改进和发展的举措:
树立战略和全局意识。军用航空电子企业应当站在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战略高度,紧密结合航空武器装备、科技发展方向和企业实际,系统思考、找准定位、明确发展思路。军用航空电子系统是航空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武器装备的神经中枢,在未来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飞机主机一样,军用航空电子系统不仅在设计上要满足部队未来作战对产品功能性能的需求,在制造上同样要保证产品功能和性能的实现,这是一个整体,是整个产品价值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航空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这样的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地位,在国家航空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和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框架下,认真策划企业产品生产发展规划计划,落实各项发展措施。
树立创新和发展意识。军用航空电子企业作为高科技研发制造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长远,补齐短板,提升能力。既要不断跟踪世界军用航空电子技术的前沿,更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主动适应航空电子新产品和新设计要求,在制造工艺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研究新工艺、推进新流程、研制新设备,提高航空电子产品的制造技术水平。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航空电子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和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建设数字化生产单位;应用虚拟加工、工艺仿真等数字化制造技术探索航电产品全寿命周期生产制造,提高工装利用率、提升质量、降低研制风险;运用大数据整合航空电子企业资源,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促进航空电子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进程,提升产出效能,助推航空电子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要重视航空电子产品基础技术和关键制造工艺研发,通过“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等途径,突破基础技术工程化、产业化瓶颈问题、不断提高生产制造技术成熟度。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工艺方面逐步实现自主保障,逐步解决受制于人的局面。
树立服务和能力意识。当前全球制造业已从传统的单纯生产向产品服务化转变,客户的需求从产品转向服务与体验。军用航空电子企业要适应形势,主动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牢固树立客户意识,准确把握客户需求。产品生产要以客户需求为牵引,遵循用户至上的理念,按照精益生产的思想,不断优化改进生产管理模式,从顶层统筹资源需求和进度管理,加强质量和进度风险管控与事前预警,合理有序地开展生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定期评估并不断完善生产管理和考核体系,优化管理流程,积极推进和改进供应商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规范供应商管理办法实现军品供应链全过程管控;要提高设计、工艺标准化水平,夯实技术管理基础,大力推进质量综合提升工程,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要加强生产团队建设和生产条件建设,不断提升生产管理人员、工艺技术人员、一线工人的工作能力,改进生产工艺装备和管理手段,促进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
树立竞争和合作意识。面对军民融合战略的要求和形势发展,军工航空电子企业要创新思维、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和协同发展道路,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军民融合意在提供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统筹配置各种社会资源,实现军民双向转化、共享共用。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国家相关政策框架内,国有军工航空电子企业可积极稳妥地推动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军工航电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部分民营企业在某些领域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水平、比较强的研发能力及相对充足的资金,国有军工航空电子企业可以依托自身的技术积累、资源优势,尝试与合适的民营企业开展合作,在保障国家战略、国防安全和完成国家任务的前提下,引进民口企业的资金和成熟技术,借鉴民企的管理经验,做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并可进一步推进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和衍生民用技术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