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2018-04-07 14:54黎伟
中国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会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

黎伟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既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其对全社会规范财经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示范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形式, 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对会计风险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防范风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风险表现形式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存在的形式

总结对不同性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各个环节出现的徇私舞弊、贪污挪用现象进行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4个方面:

1.核算与结算环节风险

总结较长一段时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种经济案件和违法违规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某些利益者为了追求私人利益。在核算环节的风险形式大多数都是编造虚假经济活动,通过私设小金库,制造假凭证虚构交易、编制假账、修改财务报表、账外经营等。而结算环节的风险形式则主要是伪造、变造票据、购买发票等方法违规报销行为仍屡禁不止。

2.财务经营和财务决算环节风险

由于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收入的特殊性, 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不重视其成本核算,不关注收入和成本的结果是在面临财务经营决策时难免会出现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通常项目投资建设后更侧重于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当项目上马后入不敷出的情形时有发生,为保持单位业绩的增长,决策人员会利用事业单位信息不公布的天然保护伞,对财务部门的资金结算做出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修改,虚报会计数据,使其达到表面的工作业绩,从而形成了会计在财务决算上的风险。

3.会计信息虚假、失真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及反腐力度的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接待费用、不规范收入、过高的福利支出等不合理开支受到了很多限制,但是也有少数单位,为了一己私利,挺而走险,故意违反财经纪律,虚开发票,虚列支出,做假账,私设小金库,人为制造不真实的虚假会计信息。

4.备用金、资产购置管理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备用金任意支出现象普遍,缺少对备用金支付的监管和控制,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和腐败。资产购入和领用时不登记,管理上也缺乏定期盘查制度,稍有损坏的本可以修理使用,但都怕麻烦马上买新的,这些方面的管理漏洞,容易造成资产流失或成为个人财产。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最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预算资金使用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金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主要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形成。

1.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

(1)决策风险。鉴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 社会外界对领导业绩和能力的评价主要是看政绩,按照组织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决策时必须实行民主决策机制, 但少数单位同样存在一把手领导扮演了决策者的作用,一人说了算,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第一,对一些项目因为一时热衷而盲目上马,造成投资失误,既浪费财力又浪费人力。原因为:一是领导手下难免有人揣测领导意图,投其所好。二是一个项目真的开展起来,各个环节签字负责的人越多,反而会降低责任人的责任。所以明知不可行的项目,也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2)没有建立健全单位内控管理体制。尽管财政部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用制度和规范来控制和规避风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地执行,或者说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单位为了应付财政部门的检查而套用国家或网络上的内控制度,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由于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所处的领域及各自业务的特殊性,以致于制定的控制制度缺乏针对性,这也就导致了内部控制设计的主观性, 造成实际工作中管理起来操作性不强,可控性也如虚设。而且外部监管机构也很难考察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监管作用难以发挥。更有的单位,领导只注重单位职能所规定的主要工作,对内部管理、内控制度毫不重视,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很大。片面的认为内控主要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3)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会计基础薄弱

①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是以行使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单位,单位管理者极少关注风险问题,财务人员也没有太多的风险意识,以为只要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和金额去使用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一味追求规模、盲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不深入实际等问题发生较多。存在反正是财政资金,不用白不用的错误思想, 只注重一时的政绩,不考虑后果,有的项目虽然做了可行性研究分析,但是忽略了一个问题,项目虽可行,但是并没有开展的必要。所以造成有的项目才投资就浪费的情况,造成国家资金的重大损失。即使有了风险,也不会问责, 而风险却由国家财政承担。

②部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业务知识老化、管理能力不强,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需要。还有少数财务人员缺乏警惕性,在网络犯罪较多的今天,就容易给罪犯分子有机可乘。

③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 编制固定,不易增加,大多数单位普遍存在财务人员配置不足的现象,一人身兼数职违背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作用淡化,或是一岗多人频繁轮换,使得业务不精,到任不明确,也容易造成会计风险。

2.外部因素

(1)外部监督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强。相关监督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监督的目的主要着重于是否违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风险防范方面的监督则不太在意和重视, 对会计业务缺少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由于监督制度上的不完善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一些内部管理层面的相关信息很难获取,外部监督仅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同时监督部门之间缺少溝通交流和配合,各自只负责监督完成自己这一块的工作,没有形成监督合力,使外部会计监督的不连续完整,很弱化。

(2)地方政府违规摊派。当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政绩,实施建设项目,在资金不足的情况强制行政事业单位甚至个人出资,使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流失,为了资金作用的合理性,完成指标考核,就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形成虚假做账、隐瞒事实应付考核。

三、防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对策措施

1.高度重视内控制管理体制建设和落实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据此精神, 在当前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设有效、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把内部控制制度渗透到单位资产、财务管理各个方面。在制定单位具体的岗位责任时始终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岗位不相容原则, 明确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操作流程, 将单位财务、业务、信息、绩效等管理有机融合。实施审批人与具体执行人相分离、业务操作人与检查人相分离、财产物资的批准、购买、验收保管、登记做账职务相分离,在成本管理、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加强实行考核,有效防范风险舞弊,保障国家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

2.树立依法管财理财和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会计队伍建设

(1)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单位领导法律法规和风险意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从业素质。强化领导层对会计风险的重视,着重建立顶层设计,制定务实、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营造全员守法理财的氛围。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首要要求,是要坚守岗位职责, 面对领导提出的要求,不是统统照办,对于不合法或不合规的, 要善于、勇于说“不”。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的建设。 针对许多内部控制规范的职责都由会计人来承担的现象,配齐必要的会计人员,强化其行为准则,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道德素质建设。在会计电算化操作时,明确不同员工的操作权限,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双方面实行严格的职责分离。 建立各项岗位、職务不相融原则,把内部控制流程的可操作性、可控性和效率性真正做实、做强。

3.完善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两方面,改革完善外部监督机构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的方式,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决算公开,包括收入支出、政府采购、绩效管理,让所有收支透明化,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使得外部监督机构能够及时、完整获取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相关信息,能客观地评价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活动,并提出意见、建议,降低会计风险。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政府的监督主要是政府行使行政监督,首先是整合相关各监督部门的力量,形成执法和监督的合力,不留死角和漏洞。对于社会监督力量,是指完善会计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监督机制,建立一支道德观念较、敢于办实事,综合业务素质强的高素质中介队伍,发挥其社会监督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前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与管理问题研究[J].金融会计,2007(6).

[2]刘明志.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财经研究,2010(02).

[3]陈 艳.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研究. 财经视点,2010(06).

猜你喜欢
会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
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风险防范研究
农商银行会计风险的形成及其防范探讨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问题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