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
——我的家访感悟

2018-04-07 16:43尚宗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班主任母亲家长

◎尚宗发

当生活中有了网络、校信通和手机后,教师的家访少了很多。被家访的孩子大都属于问题多的孩子,家访也似乎成了“学生控告会”的代名词,让孩子感到害怕和厌恶。再次回忆近些年自己的教育实践,想要写于笔端的时候,那几次家访依然让我怦然心动。

一、满心期待,花会开

那孩子在学校打架,把别人的鼻梁打断了,不敢回家。我是班主任,除了送他回家向父母说清楚事件之外,我还想看看他到底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家庭之中,因为那时他一直跟我说“若你是我妈爸爸的话,我一定不会是今天这样的!”。家是两间红砖房,因为灰尘多的缘故,已经看不出砖的颜色。屋子里没什么家具,家长还没回来。孩子说他妈妈肯定在外面打牌,他去喊,让我等会。我就四处转了转,实在不算是富裕的家庭。不一会,就听见母子的对话声。妈妈的嗓门很大,知道火气不会小,似乎也很能说,但是内容多是让人听的不怎么舒服的话。或许学生就是厌烦她妈妈的这声音和这许多的言语吧!我表明了来访目的,并希望她别去暴打孩子,给他机会,孩子不敢回来表明他已经知道错了,对父母也有愧疚感了!另外医药费什么的要承担。我看出她的愤怒。换我估计也会怒其不争,那钱不是个小数目。可是孩子错已犯,只能劝其向前看,往后该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和引导,加强对孩子闲暇时间的管理和督促,交良友,做正事。这期间,孩子忙着给我泡茶,用面纸给我擦脸。我觉得孩子并不是妈妈所责骂的那么的不懂事理。最让我意外的是,我离开的时候,孩子主动要求送我出村子,并礼貌的告别“老师,再见”。

家访感受:孩子的表现让我有些意外,平日看到的他是调皮的甚至有些“可恨”的,而通过那天的家访,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潜在的很多可贵的品质,孩子的体贴,真诚同时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我的家访是否让孩子有感触,也不知道是否能影响到那孩子的后来转变。后来,他参军了。近2年,每到节日,他都给我短信问候,假期,他都给我买来水果,我才终于知道,就在那个晚上,我曾经真正的走进过他的心灵!因此,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看似陷入绝境的时候,要坚持,不放弃,更有所期待,要相信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时候。

二、感动是属于自己的

那孩子来自父母离异的家庭,他跟随父亲。我接触他的时候,他已经很厌学、逃学、沉迷网络。他和父亲无法沟通,我亲眼目睹他和父亲之间恶性的冲突,父亲的眼中明明是心疼又无奈,可父亲的言语中依然是威力不减的愤怒,坚决不退半步!经过跟父亲的冲突他好多天没来上学。以前我找他谈心,他陪我在操场散过步,他陪我跑过步,他答应过要好好和父亲生活。某天中午,我站在他家的楼梯口等他。他看见了我,却不理睬我,径直上楼,我到了屋子里,他却进了房间。即便是好好谈谈,他硬是没说几句话,一直是另外一个同学在帮他回答我的问题。我知道自己容易和孩子沟通,也很心疼他的家庭遭遇,诚挚的想帮助他,也热切的想打开他心扉,尽管我说到哽咽,可是对面的他依然是沉默的。我的家访,以满心的挫败感而结束。终究的,他还是中途辍学。他在我心里,如刺梗。

家访感受:我终于知道,每一分感动都仅是属于自己的,能感动我们大人的事情和道理未必能感动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才是主角,失败也好,成功也好,感动也好,痛苦也好,幸福也好,都属于他的,也需要他自己去亲身体验才会有意义。我们必须给予的是尊重,能更多给予的是关爱,让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少受点伤害,坚强地成长!

三、合适才是最好的

我曾经和这家长见过面,处理这孩子头被人打伤的费用赔偿问题,对孩子和对家长我都有所了解。去之前,我和班主任都还有所担忧。一来怕吃闭门羹,二来怕对方不通情理。班主任先电话联系了家长,知道对方家长很乐意我们去。简单地和班主任老师商议了家访问题解决目标,我们就带着孩子一起出发了。一起谈话,由我直叙了来访目的。希望母亲配合学校能在高考前的几个月内督促引导孩子直到顺利毕业。母亲介绍了孩子在家勤劳、懂事,是左邻右舍都夸奖的孩子。我和班主任对看了一眼,我们都笑了。班主任介绍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母亲描述的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喜欢和他人打闹,欺压弱小,鲁莽懒惰,上课不听,课后不写作业,顶撞甚至辱骂老师、抽烟,等等,他是一个“缺席几天就能让班级的人欣慰开心生活”的学生!母亲无奈的笑了,她一直都说孩子回来总给她说校园的事情,而这些她都不知道。她气愤的是老师责骂她的孩子“畜生”,她气愤的是为人师表怎么可以如此责骂学生!我无言。从心理讲,我是不赞成这母亲对老师的指责,老师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口那两字?她的态度对教育孩子又意味着什么?可我不好辩驳,她的指责也不算错,我们毕竟贵为人师,再怎么恨铁不成钢,他依然是个孩子是我们的学生。我言辞缓缓的说孩子喜欢招惹别人,在他自己看来是和别人玩笑,但是对方不喜欢则理解成是欺压,往后为人处事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和承受。他上课说笑玩闹自由散漫无视纪律本质上也是渴望关注期待老师的理睬,不过方法不正确而适得其反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批评,而绝非他期望的结果。大人之间的谈话是愉快结束的。可我知道,尽管我们说的很婉转,那孩子看起来并不开心。

家访感受: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优秀,健康成长,也没有哪个孩子生性就爱犯错做坏事情,我们和家长之间,老师和孩子之间,希望和目标是一致的,及时的必要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都不可少。我们需要教会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的价值趋向。通过家访,我终于懂得:“谁去家访?怎么家访?”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而其中永恒的主题是:让孩子欣然接受的家访才是最合适的,才是最珍贵的!如果,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能以理性的思考,平等的名义,期待的目光去家访的话,那么我们的家访回忆将更加丰富、美好。

猜你喜欢
班主任母亲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给母亲的信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