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活动课如何开展

2018-04-07 16:43:24舒爱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活动课动手数学知识

◎舒爱明

日常教学中,多数学生厌恶或惧怕数学,普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缺乏探求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解决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过就忘”的症结,在新授课、练习课之外开设数学活动课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数学活动课是以应用数学知识为目的,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手工制作,或安排一些探索性活动的课,从而以更活泼的形式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化枯燥为饶有趣味。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活动课教学如何开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活动课开展的必要性所在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的,表象思维的参与,将表象和抽象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进行数学符号和实际问题的转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活动教学的开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专注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而且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课程中,学生是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手眼,口等的参与,这可以给学生更多方面的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数学活动课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数学活动课有许多动手操作的内容,如设计图案、剪纸、图形的镶嵌、折纸与证明、制作冰淇淋纸桶、测量旗杆的高度等,这些活动的问题超越了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但通过思考又可得到解决。通过动手操作又可将数学物化,得以外现,从而使数学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富有创造性,能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令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数学活动课上,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活动,增进对同学的了解,展示自己的优势,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活动课的开展有助于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在活动课中,学生也能够对人类社会中常见的竞争与合作有更加深切的体会。从而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前进行训练,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上,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数学活动课应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样的教学要求,决定了数学活动课必须实行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思考的学习方法。数学活动课的显著特点是数学在活动中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形成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促进个性特长发展。数学活动课中的活动,既包括动手,也包括动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

优化教学程序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有用信息,有效处理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探索、思考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经过分析、归纳、推理、猜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感悟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且也是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形成数学能力。传统教学方法削弱了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探索、思考的学习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活动作为课程的加强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数学活动课中,牢牢抓住实践、探索、思考这个关键环节,使数学活动课真正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发挥数学活动课的应有作用。通过对具有活动性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优化活动设计,提高活动课的效果

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上,教师的每一个活动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要考虑到全体同学,也要考虑到活动本身,所耗费的时间,以及所取得的效果,从而取得最大的收益。数学活动课上教师的灵活性可以变得更强,所以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教师越是要做好前期的充分准备工作。在活动课上,如果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因为有了前期的准备,教师也能够冷静的处理,从而使得课堂保持较好的状态。数学活动课不是要求学生像个操作工一样仅仅按照设计好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即可,也不是放任自由、让学生像做游戏一样,活动必须要求学生按照目标认真实施。在活动课上,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活动的细则,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好指导者的作用,随时准备解答学生的疑问,在解答疑问的时候,也要注意采取引导的,启发的方式,避免将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从而,更好的训练学生的思维,避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接受的状态。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教师去唤醒,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方式去训练,因此教师不能,贪图时间上的节省,而是要考虑到效果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取得最大的收益。

四、在数学活动课上,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活动课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有的活动内容涉及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尽可能多的解题的方法,让学生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创新小组,解答共同的问题。而且创新也需要基础的理论知识走依托,否则,创意的想法也只能停留在创意的角度,无法变成,实际的创新作品,因此让学生明白创新产生的原因,创新所构成的要素,这样才能科学的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水平。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通过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力,活跃课堂的气氛,通过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数学问题,创新开展探索学习时的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都能获得训练和提升,从而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活动课动手数学知识
我也来动手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5:26
动手画一画
童话世界(2019年17期)2019-07-04 15:15:42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活动课
孩子(2019年3期)2019-03-12 22:36:46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动手演示找错因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