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留给我们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作品意境雄伟阔大,表现手法新奇独特,艺术形象色彩缤纷,是李白杰出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诗人记述自己“梦游”的一段更是被人们备加推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段描写展现出了一幅幅神奇画面。对这段文字,人们对它的看法一般是认为作者在记述自己梦游的经历,写的是虚幻的境界。尤其是从“列缺霹雳,丘峦崩摧。”一句以后,人们更把它看作是诗人对进入仙境的描绘。如果我们仔细探究,会发现这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虚实相生最精彩的诠释。
游历过高山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随着山势的升高,周围景色特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山下到接近云层,这个阶段景色鲜明,与平常看到的自然情况无异;开始云层中间后,会逐渐感觉到走入雾气之中,周遭一切朦胧不清;到了越过云层,迷雾消散,一切清澈如碧,眼中景色比在山下更加明朗通透。对比一下这种自然变化,与李白这首诗中所展示给我们的游历天姥山的过程毫无差异。
天姥山在浙东,越东灵秀之地,虽然比不上“五岳”的名气,但在酷爱山水的李白心中也和这些名山一样,引起他的神往。但据记载他写这首诗时并没有真正到过天姥山,所以说是梦游,诗中对天姥山的景象是根据他人传说加上个人的想象来描绘的。认为天姥山与他游历过的高山峻岭一样,甚至比它们还要神奇。正是诗人就把印象中名山的景色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他想象中的天姥山。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写的是山下的景象。然后开始登山,“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这几句写的是云层之下的景色。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天姥山临海,所以能够“……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时间设定在早晨,诗人想象中听到“天鸡”了的鸣叫,山路盘旋,景色秀美,诗人便“迷花倚石忽已暝”了。
进入云层之后,身处云雾之中,周围的实际情况应该是似雨非雨,似雾非雾,光线昏暗,所以诗人说“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把这种景色的特点描绘得形象而生动。而远处沉闷的雷声,化作诗人笔下的“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越过云层,境界为之一开,虽然这个境界是逐渐过渡来的,但毕竟是诗人想象中的山色,所以略去了这个过渡,用“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体现出这时的景色与前面明显的不同。站在山颠,仰望浩无边际的苍穹,俯视脚下在风中流动的白云,在日光的照耀下色彩缤纷,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吟出了“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样优美的诗句。
从这里我们不难的看出,诗人描绘的并不单纯是虚拟的仙境,而是把自己游览众多的名山的印象综合在一起所构成的诗人想象中天姥山的神奇景观,以现实的山峰景色变化规律为基础,李白用他生花的妙笔,形象的比喻,虚实结合,把想象中的景色写得灿烂多姿,并托于梦境表现出来。正如王国维所言:“有造境,有写境……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王国维《人间词话》)
至于诗作中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的人生际遇,应该是很容易体会得到的。李白怀着入世之心走入长安,经历了从奉诏入京的兴奋到陪伴皇帝左右的意气风发,之后体会到自己抱负并没有受到重视,同时又由于个性受到排挤,最后无法立足而被疏远放还,在不长的时间内李白的情绪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仕途上看,李白被“赐金放还”是其政治生命的终结。虽然此时诗人境遇多困,但他仍然期望着有云开雾散,再展才华的时机。在唐开元末年至天宝年间,李白怀着“举鞭访前途”的济世之梦居于东鲁,准备再次进京,实现自己治国安民的理想。在那里,李白和杜甫就在杜闲的官邸第一次相逢,也许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生愿望的契合,两人在政治上追求前途的热情互相支援,使李白仍然相信会有“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虽然当下失意,但将来一定会有再次实现理想的机会。实际也是这样,杜甫自鲁进长安,步李白后尘去扣功名之门。而李白决定重访江东,游历山河,以退为进,待报效国家的机会成熟之后再行动。这首诗也名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即是李白离开时所作,不难看出诗人借此抒怀,回顾自己的人生境遇,憧憬着未来的那一天。
李白的作品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在他很多作品中,同样用的是这样的手法,展开神奇的想象,把现实用神奇的想象描绘得如诗如画。“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以额扣关阍者怒。”(《梁甫吟》)“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古风其十九》)这些同样都和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用生动的比喻、虚幻的描写来反映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境遇。一个诗人能够把现实不存在的世界写的神奇并不难,而李白把现实的世界用美妙的文笔描绘的溢彩流光,这才是这位伟大诗人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