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金
高中数学相比较于小学和初中的数学知识来说更具难度,也更具逻辑和方法性,但它相比较大学的数学知识又大大降低了难度,因此这个阶段是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最好的时期。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有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对于其数学学习有较大帮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利用发散思维和创新性,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对问题的理解和解答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学生不仅有效提高了其数学水平,而且这种思维还会对学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做起,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的利用这种思考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般传授给学生最基本、最经典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方式,肯定有它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简单的切入点,但是这种方法往往思考简单、过程复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找出更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中学阶段思维一般都比较活跃,想法也更加天马行空、敢于尝试和探索,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方法,不要怕失败,更重要的是体会尝试的过程。例如逆向思维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而且这在很多题目类型中也都能用到,特别是用常规解法很难解答时,学生就可以考虑是否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解答。除此之外,在一些空间几何题目中,特别是难度较大的解答题,反证法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解题思路。比如一道空间几何题目让学生证明题目是否为面面平行,学生可以假设已知面面平行,然后向前推论,看与所给条件是否矛盾,如果矛盾,则面面平行不成立;如果不矛盾,则面面平行成立。
类似的方法教师可以进行很多,而且不只是空间几何知识,其他很多内容都不是只有一种解题办法,例如学生在学习函数的有关知识时,一些题目甚至可以采用反证法、放缩法、判别式法、换元法等多种方式都能解答出来,具体要看题目类型选择一种较为简便的方式。这种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找到某种题型的简便方法,在考试时也便于学生进行选择。
想要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必须先从观念上进行改变,不仅要让学生具有这种意识,教师更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为了教学而教学”的观点,认识到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只为了应对考试那么简单,而是要让他们通过数学的学习使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应营造出更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为了鼓励他们勇于表现自己,教师甚至在教学初期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他们。学生有时所表现出来的标新立异的特点,教师也不应过分苛责,而是取其精华,对剩下的不合理的内容加以引导和改正,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会表现的越来越大胆,甚至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或发难,教师针对学生合乎情理的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提问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让学生从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所处的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获取资讯的来源也更广阔,这也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与时俱进,传统的、陈旧的、不符合时宜的内容不应总被拿来举例,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一些时代发展的新内容,例如可以将出题背景换成近期发生的大事件,特别是学生了解的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多媒体应用到课堂中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方式,由于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许多内容的学习和理解都需要教师通过先引入其他具体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教师亟需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辅助教学。例如学生在学习函数的有关问题时,一般都需要图形辅助,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通常也会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即通过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对称性等方面想象函数在坐标轴上所画出来的图像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一旦想象出函数图像,受到好奇心的趋势会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数学绘图软件进行操作,为学生展示函数图像的真正面目。自己动手计算然后再验证的方式能有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对的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增强自己的学习成就感;没做对的学生也会在验证讲解的过程中改正自己的错误,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受益于这种方式。
结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不是只为了眼前的目的,而是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单纯的解题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实现创新,进而才能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创新思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也要学会利用新技术,将其有效引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