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珠
高中生物是一门概念多,实验多的理性学科,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复杂,不能依靠简单的死记硬背,好在他与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关系密切,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对导学案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利用,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导学案是导学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起“导”的作用,学生是“学”的主角,其目的是以学生的学习方便为出发点,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其内容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相关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课堂探索思考题、课堂学习总结、学习反思、课后作业等环节。总体上看,导学案设计应以课堂为中心,并注意向课前、课后做好两个“延伸”,即具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作业三大主体部分。实践过程中发现,单一模式的导学案很容易造成学生视觉、思维上的疲劳,其实导学案内容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课程内容特点,学生特点等进行灵活且适当的改变,其应用也不一定非在课堂上,也可以作为课前探究或课后扩展的部分,其目的最终是为教学服务,简而言之,导学案没有固定的模式,抓住促进学生成长的核心,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
课前预习的目的主要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前导学可以利用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自己的生活感受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如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节的学案中可以设计:
1.观察并记录你所知道的有关失水和吸水的现象。
2.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
这样回归生活,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摒弃学习无用论。
又如在《种群数量变化》一节的学案中,先提供资料《孤雌生殖的小龙虾》再设计让学生分析:
1.该小龙虾数量变化趋势。
2.可能会有的后果。
3.出现这种数量变化的原因。
4.如何控制该小龙虾的数量。
5.尝试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和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
这样利用潮流热点话题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动力,锻炼知识迁移能力。
课堂探究是导学案的核心,是诱导学生学习的关键部分。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学习时,有些知识是抽象的,枯燥的,再加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学生会很快失去兴趣,觉得是在听“天书”,课堂效率很低。在导学案设计时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手段如图表、曲线等,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突破疑难点,避免沉闷氛围。如在学习《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区别》时学案上列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某些图形,让学生看图说话,看图改错等,还可以在导学案中适当地“空白”,让学生自主扩展、反思和总结。又如《伴性遗传》的学案编写可以以假说演绎法的步骤为基调,引导学生分析:
1.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与孟德尔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他们提出什么问题?
2.如何解释这个现象,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们提出的假说是什么?3.如何验证假说正确与否?请你写出验证过程。
以教材内容为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大多是符合本校学情的自测题目,也可以是课后探究,还可以作为问题情境的延伸。例如,学习了《免疫调节》之后,可以拿感冒说事,说说感冒时的感受。问:
1.感冒时为什么刚开始是嗓子疼或不舒服?2.发烧时为什么不想吃东西?
这样结合自身的生活感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又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实验,可以设计导学案进行进一步探究:
1.课本上的参考案例中用的是0.3g/ml的蔗糖溶液,你觉得还可以选择什么溶液来代替?
2.当你选择其他溶液来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它们的实验结果一样吗?
3.请你验证一下2中的结论。
接下来以表格的形式书写实验过程,留空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在这个课后探究的导学案就是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解答问题,同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联想到同种方法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课的深化,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导学案模式,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优势,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