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开始大力推崇儿童阅读,在这个背景下,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阅读量显著提升,虽然教师仍旧习惯一篇一篇地教学,但是由于整合教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教师也逐渐开始进行小范围内的群文阅读教学,一般一学期上2—3节,先选定议题,再从课内外收集适合的文本,开展多文本的教学实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群文阅读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整体构建,设计有效的问题。群文阅读问题的设置就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的,从整体出发,列出具有讨论空间的问题,它通常以一个词组或者一个问题的方式呈现,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形成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独特看法和见解。设立问题,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转换学生的思维方式。问题是整节课的讨论中心。本文重点探讨通过整体构建,设计群文阅读有效问题策略,以期能为初中群文阅读提供参考性建议。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悄然兴起并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阅读教学实践。台湾的赵镜中教授在论述台湾课改后新的阅读教学变化时就曾提出“群文阅读”。他指出:群文阅读就是将遴选出的一组文章,通过一定方式进行组合,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最终实现学生阅读力与思维力的双向提升。简而言之,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和学生依据一个或多个话题选出一组文章,随后师生再根据话题开展阅读与整体建构,最后达成共识的一个过程。群文阅读主要包含四个重要概念,分别为选文、议题、集体建构和共识,所谓选文主要是根据教学需求结合一个或若干个议题而遴选出的一组文本,文本之间有着类似的议题,教师根据议题实施阅读教学指导;议题则是一组选文内共有的、可供师生之间开展讨论的话题。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集体建构是师生之间依据议题内容共享智慧,并逐步体味文本的真实意义,形成文本视野下共识的过程;共识也是群文阅读的一个关键概念。这里的共识不是所有师生在某一或多数议题中达成绝对一致,其旨在培养学生进行人际交流、讨论协商、争辩妥协的良好习惯,群文阅读教学应允许异议的存在。
首先,问题的内容是开放的。可以是针对文本内容提出的问题,涉及人物、故事、主题等。例如,有关人物形象的问题可以有:“寓言中的狐狸形象”“神话故事中的创世者”“古人眼中的荷花”;有关主题的问题有:“生命的价值”“物质和精神富裕哪个更重要”。也可以是针对文本形式提出的问题,包括表达形式、结构形式、文体形式等。例如,表达形式的问题有:“反复结构的童话”“小说中的三次结构”;结构形式的问题有:“关注总分结构”“妙用写景手法”等。
其次,对于问题的理解是开放的。它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是针对选文而言。前文讲到,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问题意识与思辨力。因此,在选择文本时,需要选一些彼此观点互异或者观点冲突的文章,让学生可以在文章中寻找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例如,以“物质和精神富裕哪个更重要”为问题的群文阅读,一定要选择持有不同观点的文章,有的认为物质优越更重要,有的赞成精神富裕才是决定幸福的关键,还有的论述两者关系,但并不表示倾向性。同时,对于这种观点性问题,尽量选择体裁不同的文本,避免都是议论文的呈现,消耗学生耐心。第二个层面是针对学生而言,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理解,既有文章给予的思路,也有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最终并不会有唯一的答案,问题的讨论结果也应该是多元、开放的,没有唯一的答案。例如,上文提到“物质和精神富裕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文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思考路径,而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看到的一些现象也会让学生对物质、精神富裕的关系产生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在群文阅读课中也是被认可的。
总之,选文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视野,使多元理解成为可能,生活的开放性引领着学生搭建起阅读和生活之间的桥梁。因此,只有开放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脱离思维的桎梏,点燃思考的火花。
在群文阅读中一定要设计可议论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初中生的思考行为。它一般是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己经有确定结论的不能作为问题。问题的可议论性为读者提供了独立思考、发表观点的弹性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读者可以自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融入文本,赋予文本新的意义,发表自己的独有看法。文本之间的互文性为师生的交流、讨论提供了路径,其间形成的意义空白吸引着学生去寻找、探究、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最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就可以选择老舍同样写济南的《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让学生一起学习,看老舍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增加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样还可以选择老舍的散文如《北京的春节》《养花》《草原》《猫》等,通过群文阅读学习,让学生更能理解老舍的写作风格,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对群文阅读进行小组议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提炼问题的能力。
群文阅读推崇的开放性、可议论性的问题为语文课堂的变革提供了方向。它试图将语文课堂由单一理解转向多元探究,带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解放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整体性,前后问题之间要有逻辑关系并层层递进。单篇教学时,问题仅仅是针对这一篇文章提出的,而群文阅读把这几篇文章看作整体,通过对比分析,从整体出发,设计具有冲突性、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横向来对比群文,培养学生多文本整合与鉴赏的能力。
设计对比性的问题。俗话说,有对比才有发现,群文阅读更是如此。比较常用的对比方法有:文章内容的比较、文章表达形式的比较、文章横向性的比较、文章纵向性的比较等。例如,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的群文阅读课上,笔者搜集了课外内四篇文章让学生先阅读,分别是《咏雪》《孔融妙对》《文言文中的智童》《王戎识李》这四篇文章,接着指导学生对比阅读,思考一个问题:“这四篇寓言故事有何相同点,有何不同点?”学生很容易答出:“这几篇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儿童,而且都是借小故事表现这些孩子的聪明机智。”教师此时继续问:“都表现了他们的聪明,那这几个小孩子聪明的表现相同吗?”学生再次回到文章中阅读,发现每个小孩聪明的表现并不相同,有的通过语言机智回击别人,有的通过细致的观察获得真理,有的则是于慌乱中冷静镇定、从容应对。
群文文本的选择原则是互文互异,尽量选择具有矛盾、冲突性观点的文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碰撞。例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时,问学生两个问题:“白求恩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怎么评价白求恩?”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为人民服务》《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文章,让学生思考历史中的人物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境界,深刻体味做人的标准。在进行《女娲造人》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女娲造人从今天看来只是古人的想象,与今天的科学是相悖的,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去阅读它呢?”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开天辟地》《创世神话》等文章,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些古代神话的“母体”,并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发展的思维考虑问题。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难题。它的魅力在于文本与文本间的解读、文本的比较阅读和文本的综合阅读。群文阅读不同于多文本阅读或群书阅读,其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明确,所选文本之间更具相关性和整体性。整体阅读量大是群文阅读的特点和优势。群文阅读为初中阅读教学创造了契机,为初中生开辟了另一扇窗口,为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供了平台。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将为语文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