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琴
1.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成语故事、名言佳句等都震撼着学生的心弦,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如通过对《道德经》、《弟子规》的学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所加深,如学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引导学生说话要讲究诚信;《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2.学习文章中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语文课本中,人物身上熠熠生辉的精神和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壮士英勇跳下悬崖为正义献身的精神;《一面五星红旗》中以宁可自己饿晕,也不拿五星红旗换面包的年轻人,他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和外国友人的尊重。
3.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习主人公的高贵品质 课外阅读浩如烟海,而中外名著是中小学生阅读的首选。能让学生明事理、学做人。如《爱的教育》里面的《烧炭工和绅士》教育学生无论地位的高低,如果做错了事,一定要向别人道歉的。诺比斯的父亲就是这样要求他的儿子的。他不以为自己有钱有地位,而看不起烧炭工。叫儿子向烧炭工的儿子赔礼道歉,用自己和烧炭工握手的行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绅士公正,明理,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儿子,使孩子改正了缺点。
1.丰富情感体验,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参观实践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爱家乡的心理体验,我们课题组成员协同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们来到了武都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参观,学生在讲解员阿姨绘声绘色的讲解下,观看了大型人物浮雕,瞻仰了为了革命胜利献出一腔热血乃至宝贵生命的烈士的照片,参观了革命时期先烈们用过的武器,重新认识了在武都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从革命先烈们团结抗日到建设社会主义、武都人民奔向小康生活的伟大历程,使学生们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学生们受到了挫折教育、成功教育、提高了在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的意识,参观回来以后,我们引导学生以观后感、日记的形式写了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在习作中写道: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下定决心树立了继承先烈遗志,勇当时代先锋的伟大理想,做为一名小学生,要关爱他人,要有承受挫折与磨练的坚强意志,更要有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强大动机。
2.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家校一心”实践活动 2017年5月,我们课题组精心准备,在大量的阅读和实践中,开展了家校联合会,笔者就小学生心理健康中所出现的问题做了调查报告,与会的家长们做出了符合实际的解答,课题组结合典型案例,对学生中出现的考试焦虑、自卑、失眠、孤独、理想和价值观等问题做了详细讲解和对策指导。解决了某些家长的心理困惑,对家长的优秀经验和方式方法作了交流与分享。家校联合会,让家长和学校共同从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做了探讨和交流。学习、人际关系、自我体验、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
3.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结合美育,开展一系列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美育等形式,挖掘出许许多多心理教育的契机。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1.小学语文教材中,字词教学、句子教学、朗读教学也可以灵活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朗读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述节目主持人练习朗读的故事、播放音乐入情入境地读和生动形象的范读来增强情景渲染。如在《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的朗读中,我就采用了播放影片的方法,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充满了对敌人的恨和对革命战士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和为革命必胜的信念的感染,读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在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参与实践,在制作、设计、组织、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我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和暗示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
2.通过同桌、小组之间的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采取同桌比赛读、作文互批互改、难题小组分组讨论等形式完成。他们既分工又合作,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负责画图,有的同学负责汇报。在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实践感受: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的懊丧这样的实践活动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不仅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与人共事的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合作心理品质的养成,使他们从小便能树立起集体主义的观念。
3.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文教学,可以作为渗透心理健康突破口,我们设置了“心灵之伤”系列作文,引导学生写出了自己在人际关系、学习、日常生活中所受的委屈与矛盾;“呼唤自我”系列作文,写出了自己对某事的真情流露和本质看法、对未来的畅想、自己的理想及价值观等等;“心灵驿站”系列作文,写出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们根据学生所反应的情况,给孩子们及时的疏导,对他们出现的心理状况,做了冷静理性的分析,并循循善诱。指导学生写好“心理诊断书”减轻压力。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如对学生实行赏识教育、多赞美与鼓励;多开展“找朋友”,“说出你的烦恼”活动;课前五分钟说说你的心事等,当然,我们的课题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以便更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