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益华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副主席)(本栏目责任编辑/吕亚娟 高旭天 王英楠)
地处我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与帮助。习近平总书记情寄内蒙古,多次亲临内蒙古各地考察,悉心指导内蒙古工作,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进步殷切嘱托、寄予厚望。
早在2009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考察,先后走访了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等地,说过两句至今令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感到振奋的话:第一句话是,“内蒙古之行让我欣赏到了祖国北部边疆的美好风景,这不只是指辽阔壮美的自然风光,还有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 ;第二句话是,“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总书记的讲话有肯定,也有期望,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守望相助”赋予内蒙古自治区。
2014年春节前夕,正当全国人民喜迎马年新春佳节之时,习近平总书记踏冰雪、冒严寒,再次深入我区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的林场、牧场、企业、牧户、社区调研考察,亲切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和戍边官兵,沿途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随后听取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并对内蒙古自治区未来发展作了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他在讲话中深情回忆了上次来内蒙古的感受,并嘱托内蒙古干部群众要做到“守望相助”、注重“四个着力”,努力“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守望相助”这个古语进行了重新诠释:“守”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要守好家门,二是要守好祖国边疆,三是要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要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做到“三个跳出”,即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齐心协力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讲话的高度、广度、深度和力度,令全区干部群众深感振奋、倍受鼓舞。
2017年8月,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欣然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把内蒙古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了起来,指明了内蒙古发展的前进方向与奋斗目标。
2017年11月21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中给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勉励乌兰牧骑队员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回信”中强调的“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人民需要文艺,艺术也需要人民”等话语,不仅指明了乌兰牧骑的发展方向,而且对内蒙古自治区乃至于全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亲临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并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实际发表了充满感情、富有深意的讲话,突出强调了“三个扎实”,即“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这在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题词、回信,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立意高远、一脉相承,内在地包含着对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进步的亲切嘱托。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进步的亲切嘱托昭示了什么?这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意,进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内蒙古发展进步必须把握的重大问题。
其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亲切嘱托,昭示了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明了内蒙古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跨越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达4200 多公里,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守护祖国的“北大门”、首都北京的“护城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内蒙古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全国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再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具备独特的生态区位、生态类型和生态功能,具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种大而全的生态类型,既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防护区和我国大气、水源重要的“净化带”,也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战略地位、战略意义的阐述,既是定位,也是嘱托,它昭示了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高度重视。
其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亲切嘱托,昭示了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的讲话中,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如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各族人民始终心向党、心向党中央,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给予充分肯定;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拼搏进取,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新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等等。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这些评价,既是肯定,也是嘱托,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来说既是巨大激励,也是有力鞭策。
其三,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亲切嘱托,昭示了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充分信任。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多次讲话中,深情回顾了到内蒙古考察调研和参加有关活动的情况,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内蒙古的信任。如希望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成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等等。特别是在确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提名人选的选举地区时,习近平总书记选择了内蒙古自治区,并全票当选,不仅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了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更是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充分信任。
其四,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亲切嘱托,昭示了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寄予厚望。期望内蒙古自治区“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发扬蒙古马精神”,并提出了“两个共同”思想,即希望内蒙古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北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期望内蒙古“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各级干部群众都要明白,没有民族团结,整天乱哄哄的,哪一个民族也过不上好日子。”
其五,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亲切嘱托,昭示了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具体要求。总书记讲话中嘱托内蒙古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和“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这些都是事关内蒙古全局工作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一系列重要论断、重要观点、重要要求都是基于内蒙古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有的是阐明了我们应该发挥的优势和长项、有的是指出了我们需要补齐的差距和短板,有的是交给了我们课题、有的是教授了我们方法,有的是给我们部署了“过河的任务”、有的是帮我们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为内蒙古发展指引了前进方向与发展思路,是引领我们事业发展的“指南针”。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亲切嘱托,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指导意义,为内蒙古发展进步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给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为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是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只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作为思想上的“金钥匙”、行动上的“指南针”,不断从中汲取固本培元的滋养、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团结奋进的力量,才能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