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峰
【摘要】理论武装如何真正“入心”,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宣传面对的重要问题。必须通过理论武装提高干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使干部有预见能力、掌控能力,更好地引领带动群众,用实践成果去感染群众、影响群众,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让群众心服口服,坚定不移跟党走。让党的理论武装真正入心入脑、走深走实。
【关键词】理论武装 干部群众 入心入脑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全党全国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如何让理论武装贴近基层群众的能力水平,做到入心入脑,走实走深,是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难题。从基层情况看,难点仍然不少,这需要我们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逐个击破。理论武装走进基层干部群众心里,目前存在五个方面的“不到位”。
当前,仍然有一些干部和群众对理论武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没有真正认识理解理论武装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没有能够清楚认识和把握学习党的理论与促进工作的关系。还有一些人对理论武装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他们在政治上的敏锐感和洞察力不够,不能紧跟中央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不會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实践、推进工作,而且与其他党员干部在认识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此外,还有一些人对加强理论武装的自觉性认识不足,一是存在“畏难心理”。对于理论学习有畏难情绪,认为理论太难太深太远,其实这是不清楚、没掌握学习理论方法的表现。二是存在“完成任务心理”。把理论学习视为应付考核的一种要求,为考核目标而学习,没有认识到理论学习的真正意义。三是存在“念经心理”,组织上让学习就学习、让开会就开会、让总结就总结,而唯独没有“走心”。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是个人本领不足的原因,更是认识不到位的体现。
党的理论传播需要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作用。1938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给抗大学生讲课的时候曾讲过,在抗大学习,首先学习政治方向,第二是要学做干部,第三是要下救国、奋斗与牺牲的决心。毛泽东同志的方法并不玄奥,就是通过干部发挥作用去影响组织人民,把最大多数的人民组织起来变成有组织的队伍,使党坚持的政治方向变为人民群众事业的政治方向。这实质上讲的是注重发挥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保持“一冷一热”两种工作“情怀”。
“一冷”是要求干部要能够沉着冷静地思考群众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引领基层群众需要各级干部有较高理论修养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预判能力。这个能力强就能够为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减少前进中的盲目性、被动性。因此,必须通过理论武装提高干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使干部有预见能力、掌控能力,更好地引领带动群众,用实践成果去感染群众、影响群众,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让群众心服口服,坚定不移跟党走。
“一热”是要求干部要有甘于奉献、无私服务群众的火热情怀。陈云同志当年在东北工作的时候,曾亲自撰写长达两千字的社论《发扬马斌式的群众工作》。马斌就是这样一位“一冷一热”的干部,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革命热情投入到群众工作之中,他工作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对人民群众的充沛感情基础上的。同时,他又善于把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结合起来,善于掌握基层群众的真实情况。从现实状况看,在保持两种工作“情怀”方面,当下我们的部分基层干部离我们所期待的状态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归根结底只有一条,就是理论要落地,这个“地”就是老百姓的现实生活。真正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出去,内容就要“实”、话语就要“实”、情感就要“实”,唯此,才能落地生根。目前,在基层的理论传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照本宣科、大而化之,用口号、文件去解读文件,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没有深入研究,只能复制某些观点,不能解释理论观点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过程,更不能对理论观点进行深入分析;有的阐释过程浅尝辄止,对一个理论问题的认识很肤浅,或者没有解释清楚,讲者囫囫囵囵,闻者云里雾里,这样的阐释只讲“点线面”,撒芝麻盐,不是色香味俱全的理论盛宴,甚至难以下咽;有的阐释过程没有把一般原理与专门业务合理结合,只注重业务,而离理论主题太远;还有的阐释过程交流不足,只有传播者在高谈阔论,没有与学习者形成交流,干部群众中需要解决的大量疑问也就无从知晓,更无法解决,这样的单方面宣传,无法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如果说上面几点“不到位”是认识和方法上的问题,那么“态度不到位”就属于习惯作风方面的问题。基层干部群众对于理论武装的态度以及作风状况直接关系着理论武装的成效。在对待理论武装的态度上,有几个突出问题:一个是“主观主义”的问题。有的人对理论武装存在着自以为是的观念,要么觉得自己懂理论,凡事夸夸其谈,认为不用学习理论也足以应付;要么把理论神圣化,凡事要求在理论上必求得依据才敢于实践;要么认为理论离人们太远,讲道理不解决问题,等等。再有一个是“形式主义”的问题。表现在有的机械关注程序和过程,只追求理论武装工作上的规模化、任务化、程序化、模块化,没有认真思考最终效果问题;有的则简单看待理论武装的结果,机械地看待和要求某些效果,忽视甚至轻视理论武装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的重要性;有的虽然强调“真学”“真信”“真用”,但做起来并没有“动真格”的态度、精神和措施。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才能被人民群众认识接受。因此,我们应该下功夫研究什么是实践,怎样进行实践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在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解决群众现实问题的实践上存在差距。党的理论武装的实践只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始终牢牢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还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加强党的理论武装、贯彻党的理论要与这些现实问题对上话、挂上钩,用理论推动问题的解决,才能把理论烙在群众的心中。
二是实践与改造的结合上存在差距。实践检验真理,同时在认识真理、把握真理的过程中,改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必须建立“实践与改造的统一观”。面对发展成就,我们应不断找差距、找问题,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造、自我革命,而不是躺在成就上睡大觉。基层党员干部必须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检视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真正在改造后实现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认识实际和把握实际的统一。目前党内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了党的实践与改造这个需求。
三是实践与解放思想的结合上存在差距。实践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过程,在任何创造性工作中解放思想都是极重要的品格。解放思想是开创局面、打破禁锢的必然要求。解放思想前提下的实践将极大推动实践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激发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工作经验和模范典型。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如何坚持解放思想与开创新局面的实践相统一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研究的问题。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项目“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项目编号:GY201600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