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彝族花倮舞原生态艺术特点分析

2018-04-04 09:28陆发丽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

陆发丽

摘要: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我国许多带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有关于云南彝族花倮舞的表演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此,本文针对云南彝族的花倮舞对其原生态的艺术特点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花倮舞的起源,其次简要概述了花倮舞的发展概况,最后分三方面对花倮舞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促进云南彝族花倮舞的发展。

关键词:云南彝族;花倮舞;艺术特点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开始逐渐关注传统舞蹈文化的发展,因此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舞蹈开始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让民族舞蹈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云南文山州一带较为流行彝族花倮舞,其中广南县地区的彝族花倮舞最为经典,花倮舞不仅历史悠久还带有其独特的民族色彩,其中以“S”前后驱动的舞姿是花倮舞的重要标志,婀娜的舞蹈动作中透露出彝族花倮人独特的文化韵味。因此,本文将从促进花倮舞的发展角度出发,围绕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彝族花倮舞的艺术特点进行探讨。

一、花倮舞的历史起源

在云南文山州广南县一带,彝族花倮人能歌善舞,其独特的“S”形舞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当地又把花倮舞称为葫芦笙舞。在该地流传着关于花倮人葫芦笙舞蹈的一大传说,而花倮舞的起源便从该传说开始。相传在云南文山州这个地方,在花倮人种族迁徙途中遭受破害,仅幸存了玛索和其女儿红妹,多年后蛇精将长大成人的红妹卷走,玛索为此伤心欲绝,痛苦不堪,在身体疲乏情形下服下了荞籽,并产下一名男婴。长大后的男孩得知红妹的故事后遂决定和怪鸟一同前往蛇洞拯救红妹,途中怪鸟停留在形状巨大的葫芦上,在怪鸟的击打下葫芦发出奇特的声音,因此男孩将葫芦带回家并将其制成葫芦笙,葫芦笙的声音让蛇精痛苦难忍并摆动出”S”形的身躯,因此红妹得到解救。从此花倮人将该传说保存下来,并将其设计为舞蹈动作,寓意驱逐蛇精,至今便有了绝妙的花倮舞。

二、花倮舞的发展概况

花倮舞是云南彝族特有的传统民间舞蹈,蕴含着丰富的音乐、舞蹈艺术和诗歌文化。在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地区,花倮舞表现出其独特的彝族文化色彩,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舞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主要分布于广南县的那洒镇、那腊村、石碑坡村以及老挖聋等六个彝族花倮人村落。该种舞蹈是云南彝族歌舞中流传度最广的舞种,流传至今开始有了踏歌、打歌的花倮舞形式。在广南县花倮舞大多是当地男女运用葫芦笙演奏进行即兴表演的,内容题材较为丰富,不仅带有云南彝族风土人情的劳动歌,还有热爱山川自然风光的感叹,除此之外歌颂爱情也是花倮舞表演内容的主要题材。花倮舞的舞蹈动作较为粗犷,并且节奏明快,被我国的著名舞蹈家爱莲老师称为“东方迪斯科”。花倮人踏笙起舞,在重要的传统节日上展现出彝族花倮人的历史神韵,表现出彝族花倮人勤劳和淳朴的民族特征。

三、花倮舞的艺术特点

(一)花倮舞以大圆圈群舞的形式为主体

云南广南县地区海拔较高,地形特殊,资源较为稀缺,因此舞蹈成为主要娱乐方式,在彝族村落里花倮舞和人们的劳动生活具有直接联系,并且花倮人将种族凝聚力以舞蹈的形式进行传承,使得花倮舞的表演形式多半以群舞的形式出现,让花倮舞成为广南县的舞蹈文化代表,突显出广南县人民的顽强生命力以及淳朴自然的特质。花倮舞的群舞主要以大圆圈舞为主,在广南县地区由于地形崎岖,使得舞蹈的展开多为地势平坦的街道等地区,因此在云南彝族的传统节日当天花倮人便聚集在一起,以圆圈的形式闻笙起舞,大圆圈通常由多个小圆圈构成,村落人数增多后便发展成大圆圈。通过大圆圈群舞的形式让花倮舞表现出广南县各个村落独特的彝族文化,让彝族的传统舞蹈得以继承和发展,并且使花倮舞走向更大、更宽广的舞台,从而被人们喜爱和熟知。

(二)葫芦笙吹奏与群舞队形的转换

在云南彝族文山州广南县地区,花倮人的舞蹈常以葫芦笙来伴奏,并且花倮舞的整个节奏都受葫芦笙吹奏者的控制,因此这对吹奏者和舞者都有极大的考验,吹奏者需要熟悉舞者的舞蹈动作和节奏,而舞者需要记住葫芦笙的旋律进行表演,以此达到动作整齐划一的表演效果。花倮舞的动作以“S”形展开,所以要使舞者动作整齐,就需要葫芦笙吹奏者的正确指挥,花倮舞的吹奏者体态或静或动,下身微曲,上身向后略靠,通过跨、膝、脚的配合自然扭动。在花倮舞表演中,吹奏者的位置与群舞的队形变换有着直接联系,例如吹奏者在群舞的大圆圈中心位置,那花倮舞的队形则以突出吹奏者为主,以圆圈的聚拢缩放形式、对称穿花等形式进行表演。其次以花倮舞的舞群为中心,在站着跳以及起步跳的基础上实现群舞的队形变换,利用腰部以及腹部的摆动呈现出花倮舞的“S”形律动。除此之外,花倮舞伴奏者与群舞的互动也是舞蹈的重要表演形式,吹奏者在群舞之前可指挥舞蹈动作,在中间亦可以协调群舞队形,让花倮舞的队形变得丰富多样。

(三)以脚部动作为主,手、腰部动作加以辅助

花倮舞的舞蹈动作多半以脚部动作为主,因此花倮舞被划分为跳跺型传统舞蹈,和其他彝族风格的舞蹈不同的是文山广南县花倮舞多以葫芦笙伴奏为主,舞者通过脚部的牙虐、牙庆、牙拉、牙降、牙稳、牙搞、牙敢等多种舞蹈动作进行表演,以脚部的踩跺突显出花倮舞强烈的节奏感,亦或抒情表现男女爱情,亦或欢快明朗歌颂山川。花倮舞的表演双臂受演奏葫芦笙的限制,因此就需要手、腰部动作的辅助表演,身躯的自然扭动也成为花倮舞的精髓,舞者身躯的基本沉降再加上腰部的扭动,使得花倮舞在感官上有潮水涌动之感,展现出花倮舞独特的魅力。

结语

由此看来,我国传统舞蹈的魅力远远不止眼前所见,还需要我们不停的去了解和挖掘更具地方特色以及民族色彩的舞种,从而使我国的传统舞蹈文化得以发展。花倮舞不仅代表着广南县独特的舞蹈文化,还承载着云南彝族花倮人的民族精神,独特的“S”形舞姿代表着历史的印记,我们不仅可以从舞姿中得到审美价值的提高,还可以感受到舞蹈文化的独特魅力,望人们能通过笔者的研究热爱花倮舞以及研究发展花倮舞。

参考文献:

[1]白云武 云南文山彝族花倮葫芦笙舞初探[J] 《北方文学》 2012(08)

[2]邝嘉 试论大理巍山彝族葫芦笙舞蹈的艺术特征[J] 《美与时代(下半月)》 2008(10)

[3]代琳娜 云南“两姚”彝族葫芦笙舞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12)

[4]王勇,陈义祥 走进花倮人[J] 《今日民族》 2005(07)

[5]赵增芳,蒋贵萍 百色彝族葫芦笙音乐文化初探[J] 《大众文艺》 2014(02)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浅析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点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浅谈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
“出世”“入世”中的徐渭
现代舞的艺术特点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