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中的继承与创新

2018-04-04 09:28刘亮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继承创新

刘亮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民族民间舞蹈中鲜明且具有高度辨识度的风格特性是民族舞蹈独特的传统性,而在创作时所融入的作者理念和处理方式则是创新之展现。本文将以民族舞蹈《出走》为例,就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编创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时代创新之间关系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挖掘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中国传统舞蹈的历史与未来做出较为客观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继承;创新;《出走》

前言:舞蹈作为感性的艺术,需要编导在传统风格性得到前言:舞蹈作为感性的艺术,需要编导在传統风格性得到传承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在民间舞中,具有高度可识别性的民族风格是民间舞蹈的特征,而在创作中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和方式来处理是展现创新,本文将以舞蹈《出走》为例,分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中的继承与创新。这支舞蹈的出现引发了很多争议,导演万玛尖措将传统的蒙古族舞蹈词汇与现代舞的舞蹈语汇相融合,一些学者认为这个作品属于民间舞蹈。另一些认为它属于现代舞的范畴,《出走》这个舞蹈作品体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舞蹈,在保持其独特的特点的同时,也逐渐从其他民族舞蹈动作中加入舞蹈本身的特点和转换,使自己有自己的舞蹈动作特点,使自己的舞蹈风格有发展和创新。在继承中华民族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创新。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生态民俗舞民族风格通过作者的个性,成为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舞台艺术。在当下,注重资源共享、国家整合的社会,如何维护和彰显民族特色的艺术特色,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理解,是中国民间舞蹈创作未来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民族民间舞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选择与追求

许锐在《传承与变异互动与创新一一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之审美流变与现时发展》一文中提到:“进入专业领域而存在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其实是一个挺特殊的现象。在大多数国外的舞蹈发展中,民间舞蹈被限定在民间的层面,并且多停留在业余的水平,很少象中国这样成为高度“专业化”倾向的精英文化,也没有“民族民间”这样的重叠概念。业余的民间舞和专业的芭蕾舞、现代舞明确地处于两个不同的层次。很多民间舞蹈团即使在剧场演出,也维持着源自民间的表演形式以及一种自娱的轻松氛围。当然也有一些经典的世界民俗舞蹈发展成很成熟的剧场表演艺术,例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舞台艺术化的民间舞蹈、西班牙的弗拉门戈艺术、以及阿根廷的探戈等。尽管这些民间舞蹈被包装成较为典雅漂亮的剧场表演形式,但仍然保持了其民间文化精神与风格。当然也有一些演出更多地走向了现代娱乐的方向,然而一旦脱离了民间舞蹈传统文化的层面,就不会再被称为民间舞蹈。如爱尔兰的踢踏舞《大河之舞》中,实际保有着非常突出的爱尔兰民间舞蹈的审美特质,但却没有被界定为民间舞蹈的范畴。”[1]文中系统的阐述了什么是民族民间舞,并分析了当代民族民间舞发展的社会原因,还立足于全球化的宏观角度看待当代民族间舞的创作现时发展。

(二)民族民间舞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平原《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大概阐述了现代舞与民族民间舞的审美特征,还提出了如何完善两者融合的几点建议,但是对于笔者对此题的疑问,即现代舞与中国本土传统舞蹈相融合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原因,具体史实,甚至是时间线索多没有相应的阐述。许锐《迷茫的恐慌漫谈中国传统舞蹈创作的“现代化”》结合舞蹈生态学的观点表述了面对中国传统舞蹈的“现代化”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它,该作者认为中国传统舞蹈现代化是以西方现代影响为契机的传统舞蹈自身发展的过程,更从时代的角度去宏观的看待“现代化”,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很是折服。可是对于这两者详尽的历史性的梳理却还是比较少。

(三)发展趋势与展望

葛月华:《我国民族民间舞现代发展的融合性趋势研究》主要从全国舞蹈大赛中我国民族民间舞现代发展融合性趋势的根源;与其他舞种的融合性趋势;与现代服饰的融合性趋势;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性趋势;与现代体育的融合性趋势;与现代化科技手段(现代舞美灯光等)的融合性趋势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之所以会形成融入现代舞元素的中国传统舞蹈,其关键是文化的交流融合,是两个甚至多个舞蹈思想的碰撞和融汇。我国传统的民族舞蹈有其固有的表现方式和表现内容,但是各个民族舞蹈的原有的个性特色,随着近几年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我国各个民族舞蹈之间的相互借鉴逐渐增多,在民族舞蹈中加入现代舞蹈的状况也时有出现。因此,本文将以舞蹈《出走》为例,从多个角度较为理性的来分析和研究这过一程是如何发展到当前的形势。从多个角度更加理性具象的去分析研究这种融合是如何发展至今时今日的现时情况的。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融入现代元素的中国传统舞蹈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可能性。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中风格理念的传承

(一)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传统性传承

从古代开始,民族之间就因地域和交通方式的限制而导致民族间交流与融合较弱,各民族风俗迥异、特征差异明显。正是因为他们在生活方式、习俗等方面存在不同,才产生了他们各不相同的文化。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这些特性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尽管时代的变更会对其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短时间内是不可见的。舞蹈作为各民族人表达情感、享受生活的形式之一,深受民族传统的影响。除了各种重大的节日之外,人们在普通的生产生活中也会载歌载舞以表达情绪。比如:农耕播种、祭祀、男女之间表达爱慕之意、邻里间分享喜事等。古书曾记载,古代人们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会以特殊的舞蹈形式向上天祷告,祈求风调雨顺。[2]在举办祭祀仪式时,人们通常请会“巫术”的人舞神弄鬼以消除灾难。时至今日,有些民族在重大节庆期间仍然会以歌舞的形式加以庆祝。流传下来的这些民间舞蹈形式都与他们的传统民俗息息相关,是不可分割的。

(二)民族民间舞蹈形式的时代性传承

民族的民间舞蹈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的,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习惯各有不同,与每个时代相对应的舞蹈则充分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情况。比如,古代人们通过舞蹈表现着他们最原始的生活,通过舞蹈动作来反应祭祀、婚恋等方面的事情。在上世纪上半叶,由于受到了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受到政治文化的影响变成了当时宣传政治思想、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工具。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界百家争鸣的情况再度出现,反应劳动人民创造生活的舞蹈大量涌现,民族舞蹈也开始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正是因为舞蹈具有传统性、娱乐性、时代性使舞蹈风格特性鲜明且具有高度辨识度,所以得以承传。

(三)舞蹈《出走》对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及风格的传承

舞蹈作为生活的缩影,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面貌。因此,在蒙古族的舞蹈中,我们不仅能看出一个民族的生活状态,也能够看出该民族在某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心理状态。舞蹈《出走》以手部、肩部的充满力量的、多样化的动作表现了蒙古族特有的舞蹈语汇,通过柔肩、硬肩等动作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内心的豪放和直爽,展现了一定的民族独有的特征 。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中个性创新

(一)动作与节奏的创新

舞蹈中演员的肢体所构成的动作并非单纯的肢体在空间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而是指在某一时间内融入个人情感与情绪、表达特定意义的一种肢体动作 。在不同的场合与情景下,民族间、甚至民族内舞蹈所表现出来的肢体动作与节奏都是有差异的。共庆佳节时,舞蹈动作以其相对轻盈的动作、欢快的节奏去表现人们内心激动、欢乐的心情。而当舞蹈动作趋于沉重、节奏放缓的时候,则表现的是人们内心压抑、悲伤的心情。这是民族舞蹈个性化的一面 。

(二)民族风格与民俗民风的体现

民族风格的形成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说,生存环境、聚居状态、生产条件等等。在一些生活较为艰苦的地方,民族舞蹈风格相对来说较为粗犷,相反,在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域,民族舞蹈风格则较为柔美。此外,舞蹈所具体表现的内容也因民族生产条件的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与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北方游牧民族善于在马背上生活,其舞蹈则多模仿马、鹰的动作,整体雄健豪迈。而生活在南方的民族得益于良好耕作条件所带来的较为便利的生产方式,舞蹈中多呈现的是自然环境中人们较为悠闲的农耕生活,整体较为柔和细腻。意识形态的作用并非直接体现于舞蹈之中。而是各民族人民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意识形态,然后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将其融入舞蹈的风格中。

(三)舞蹈《出走》中个性创新之体现

舞蹈《出走》主要是兄弟俩决定告别故乡去努力奋斗时的憧憬与失意,在编创的过程中,不管是表现剧中“弟弟”对故乡的不舍还是兄弟产生矛盾,舞蹈动作刚中带柔,将蒙古族粗犷的舞蹈表现形式与现代舞相结合。舞蹈动作既具有蒙古族的草原特色又不失流畅,在带着动感的同时又将节奏放缓,以此表达人物的内心状态,凸显主题。舞蹈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大背景相融合,在民族舞蹈的个性基础上加以创新,这一个性的创新恰到好处。[3]

结语:中国民间舞蹈是在各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代表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条件、思想意识和民族文化价值。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民族舞蹈编创最重要的就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保存其固有的精髓,融入现代化社会中经济、生活与生产等各方面的元素,丰富其内容与层次,使之充满个性化。[4]

这样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出走》这样的蒙古族舞蹈中,许多少数民族的舞蹈创作都在继承与创新的博弈中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例如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区,地形以梯田为主,属于农耕生活,她们的衣着也以轻柔飘逸为主,所以动作中出现了傣族特有的屈伸动律,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特点。但是傣族舞蹈具有民族风格性的造型姿态,习俗信仰是傣族舞蹈的风格特性,民族舞蹈的创新決不能一味地追求时尚、流行,一味地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而是应该在始终保持民族传统的前提下,辩证地创新。因此民族舞蹈的发展应是在继承中创新。

如何在继承固有的民间民族舞蹈的基础上去进行创新与发展,是目前民族舞蹈发展过程中最不容忽视、最紧迫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当前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和“出走”的舞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加强对中国民间舞蹈的特点和真实性的研究。其次,将时代特征恰当而巧妙地融入民族风格。在不改变民族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对艺术表达方式和表演形式的调整,加入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舞蹈语汇,做到与时俱进。再次,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完善并加强对民族舞蹈的推广,提高舞蹈的编创水平与覆盖范围,使之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符合市场需求 ,充分发挥民族舞蹈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许锐.传承与变异互动与创新一一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之审美流变与现时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5)

[2]平原.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J].人文论坛,2012(11)

[3]莫伊塞耶夫等.论民间舞蹈[M].艺术出版社,1956

[4]曹平.关于地域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与内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4)

猜你喜欢
继承创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