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
摘要:环境教育是如今备受瞩目的教育领域,当前的生态环境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比较严峻,阻碍了国家改革发展的步伐,同时也给各行各业的持续性发展带来了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力度刻不容缓。地理是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诸多内容都和环境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因而可以把环境教育和高中地理教学整合起来,通过渗透教育策略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与环保意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渗透方法
地理学科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程教育效果除了影响学生地理素养发展之外,还和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少专家学者开始在环境问题上加大研究力度,并特别指出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高中地理学科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学科内容体系当中包含着很多环境教育的内容。教师要抓住地理教学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究在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以期提高环境教育质量和地理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作用
环境教育实际上是近些年来才形成和引入的新概念,环境教育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是探讨环保的相关问题,介绍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类型保护方法与资源合理应用的策略;探讨人类与自然间的关系,探寻如何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分析环境监管与问题控制,阐述环境质量检测的方法与手段。环境教育和地理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也是如今地理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环境教育的渗透有着以下几个突出作用: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生在环境教育的熏陶和指导之下,会对与环境相关的问题更为重视。首先,能够提升学生对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理论依据,引导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形成原因;其次,能够加强学生对环保方案的了解,初步认知环保的对策,明确生活当中人们可以做哪些环保工作;最后,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调动学生关注环保和关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热情。第二,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环境教育的渗透与融入可以有效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关注度,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学习和问题的探讨当中,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地理内容印象深刻,保证对知识的持久记忆,自然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三,有利于引导学生知识迁移。环境问题贴近生活,所以是学生比较熟知的一项内容,而地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和生活缺少联系,无法吸引学生。在引入环境教育的内容后,学生会主动的迁移自己已有的知识,深入探究环境问题和地理知识,学会举一反三。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方法
(一)运用地理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同时学科深度较浅,是容易被高中生接纳与掌握的。而且高中地理教材当中包含大量和环境相关的知识要点,比如自然环境方面的大气、海洋、矿产资源等,人文环境方面的城市、农业、交通等都是和环境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在阐述相关环境知识也非常的详细具体。所以说地理教材当中就包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于是教师要抓住教材教学的有利契机,挖掘企业中有助于丰富环境教育的要素,并利用合理的方式将其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熏陶和启发教育,引导学生提升环保意识。比如,在教学大气环境保护的内容时,为了更好的渗透环境,教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当中有哪些行为破坏了大气环境,而又有哪些人的行为是保护了大气环境,同时让学生思考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在环保事业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轻松掌握地理教材当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还受到了环境教育的熏陶,这对于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改革教学手段渗透环境教育
在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科教育开始从单一讲授式教学转化为针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多元化教学,特别倡导多元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应用,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对当前的地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很多教师都把理论知识传授作为重点,选用的方法比较单一和落后,不仅会影响地理教学质量,还会制约环境教育的渗透。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在积累地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环保教育,教师可以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与教育方法。例如,在教学环境污染问题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而深入的认识,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沙尘暴、白色污染、雾霾、荒漠化等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给学生触目惊心的感受,也因此引发他们的深刻思考以及反思,能够明显提高环境教育质量。
(三)组织实践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不能够局限在地理课堂,还需要走出课堂去到课外的广阔空间当中,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切实树立环保意识。为了让学生消化吸收理论知识,学会对知识进行检验,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教材中没有涉及的环境问题与环境知识要点,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与建议。比如,为了让学生真实感知当前的环境现状,以及环境的巨大压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实践活动,让他们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比如乱扔垃圾、汽车尾气污染、工厂排放污水废气、农业农药污染、噪声污染等等,让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环境问题记录下来,并探讨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树立从生活着手参与环保行动的自觉习惯。
环境污染目前已经成为了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贯彻保护环境的国策,已经成为了关系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教育开始得到大家的重视,尤其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钻研和分析环境教育,探究环境教育和地理教学之间的关系,力求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在保证地理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林平.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5,(21):67-68
[2]陈丽萍.高中地理课堂互动交流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8):74-75
[3]黄小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J].时代教育,2017,(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