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平
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实际上都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的反映。教育教学中不平衡也体现在学生群体差距和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上;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学生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进一步强化。所以学生作业布置不能再统一布置了,不能再用老办法来解决“新矛盾”,要布置“适合”的作业才有学生的充分发展。
关键词:作业分层布置;弹性分类;定位分层;最近发展区;发展性评价
不少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因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养成不良等原因,数学学科成了他们的拦路虎,制约着学生综合学科的全面发展。追究其原因还是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是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而每天繁重的作业负担是这部分学生无法提高数学信心和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初一作业勉强能独立完成,初二作业交流完成,初三作业抄袭完成;为了教学过程的简单化, 通常教师布置作业都是全班统一题目,这样虽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负担,但不利于优潜能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潜能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作业布置应切合各类学生的际,尝试使用作业的分层布置。
一、首先是学生分层(备学生)
学生分层要在非常了解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程度、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要素的前提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注意分类的过程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是在学生自愿接受的前提下教师进行的一种弹性分类。我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省二级示范学校,就读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差,学生有的进取意识较弱,在分层时一定要尊重本人选择,鼓励拔高一层也不下划一层,不然会伤害学生自尊。我个人认为起始年级初一分层的弹性要比初二大些,我把它叫模糊分层。通过长时间的教学了解,初三学生的分层弹性可适当小些,分层相对要精确一些,我把它叫定位分层。这样给每一个可塑性较大的初中学生留有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针对学生的实际,可把学生分成三个组(也可分为多个组或分的更细)。我校初中生源良好(全县前200名优秀小学毕业生中平均分配的100名学生),学生进校知识水平差异不大,教学分层分为三个层次就可以了。比如成绩最好的一层命名为“宏志组”(即A组),成绩中等的命名为“提高组”(即B组),成绩较差的命名为“奋进组”(即C组)。我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作业分层(备作业)
作业分层就是作业备课,老师要按教材的大纲和中考考试说明对学生能力考查的不同层次,把每天的作业都分成“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三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把基础知识题作为“最低要求”,需要一定技能才能解决的题作为“一般要求”,而需要较高能力才能解答的题就作为“较高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发现学生有对自己降低要求的趋势时,就适当把一部分高一个层次的题“变作”低一个层次的题;相反,当某个内容比较难学(如二次函数、圆)或某个时段学生情绪比较低落(如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时就可以适当把一部分低一个层次的题“变作”高一个层次的题。我校使用七中网校练习册的作业总量的分配是按A组题占70﹪左右、B组题占20﹪左右、C组题占10﹪左右编写的。这个作业只适合一般学习成绩较好学生的作业水平,所以针对C组学生应当根据章节内容适当减轻C组题和部分B组题量;而对于“宏志组”(即A组)的学生我则从“天府数学”分层练习中B、C组中筛选一些能力训练和思维拓展题给他们并适当减少练习册中A组题量,同时完成课本章节练习中带“*”的题目;另外北师大教材的实践性较强,课本中每一册都有1-2个学习研讨课题(如:七年级的“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形盒子”、八年级的“平面图形的镶嵌”、“吸烟的危害”等),这些课题的学习研究可以接合我校的“研究性学习”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作业要求B、C组的同学能多人协作完成,以增强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老师在作业布置前应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制作好调查表和研究报告册,A组同学还可根据章节后继学习的重要性增添一些研究性课题,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作业布置(明确要求)
作业布置是学生和备课作业的衔接艺术,把分好层的学生和备好层的课合理有效地接合起来。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同时学生又往往知难而进,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教师应对这部分学生给以鼓励,把学生选择和老师布置相接合,以老师布置为主,使每一位学生分得一份適合自己的“套餐”。 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其次,是要从宏观上控制学生作业的总量,力避重复性,讲究趣味性与训练性,体现情境性。反之,作业过少,如蜻蜓点水一般一带而过,则达不到巩固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滋生自由散漫等不良思想倾向;三是对学生完成作业要有时间要求,既不要急于求成,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完成作业的时间,也不要把作业拉得太长,影响休息,影响效果。
四、作业激励(激发兴趣)
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激励方法。在两次测验和两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当然,若高一组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不能跟上队伍也可以退回到低一组。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创造空间,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并生动活泼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2018-02-0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4版)初中部分
[3]中学数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实践》刘晓玖、高欣、马力芬编著,首都大学出版
[4]曲春华《教育管理》中“作业—让学生重新爱上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