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永 吴步赢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养成法治思维,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在思政课改革的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综合的锻炼和检验。
关键词:思政课;高校学生;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政课始终是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进一步说明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广大高校师生要发扬勤奋刻苦、学以致用的学风,通过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党的理论,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努力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追求真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思政课教学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教学方式单调,达不到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目的。效果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性和参与性不够等。针对问题,学校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实实在在的工作。
一、依据不同课程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理论素养
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既列举中国古代经典名著和古圣先贤励志事例,也参插富有现代正能量的视频“永远的丰碑”,“感动中国”,“时代风采”。结合实际探讨现在面临的一些道德问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也与学生探讨“大学生如何修好爱情课”等敏感话题。在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看“新闻联播”,“经典电影”等,充满红色和革命元素的正能量,结合国际形势,国情和省情教育,让广大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引导学生们就中国共产党的在历史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西视察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开设《永远的旗帜—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和《旗帜引领方向》等教材课程,加强学生党史、国史教育,提升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怀。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充分利用该课程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进去。以理论和视频影像资料播放观看的结合,让学生对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历史有更加直观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写一篇观后感,以增强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怀。
高校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用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教育广大师生,取得积极成效。既注重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精神教育,有突出了该的思想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教学的方式,加入众多其他元素,使课程饱满。学生上课低头率降了,抬头率高了,脸上充满获得感。
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质量和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明确提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高校思政课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若能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培养品格,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实践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从一些学校的成功尝试来看,实践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延展了理论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效果。通過一些有代表性的、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为什么”。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采纳”,变“要我怎样”为“我要怎样”,让学生在实践的大课堂里作为独立自主的人格主体参与教育活动。
实践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走出课堂,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实践教学的意义、形式和方法。教师在参与过程中,亲身实践,拓宽了教师的思路,提升了理论的创新能力。
三、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机制
思政课教育教学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就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际,持久地开展社会教学实践。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一套较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必须纳入日常教学管理的范畴。督促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加以推广。
实践基地的建立应该本着与理论教学相适应和“就近”原则,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社会,毕业后很好地适应社会。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从而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完善考评体系,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给学生自我肯定感,引导他们树立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信心;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学习、监督的氛围。挖掘其中有新意、有创意的典型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总之,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建设人才强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思政课改革的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综合的锻炼和检验。进一步解决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和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思政课建设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7.
[2]旗帜引领方向 黄加文 汪荣有主编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5 8.
作者简历:吴国永(1973.9-),江西南昌人,男,教育学硕士,思政专业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