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前”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现状

2018-04-04 05:58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幼儿园

夏 莹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为了解“大学前”劳动教育的现状,我们组织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进行。问卷调查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随机抽取各层次教师217人,各层次学生共计1885人。在1885名学生中,独生子女1414人,非独生子女471人;男性877人,女性1038人。现场实验随机选取学生261人,参与访谈39人。经过对2000余份问卷数据的整理归纳及实验访谈,我们发现大学前学生劳动教育缺失较为严重,具体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劳动认识的缺失

(一)模式化的答案反映出虚假的高认识水平。小学幼儿园家长问卷中“您是否有意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精神?”82.64%的幼儿园家长,87.22%的小学生家长选择有意识培养。初高中问卷“你认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必要吗?”34.65%的初中生,17.24%的高中生选择非常有必要,50.99%的初中生,50.74%的高中生选择有必要。“对于义务劳动,你是如何看待的?”79.44%的初中生,80.54%的高中生选择值得,因为锻炼了自已。不难看出人们对劳动的作用和重要性,及对个体劳动的评价是很高的。但现场实验及访谈反馈的实际却恰恰相反:在捡拾地面纸屑实验中,261人中仅14人捡拾了纸屑,占5.3%;有的将纸屑当球踢,多数人选择了视而不见。多数家长特别是初高中家长反映,学生学习桌很乱,还不能收拾,据说乱着孩子们才能找到东西。还有些矛盾性的答案引人思考:“你认为当前教育怎么样?”40.%的学生选择很好呀!“你想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吗?”68.73%的学生想要改变。可见人们往往按照需要来选择“标准答案”填空,按需填空恰恰说明了对劳动没有思考没有认同,反映出真实的低水平。

(二)劳动认识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同。很多家长对劳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劳动重要吗?很重要!”但对“劳动在孩子成长过程重要性如何,怎样培养?”等具体问题上却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同,在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劳动,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吗?”58.49%的幼儿园家长,51.12%的小学家长选择一般。在“家长会教你做家务的知识和技能吗?”36.62%的初中生,47.04%的高中生选择偶尔教。在“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中劳动的作用”,仅8.68%的幼儿园家长,4.26%的小学家长选择劳动体育锻炼。每年职业学校对初中学生招生宣传都较困难,多数家长无论学生成绩怎么差也不让孩子学习一技之长。重视一件事情一定要辅之以深度的分析思考和行动,对于劳动来说,多数教师家长学生缺乏这种深度的思考和行动。

(三)对劳动教育的作用仅停留在笔头。在“学生进行劳动对其人格发展有何影响”的多项选择问题中,初中学生77.59%选择独立生活能力,69.58%选择吃苦耐劳,61.69%选择社会责任感,59.15%选择团结协作精神。可见,劳动对人一生的作用,其实大家是清晰的,但仅是笔头上的认可。“对未来理想工作的选择”中,幼儿园家长无一人选择手工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小学家长仅有一人选择当农民,因为看到爷爷种地所以想当。可见“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在家庭和社会中根深蒂固,人们更希望通过学习和说教来培养孩子具备各种优良的品质。

二、劳动习惯的缺失

(一)随年龄增长,劳动行为缺失水平日益严重。幼儿园会组织孩子搬东西收拾自己的衣物,但家长接孩子时均为家长穿脱。在“你能主动为父母端饭吗?”多数孩子回答“能”,但实际是多数家长把饭菜盛好,放在桌子上,才去叫学习中的孩子吃饭。在小学问卷调查“你是不爱劳动的人吗?”,人数占比从一年级的14.71%上升到六年级的35%。中学劳动习惯缺失更为明显,高中尤其严重。

(二)随年龄增长,对劳动行为的关注程度逐年下降。幼儿园小学对劳动教育有些思考,会组织劳动习惯培养的相关活动,但随年龄增长,家长和学校对劳动行为的关注逐年下降。很多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重心只有学习成绩和名次;学生本身对此也缺乏关注,在“家务行为频次”选项中,初高中学生“偶尔做”的选择最多。而实际上多数孩子基本上每天仅是自己洗漱穿衣而已。在“经常给孩子讲劳动方面的小故事”的选项中,47.76%的小学生家长选择,经常讲故事但涉及爱劳动的很少讲。不关注劳动行为就不会创造劳动的机会,更没有爱劳动的习惯!

三、劳动技能的缺失

(一)缺乏有难度,有危险系数的劳动技能。学生掌握的劳动技能多数为自理能力,如自己洗漱、整理书包、叠被和打扫屋子等,多为技能水平偏低的劳动。而对一些有难度的、有危险性的劳动技能多数不掌握:47.76%小学生不会擦玻璃,62.21%不会洗衣物,84.98%不会缝衣服,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手工作品,以折纸、编绳结居多。在对家长的问卷调查题目中,“你认为最难的技能是什么?”幼儿园家长35.85%认为是修理家电、通下水,23.02%是擦玻璃,18.87%是做饭,这些劳动技能年轻时没学会,成年后仍困扰他们生活。而随年龄增长,学生劳动技能水平没有明显增长的趋势。

(二)缺乏对劳动技能的关注和重视。家长仅注重自理能力传授,对劳动作为一门技能的关注和重视明显不足。如初中学生,成人前准备阶段,学习成绩和各人特点家长都掌握,但很少有家长考虑让他们掌握一门未来生存的技能,像木工、理发和厨师等,对劳动技能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缺乏思考。在“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关注程度”一题中,44.79%的初中学生选择一般。而对家务劳动艺术性的整理技巧,56.6%的人选择“一般”,对收纳的方法也不感兴趣。会做饭的学生多数会的都是番茄炒蛋,煮方便面等,传统的包饺子、包子、面条等基本都不会,与20世纪60、70年代多数孩子会做传统美食相比差距很大,孩子们更多选择由外卖解决问题也不会去关注学习更加有难度的做饭技能。

四、劳动情感的缺失

(一)缺失快乐劳动的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快乐劳动的体验在下降。人们对劳动情感处于一般水平,多数没有快乐的体会,36.98%的幼儿园家长、27.58%的小学生家长对自我劳动的认识不排斥、不喜欢。46.04%的幼儿园家长、39.24%的小学家长对劳动无任何感受,仅是习惯,15.7%的家长不喜欢劳动。初高中学生参与劳动理由中,占比38.59%的初中生,38.92%的高中生选择有同学参与,自己陪着。而教育者也缺乏劳动情感的培养行动,在为长辈做捶背或跑腿等力气活时,11.82%的高中生选择不会,长辈一般不要求。家中吃饭时孩子们不再倒茶拿碗筷,和老人一样等吃是普遍现象。快乐劳动是在劳动过程中一种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即是人内心对劳动的认同,又是一种积极的成长。没有快乐的体会就无法发挥劳动的育人作用。

(二)缺乏劳动光荣价值观层面的认同。对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层面的认同存在较大问题。“孩子榜样的品质”一题中,多项选择占比排序中喜爱劳动在最后一位。而“心中榜样爱劳动的品质”选择从一年级7.35%下降到六年级1.67%。在你们班级榜样人物选择中,仅5名幼儿选择的榜样是因为爱劳动,多数孩子选择学习好聪明、漂亮的榜样。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选择,存在认识和行动的巨大反差,51.32%的幼儿家长认为一样辛苦,但不希望孩子从事体力劳动;47.89%的初中生认为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高级,相同待遇情况下,54.65%的人选择从事脑力劳动。以往“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行行出状元”的认识也存在缺失,在现场实验中,对自己不喜欢的行业,学生宁愿不做找家长做啃老族,很多孩子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个劳动职业道德已经没有在他们的思想中存在。

五、劳动品质的缺失

(一)缺乏传统优秀劳动品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等优良品质在学生中普遍缺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子女在问题选择倾向上无明显偏差,说明家庭中每个孩子都当独生子女去教养。有人说现在是一个全民富二代时期,不少父母不顾家庭资源禀赋差异,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很少看到以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情况,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学生身上严重缺失。初高中阶段学生对父母态度普遍不好,常对父母发脾气,真正在行动上能感恩的学生越来越少。

(二)缺失团队协作和创造劳动的思考。在“小学班级劳动是怎样完成的”题目中,56.28%的小学生选择父母亲协助完成,11.21%选择爷爷奶奶协助完成,独立完成的仅占29.37%。亲人的帮助使学生缺失了劳动中的团结协作与思考互助。年龄大的孩子在班级值日打扫时,多数能完成自己份内劳动,而对帮助别人打扫或不是自己值日的劳动,一般做不到。学生劳动实践流于形式,除班级扫除以外,学生参加的志愿者劳动,多数是植树、清除白色垃圾、敬老院慰问等等,仅是一次劳动,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组织,如植树劳动,学生们不再关心小树的成长。教师问卷“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中,仅有2.8%的人选择组织学生开展以变废为宝、服装设计等手工活动。学校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实验,因危险性基本由老师演示学生观看。很多学生没有听过工匠精神,更不用提怎么学工匠精神了!

六、劳动教育机构的缺失

(一)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缺失。学校劳动课程课表化,很多学校劳动课程仅存在于课程表上,存在表面化、应付化、虚化的问题。没有建立起实质性学生劳动评价体系,纳入评价系统的任务多数由家长完成,如让学生上交手工作品,好一点的是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多数是家长独立完成或购买。在制度层面,虽然纳入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但没有对劳动行为进行有效的考察和评定,也没有将评价结果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教育者本身的缺失。劳技师资极度缺乏,从事劳动技能的人员越来越少,很多学校找不到可以传授劳技课程的老师,社会上聘请也很难。在“学校是否有专门的劳技教师”的选择中,仅33.2%的老师选择有专门的教师授课,35%的教师选择其他老师代课。教育者本身缺乏对劳动教育行动上的认同,问卷中“在班级家长会上,您一般强调的内容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题中,49.3%的教师选择学习习惯、而仅有9.7%的教师能在班会上提到劳动教育。而在学校组织的学生劳动教育的形式上,74.7%的教师选择打扫校内卫生,这基本就是教育者对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理解和实施方法。在“哪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你进行了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的多项选择中,48.17%的学生选择跳过此题,30.99%选择语文,29.58%选择数学,25.63%选择英语,14.37%选择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9.58%选择音乐,14.65%选择美术体育,15.49%选择历史,10.99%选择地理。可见所有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注重与劳动相关的教育。教育者对劳动教育行动上缺乏认同,使得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将劳动教育,仅做为书本上的知识让大家知道,但缺乏行动上的支持和认同,与没有教育区别不大。

“大学前”劳动缺失现状让我们清晰的意识到,加强劳动教育刻不容缓,需要各方面提起重视、创造条件、开拓渠道、勇于实践,把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怎样才能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劳动教育心之改变,是一项全方位多角度的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群策群力共同打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溢美、以劳促创新”的劳动攻坚战。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幼儿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劳动技能up up!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