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70)
互联网正在我国不断地发展,并且利用自身虚拟化、个性化等特点,突破传统时间、空间的限制迅速席卷着各个行业。首先,互联网在一些如媒体、娱乐、零售等传统行业开展来,现在已经占据较大的比重。而伴随着经济的全面互联网转型,传统的信贷业务也未能幸免。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衍生出的互联网信贷模式,使得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遭受打击。
在过去,我们的企业和个人想要融资,商业银行一直是市场中唯一的一个渠道。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互联网信贷的出现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都使得过去那个拥有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受到了重创,不再一枝独秀。
互联网信贷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信贷的时空和服务对象的限制,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对商业银行不能触及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服务。这一模式将大大提升信贷业务的完成效率,提高用户的体验感,降低交易成本,成为一个便捷的新型融资服务。
(一)互联网信贷模式
根据互联网信贷的功能和目的可以把互联网信贷分为三种模式。
1.P2P模式
P2P模式是指首先企业创建一个提供信息流通、价值认定和资金保管、预期追偿的网络平台。个人在此平台上实现直接贷款。在此处交易中企业并不作为借贷双方的债务债权方。P2P模式最开始是在美国兴起的,2005年Lending Club、Zopa等公司首次创立了这种模式。虽然当时总体市场规模不大,但也开始在全世界推广。中国在两年之后也诞生了借贷公司,拍拍贷就是中国第一家。中国的P2P发展基本赶上了世界的步伐。
2.网络小贷
21世纪已经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这一爆炸继续延续。互联网中大量的商业以及非商业的行为被记录在案。网络小贷就是基于这些大量的信息、交易和社会数据分析研究,建立模型估算结果,对业务交易的双方进行预测和估计,提高信用评估的效率以及风险控制的精确度和有效性,向其他互联网信贷业务提供最基础的资信数据的支撑。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贷智能化水平将逐渐提高,网络信贷将成为互联网信贷中的重要领地。
3.“银行+电商”模式
“银行+电商”模式就是商业银行和电子商务相互合作的形式。这种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银行为主导,自行创建电子商务平台,以此建立客户信用评价系统,利用数据为客户提供授信。第二种是银行和电商共同主导,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相互合作。银行为客户授信,获得资质良好的客户。电商提供信用数据,保证自身发展的基石。这两种形式的核心都是用户的信用数据。
(二)互联网信贷特点
1.基于大数据应用
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的传统做法是利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运用这种方式减少或者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但是这种做法耗时耗力,所得结果可能依旧不满意。大数据的应用就是来改变这一缺陷的。这种应用解决了过去我们在无法可承受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管理、捕捉和处理数据集合。当大数据应用在互联网信贷中,便使高频交易、信贷风险以及社会情绪分析这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通过大数据可以捕捉、识别特定客户在特定市场留下的痕迹。通过对这些痕迹的解读,可以对用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控制风险。并且有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还可以把用户资料信息、交易价格信息和社会状况进一步作出细化,使得利率更加准确、市场化。
2.经营环境公开化
传统的信贷业务是在银行各大网店完成的。我们在现实的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很快并且完整的了解此项业务的所有信息。而基于互联网的信贷模式,使得曾经的模糊不在,所有的经营环境都可以公开化。点点鼠标,动动手指,我们便可清楚的了解产品信息,交易情况,同时也避免了暗箱操作。客户自己动手,不需专业人士指导便很快在这种公开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提高了客户体验度。
3.服务效率高效化
互联网信贷最大的优势就是高效。第一,互联网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手段发挥自身的共享和开放的特征,使得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偏好更加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信贷服务。第二,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电视、手机和、电脑,也都在不断升的升级,尤其是手机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网络终端更加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完成业务。第三,其实我们的客户拥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和资源,如果可以利用起来,这就是优势。互联网信贷在面对行色各异的客户群体时,便可以利用这闲散的时间和资源,积累起来,完成信贷交易,最终使得资源高效利用,客户高效获得需求。
4.信息对称度高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信息不对称体现在两点。第一,客户只能在实际存在的银行网点来了解信贷的各项产品和服务,并辅助于专业人士的专业指导。独立的个人在自己的家庭中使无法完成这一项任务的。第二,互联网建立的基础是市场,而商业银行建立的基础是行政,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内部并不能完全的把握市场,导致信息不对称。而且在银行中办理一个信贷业务的审批环节往往集中在管理部门的上层,业务的办理、信息的收集往往在银行的下级,这就将导致银行内部上级和下级的信息不对称。第三,客户只是向银行上交材料,与工作人员进行简易的交流。银行并不能真正地完全了解客户的事迹需求。信息的不对称处处可见。而互联网信贷就可解决这传统信贷的缺陷,彰显自己的优势所在。
(一)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
互联网信贷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收入造成影响。第一,互联网信贷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并不能监管这些公司,因此信贷公司便可以逃脱现有的法制,向银行所不能触及的中小企业开辟市场,对其发放一些贷款时间较短、可以随时借款随时还贷、资金额度小的贷款。第二,企业和个人在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过程往往复杂、严格、漫长。互联网信贷则是在线上完成的,省去了客户去往银行网点不必要的麻烦。客户也只需在客户端点一点就可以完成整个流程。对于新时代的用户自然更倾向于这种方便快捷的方式。第三,过去的信贷业务需要在银行这个交易平台上才可以完成。而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一步步信贷脱媒。互联网可以成为新的业务中介,不再需要银行这种实际存在的中介,并且通过互联网这种中介,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金资源。
(二)影响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
互联网信贷模式下,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可能随时倒戈偏向互联网信贷模式下。并且随着企业以及个人更加倾向多样和个性化服务,商业银行物理网点优势地弱化,使得商业银行的客户更容易产生变动。互联网信贷的横空出世就是瞄准了这个商业奇迹,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建新型信贷模式,抢占市场,对商业银行的传统银行造成打击,使得客户减少。
(三)影响商业银行的监管
虽然互联网信贷凭借众多优势,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这依旧是一个新事物,我国出台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确保互联网信贷的健康发展。例如,P2P行业就经常出现事故——诈骗、跑路等等。截至2015年12月底,P2P借贷平台已经有3657家,出现提现困难、关闭以及跑路等现象的公司就多达30%左右。这种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在影响商业银行的监管问题。第一是监管的主体。我国采取的监管方式是分业监管。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各自分管属于自己的领地。这就会导致互联网信贷没有包括在这一行三会的领地中,这种新出现的实物我们很难对其进行一个准确的分类。第二是监管的内容。在我国一行三会对于自己的监管问题一直以后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是互联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就像我们过去不知道互联网的今天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大的改变,我们也不知道未来互联网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一)积极发展创新
我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各行各业都应顺应经济的发展,不断寻求新的出路,加强改革深化,以适应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商业银行业也不例外。商业银行由于其准入门槛较高,形成行业垄断的可能性较高,而且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以来就比较缓慢,利率市场化程度属于较低的阶段,竞争程度较小,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的不断放松,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市场的竞争加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迅速崛起,商业银行的业务优势将被消弱,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这都给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施加了很大压力。商业银行在这种多重压力之下,要把压力化动力,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创新,改变业务模式,简化业务流程,转变服务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业务办理的离柜率,转变盈利模式,拓展盈利领域,向目标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客户的价值体验。
(二)与互联网信贷机构合作
网络信息技术使得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交易成本得以有效缩减,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妥善处理,借助信息中介将资金供求两方连接在一起,使得传统商业银行资金中介功能被大大削弱。商业银行应通过一定途径引入互联网信贷模式,促进自身发展。互联网掌握的大量客户需求信息,例如对社会的资金需求、投资通道等有基本的认知,这些信息对商业银行来说价值巨大。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信息上互相交流,将使商业银行业务能力大大提升。所以要想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好的优势互补,必须加强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此领域的合作。
(三)借助互联网信息,再造信贷流程
在传统制度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信贷流程。放贷之前对借贷双方进行仔细审查。商业银行的信贷模式只对于企业的银行流水、财务报表以及个人的收入进行审查。借助互联网后,我们的审查材料不再局限。对于企业以及个人的互联网账号、社交媒体、网上交易和信用记录都可以了解。进一步清楚企业的营业状况和个人的经济状况以及人品。放贷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于企业和个人使用贷款期间在互联网留下的信息进行验证。比如工商局、法院和房产局公布的信息等。放贷后,商业银行的专业人员要对业务中的借款人实施管理。
[1]王俊峰,王岩.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12(9)
[2]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86-88.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12):12-22.
[4]谢勋阿里信贷挑战传统金融模式融资中国杂志,2012-10
[5]宝德把握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政务机遇科学咨询,2012(5)
[6]吴晓光浅谈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与监管海南金 融,2011(7)
[7]张玉梅. P2P小额网络贷款模式研究. 生产力研究,2010,12
[8]赵策, 薛明华. 对商业银行网络信贷业务发展的研究[J]. 河北金融, 2014(9).
[9]曾振宇, 阮慧婷. “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信贷转型研究[J]. 上海农村 金融, 2016(1).
[10]徐见南. 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9):346-347.
福建质量管理2018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