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莉
(仙桃职业学院,武汉 433000)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项目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对项目教学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并对项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释,找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提高项目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输出,学生接收老师所输出的教学内容。教学是否有效最终取决于学生接收到了多少教学内容。大量实践证明,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知并感悟知识。而项目教学是指一种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活动来实施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构知识,习得技能,养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2]。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老师由主导地位转换为学生主导,学生以完成项目为目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的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习到所学知识和技能,体现出一种“高效课堂”的效果。正是因为项目教学的这种高效课堂的特征,使得“项目教学”成为各国职业教育所追捧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近几年,项目教学出现了“启而不发,驱而不动”低效现象,归根究底是因为我国的项目教学,大多是照搬国外的研究方法,没有根植于国情,没有定位在我国教育背景下教育对象,盲目移植不加改造。
德国的项目教学,是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实施的。他们大部分教学项目课题由企业提供,项目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主,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项目教学任务,学生是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正是这种“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成为项目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同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在学生完成基础教育时就开始进行职业选取分流,这也使得项目教学得以有效实施。
而我国的职业教育背景是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项目教学“高效课堂”的实质,要从学生学情出发,学校现有师资和实训配置情况出发,精选教学项目,明确可测量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使项目教学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在精选教学项目时,除了要注意所选的项目要有实用性和功能性以外,还要注意必须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很早就开始了对课程进行项目教学改革,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我们改变了该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以“抢答器”为线索,将其分解成了四个子项目模块,每个子项目,以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依据,所选取的项目功能性强、实用性强,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出现了严重冲突,导致项目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启而不发、驱而不动”的问题,使得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对学生学情、教学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后,我们将原有的一个项目改成六个项目,如表1所示。每个项目教学课时设计不超过20个课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保障项目教学有效实施。虽然这六个项目功能性和实用性不如之前的那个项目,但它们的针对性更强、操作性更强,项目完成率更高,更好体现了项目教学的本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表1 数字电子技术项目选取对比图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手段的制约,在以往项目教学设计中,设置的教学目标不能实时检测,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使得老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能适时调整项目进度,出现了项目驱而不动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具体、可测量、多阶教学目标,实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老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时,我们可以遵循ABCD目标法。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5]。以项目3八路抢答器制作与调试中任务1为例,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识别并应用抢答器中的编码器教学目标设计表
以往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常出现了两类问题:一是项目教学实施行为主义化,学生只是围绕工作任务简单的做,不注重对工作过程的反思,学生能够做出项目,但不知道原理是什么,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了技能训练。二是,虽然设计了项目,但实施中却是围绕项目中的任务讲授知识,没有展开情景性活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保障项目教学有效实施,使学生既学会相应的技能也学会相应的理论知识,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以项目3八路抢答器制作与调试中任务1为例,我们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学习空间拓展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的学习。课前,通过相应的网络平台给学生发布任务和相应的微课,学生在看完微课后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老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调整课中所学的内容。课中,老师可以通过在线课堂集中讲解学生在课前所反馈过来的问题,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再布置新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把完成情况反馈给老师,做到实时、全面监控。对于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样导致的进度不统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堂回放再次学习。课后,老师根据学生完成项目情况布置相应的任务,对于项目完成好的学生,不布置任务,对于项目完成不好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查漏补缺,还可以激发学生认真完成课前和课中学习。具体设计如表3所示。
表3 识别并应用抢答器中的编码器教学环节设计表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通过精选项目、设置可测试教学目标,设计可监控、可调控的教学环节,不仅解决了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所造成的教学进度不统一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而造成项目低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泽.数字电子技术项目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惠丽峰,王艳艳.项目教学数字化翻转《大学计算机基础》[J].科技视界,2017(11):109+118.
[3]孙莉,鲁丽莎.浅淡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招聘与录用》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改革[J].才智,2017(24):83.
[4]李玉平.基于翻转课堂的单片机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7,33(04):69-72.
[5]朱莉,许浩,杨志刚,孟庆亮,唐蕾蕾.两类教育课程共享性网络资源的应用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2017,31(0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