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刘铁林,冯 兵,张 亮
(1.陆军工程大学 石家庄校区, 石家庄 050003; 2. 65154部队, 辽宁 朝阳 122513)
轻武器的维修保障是保持和恢复其战术技术性能,提高其装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加强轻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对保障部队作战和战备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能够相对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维修保障能力的优劣,对加强维修保障能力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关于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对通用装备进行的评估”与“结合某类具体装备开展的评估”。前者由于需要兼顾多种武器装备的适用性,选取的指标大多比较繁复且缺乏针对性[2-5],而后者则大多针对结构复杂、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前沿装备开展评估,评估结果并不适用于其他装备[6-10]。不难发现,在维修保障能力评估领域内,缺少结合轻武器装备特点对其维修保障能力进行的有效评估,这也导致加强轻武器维修保障能力的措施缺乏相应的依据,客观性、科学性大打折扣。
为了合理地评估轻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本文将建立适用于轻武器装备维修实际的评估指标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轻武器维修保障能力进行评估,为确定未来轻武器维修保障重点建设发展的方向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轻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为保持、恢复军事装备完好的技术状态和改善提高装备性能,以便遂行作战、训练和其他任务而采取的技术性措施和组织实施的保障性活动的统称[11]。
轻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是指轻武器从装备部队开始,直至报废或淘汰为止,为保持其良好的技术状况、延长其使用寿命而进行的技术保障、管理活动[12]。
一般情况下,对轻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评估可以理解为,通过对生成其维修保障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各因素重要程度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对轻武器维修保障水平进行的客观评价。
影响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因素比较繁杂,所以结合轻武器装备特点建立合理的轻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模型是进行有效评估的前提和关键。
轻武器作为构成步兵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具有口径小、系统重量轻、全天候作战能力强等特点。我军轻武器装备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快,新老装备并存,型谱之间差距较为明显。其中主战装备可靠性高、适应能力强,维修难度小、周期较短,但对备件精度要求较高。针对轻武器装备的以上特点,结合模型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目标要求,将科学性、完备性、独立性、可比性作为确定指标的重要依据,广泛咨询专家意见建议,对指标体系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讨论,从而确定了相关指标。
首先,从执行者、执行方式、外部条件和管理保障的角度分析轻武器的现实维修过程,将轻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影响因素分解为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在维修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的轻武器维修人员、维修过程中操作的各类轻武器维修设备、故障维修时需要替换的轻武器装备备件和保障维修作业开展的能力水平;其次,运用系统层级理论,从数量和质量、供应性和适应性、技术保证和制度保障等角度,将4个一级指标继续细化,分解为9个可量化的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轻武器维修人员方面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人员的数量、人员的维修能力,而人员维修能力则主要通过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专业匹配程度、操作熟练程度等综合判断。由于与其他高技术武器装备相比,轻武器维修难度不高,较少涉及成组人员配合维修单一装备的情况,为增强模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忽略人员配合效率方面的影响。
轻武器维修设备方面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维修设备器材的数量、维修设备的成熟性,维修设备的成熟性指维修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操作难易程度和设备耐久性等等。由于主战轻武器可靠性高、适应能力强,日常维修设备在不同型谱装备中通用性较好,故忽略维修设备匹配性方面的影响。
轻武器维修备件在形成维修保障能力时主要取决于维修备件的储备量和维修备件的调配、补充、供应能力。由于轻武器对备件精度要求较高,专业性、针对性较强,所以还要综合考虑备件匹配性方面的影响。
保障能力水平则主要取决于技术保障和制度保障。其中,技术保障是指技术资料的完备程度、适用性、相关信息的匹配程度等,而制度保障由保障方案制度的制定、执行和保障人力物力资源调配等共同决定。
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模型后,要优化数据来源,选择该领域内专业对口的专家对指标进行评价。为避免成员结构单一对评估结果造成影响,专家组成员包括从事轻武器试验定型工作的科研单位研究员,从事轻武器维修教学工作的院校专家教授,从事轻武器维修保障工作的修理单位高级工程师等,满足了跨部队、院校、科研单位联合集智攻关的要求,为增强评估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具体计算中,通过对影响轻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4个一级指标和所对应的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梳理,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经过对判断矩阵的归一化处理,计算出组内各因素相对权重如下。表1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18 6;λmax=4.049 7;表2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 0;λmax=2.000 0;表3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3 6;λmax=3.003 7;表4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 0;λmax=2.000 0;表5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 0;λmax=2.000 0。
最后,通过将各影响因素二级指标的组内权重与该组一级指标相对总目标的权重进行合成,经一致性检验,得到9个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轻武器维修保障能力的影响力权重[13]。
表1 维修保障能力影响因素权重
表2 维修人员影响因素权重
表3 维修设备影响因素权重
表4 维修备件影响因素权重
表5 保障水平影响因素权重
通过计算,影响轻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9个二级指标中,轻武器维修备件储备量的影响最大,占34.68%;维修人员数量、备件供应能力和维修设备数量次之,分别占比18.42%、12.28%和11.28%;维修人员专业能力、维修设备成熟度和技术、制度保障相差无几,影响力占比均未超过10%。经过分析,结论中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与新时期、新阶段我军轻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实际相符合。
首先,相关文献资料表明,随着我军装备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轻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也越来越强,能够确保在装备损伤程度不大时维持一定的技战术性能而不至于丧失基本功能。而在战场或其他恶劣环境下,当轻武器受到一定程度损伤并影响性能发挥时,通过直接更换相关部位备件、快速恢复性能已经成为当前对轻武器进行维修保障的主要方式[14-15]。因此,轻武器维修备件的储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维修保障工作的开展,这也与评估结论相一致。可以相信,随着未来战场环境愈加瞬息万变以及我军装备集成化、模块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影响装备主体功能的模块受损将越来越依赖更换备件在最短的时间恢复性能[16]。
其次,通过部队调研也不难发现,当前轻武器维修流程相对简单,作业难度和维修设备复杂程度不高[17],在传统观念中对维修保障能力起重要作用的维修人员、设备数量在当前的维修保障过程中并未起到决定性影响。同样,随着我军装备维修保障人员的学历水平、操作能力等各项综合素质不断提高[18],对于维修难度较低、维修设备通用性较好的轻武器维修作业,维修人员专业能力、设备成熟度和相关保障等因素起到的影响在逐步下降。
传统的装备维修保障评估大多追求建立“大而全”的指标模型,希望可以利用一个模型评估多种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但这样反而易使构建模型的实用性因为缺少针对性而大打折扣。本文密切结合轻武器装备特点构建模型,参考部队轻武器维修作业实际对各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反映了当前部队轻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现实情况,对轻武器维修保障能力评估、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桥省.轻武器操作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
[2]韩小孩,张耀辉.可修单元组合任务维修度评估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6,37(11):2058-2065.
[3]吕瑞强,胡涛.基于改进熵值法的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灰色评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7,42(5):108-111.
[4]王玉泉,韩朝帅.基于云理论的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4,36(3):94-97.
[5]冯宇,张桦.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复杂装备维修能力评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7,45(4):675-678.
[12] GAO S P.Optimizations of PID gains by particle swam optimizations in fuzzy based 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J].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2004,94(2):203-212.
[13] 杨德友,蔡国伟.含规模化风电场/群的互联电网频率广域分散预测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3):583-591.
[14] 陆浩,周杰娜,卢江宇杰,等.基于Fuzzy-PID控制的柴油发电机调频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1,48(546):9-13.
[15] 周博.电力系统频率控制中的负荷建模与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16] 姚亮,陈峦,郑彬,等.风-火互补发电系统区域频率控制的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44(1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