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2018-04-03 01:12
特别文摘 2018年2期
关键词:鸦片

1月1日, 废止农业税

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 农业税起源很早,据史料記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称之为田赋。西方国家称地租税或土地税。在封建社会,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封建制国家最主要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体。但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工业、商业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当代世界多数国家的农业税已不是主体税收,而是作为财政收入的辅助手段。

历史上,“皇粮国税”一直牵动着中国的兴衰。尽管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改革,以扩大纳税面,让有地产、有钱财的人多纳税,但由于吏治腐败,负担最终转嫁到农民头上。即使是屡被提起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也只是短暂的轻徭薄赋,历代封建统治者始终未能跳出农民负担越减越重的“黄宗羲定律”。

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农民用一辆辆装满粮食的小推车,“推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几十年来,农业税一直是国家财力的重要基石。“十五”(2000-2005)之初,中国开始了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中心,取消“三提五统”等税外收费、改革农业税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国务院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2005年岁末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让9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

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8m,坝高185m,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量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三峡大坝左右岸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安装2台5万千瓦电源电站,其225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

11月11日,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在北京颁奖

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前身为创建于1981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两年一届的全国优秀剧本奖,已举办过6届,后更名为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2005年中国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整顿后,经中宣部正式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戏剧艺术综合奖项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是六个常设子项之一,每两年评选一次。

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评奖活动于2005年12月启动,至2006年6月初结束,并于2006年11月11日,在北京颁奖。

本届评奖有14部作品获奖,它们是戏曲:《山歌情》《大河谣》《铁血女真》《风流小镇》(后改名为《红果红了》)《董生与李氏》《金龙与蜉蝣》《甲申祭》《贵人遗香》;歌剧:《张骞》;话剧:《北京往北是北大荒》《李大钊》《结伴同行》《水下村庄》;儿童剧:《潇洒女孩》。另有10部剧本获提名奖。

1994年

1月21日,中科院学部委员改称院士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均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这次选举,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8月19日,中央国家机关首次招考公务员

1994年8月19日中央国家机关首次招考公务员,3天里13500人亲临打探,4400人正式报名。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部分。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要健全包括招考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并提出:将来很多职务、职称,只要考试合格,就应当录用或授予。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就是公务员的录用制度,这是入口,一定要把住。所以,邓小平的讲话,为建立和推行考试录用制度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这种考试包括一套完整的程序,首先政府发布招考公告,有什么职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向社会公开,而不是像老模式那样只有几个人知道。接下来的考试,是“凡进必考”,想当公务员就要考试,没有特殊和特例,这有利于遏制不良风气,废除了递条子、找关系等暗箱操作。考完之后还有审核,择优录用,结果也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这样就能较好地把住入口,一切都是公开、透明的,就像老百姓说的“玻璃房子里的竞争”。

现在,公务员考试制度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几年,“凡进必考”的制度写入了《公务员法》。 目前,公务员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被称为“中国第一考”。

1982年

6月16日,我国首批博士产生

这一天,我国首次举行博士论文答辩会,马中骐、谢惠民、李尚志、赵林诚、白志东和冯玉琳等6人获得博士学位,除冯玉琳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外,其余5人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83年5月2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这是我国自1981年1月1日正式实行学位制度以来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博士。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试图建立学位制,因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和“文革”的干扰,一直未能实行。1976年,教育部和国务院科技干部局联合组织的学位小组,拟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草案)》,经审议修改,1980年2月15日由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讨论通过。学位制规定,我国设学士、硕士、博士3级学位。这些当时还看不出分量的名称后来却极大地规范了人才选拔制度。

1983年10月19日,我国首次培养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至此,我国的学位制度全面趋于完善、成熟。

“博士”一词虽在战国时便已出现,但多用作官衔,而非学位。现代学位制源于西方,1868年,日本率先引入,称为博士、学士和得业士,引起中国重视。到1905年,共有颜福庆等8人获得欧美博士文凭,容闳本是学士,因对文化交流有贡献,获赠名誉博士。新中国成立前,大陆只授予硕士学位232人,始终未授博士学位。所有博士,均系国外培养。

1955年9 月,教育部成立13 人委员会,拟订学位制度,9个月后,推出《关于学位、学衔和荣誉称号等条例(草案)起草工作报告》。该报告保留了博士、硕士,却取消了学士,并照搬前苏联二级学位制度,专业划分上也完全模仿前苏联,共分了23种学科。鉴于当时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决定先培养“副博士”,这也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头衔,学制4年,比前苏联长1年。

1955年11月24~26日,中国科学院正式举办“副博士”考试,原计划招50人,可报考者达1000多人,最终录取65人。

196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草案)》完成,将学位定为博士、副博士两级。可未等施行,“文革”便爆发了。1966年6月27日,高等教育部通知:因“文化大革命”运动,1966~1967年研究生培养工作暂停。全国研究生教育从此中断12年。

1979年11月1日,在纪念中国科学院成立30周年茶话会上,邓小平郑重提出:“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来培养、发现、使用人才。人才难得呀!技术职称、学位制度,包括整个领域的工程师制度、研究员制度、学位制度,应该很快建立起来,这有利于我们培养、发现和使用人才。”

一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草案)》拟订完成。邓小平的指示只有三条:一是一定要搞成学位制度,二是建立学位制度要快,十年磨一剑不行,三是搞什么样的学位,要结合本国的国情。

12月15日,首届茅盾文学奖授奖仪式举行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1982年12月15日,首届茅盾文学奖授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当天,有600位文艺界人士参加。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六位作家,手捧紫铜的奖章,向前来祝贺的人们致意。

刚从四川农村赶来带着一身泥土味走上领奖台的周克芹说:“我没有感到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羞愧和不安,我自觉肩头的担子更沉、身上的任务更重了。”《东方》作者魏巍的心里,只装着一句话:为人民服务。数十年致力于历史题材创作的姚雪垠,把奖励当作鞭策。他说,《李自成》第二卷还不是定稿,我要把它修改得更好。获奖,使从事业余创作的莫应丰(《将军吟》的作者)更坚定地踏上文学之路。他说:“我愿努力,在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文学大厦上再添一块砖瓦。”在创作和生活道路上经历坎坷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的作者)激动之余又在冷静地思考:得奖,只能说明过去,今后的路还长。“我要艰苦地深入生活、刻苦进行艺术追求,和中青年作者一道,向当代文学的奥林匹斯山攀登!”

1970年

4月24日,我國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这一天,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1964年三届人大召开期间,当年积极倡导我国要搞人造卫星的知名科学家赵九章,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此建议很快得到聂荣臻、张爱萍、张劲夫等领导人和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支持。中国科学院于1965年9月,开始组建卫星设计院。1966年5月,经国防科工委、中科院、七机部负责人共同商定,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取名为“东方红一号”。1967年初正式确定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12月,正式命名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总体目标概括为四句话: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58年

5月12日,新中国第一辆轿车出厂

这一年,新中国第一辆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了。

不久,“东风”牌小轿车开进了中南海,向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献礼。第一辆“东风”牌国产小轿车出产,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此后,一汽的技术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又成功地制造出中国第一辆“红旗”牌轿车。为了向新中国十年大庆献礼,“一汽”选送了33辆轿车和两辆敞篷检阅车,运往北京。红旗轿车为新中国十年大庆增添了新的亮点。首都街头驶过的红旗轿车成为当时一个特有的景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

所以,“乘东风,展红旗”,这句20世纪50年代的口号对应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两款轿车车型。东风,指的是我国第一辆轿车,红旗则是我国第一辆量产轿车。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国的第一辆轿车在整个汽车工业史上仅短暂存在了一个月,但是它却为后续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写下了一个值得骄傲的开头。

9月23日,“北京一号”首都机场首次试飞

“北京一号”是由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和试制的轻型运输机。该机酝酿于1957年6~7月间,1958年2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开始试制。于1958年9月20日制成,9月23日在首都机场首次试飞,次日由北京市委命名为“北京一号”,并且完成了北京—天津、北京—上海的航线试飞。可以说,“北京一号”从设计、制造、试飞,只用了短短的一百天就完成,创造了中国航空史的一个奇迹。

“北京一号”飞机为全金属下单翼前三点式双发(安装两台“阿什”14P型191千瓦活塞发动机),10座(包括两名驾驶员)小型支线客机,机长12.4米,翼展16.4米,起飞重量30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为312千米/小时。

1946年

6月23日,反内战运动走向高潮

1946年4月,国民党军队向东北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一触即发。此时,国共谈判仍在进行,谈判地点由重庆移至南京。为争取和平,在上海地下党的推动下, 6月18日上海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组成“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 ,准备赴南京请愿,呼吁和平,反对内战。上海各大中学校也纷纷成立反内战团体。6月19日,“上海学生争取和平联合会”成立,发表宣言,要求美军撤出中国,永久停止内战,并在全市学生中开展反内战签名运动,组织学生到上海北火车站欢送请愿团代表进京,进行反内战宣传活动等。

1946年6月23日,上海5万多群众举行反对内战的示威游行,把全国反内战运动推向高潮。政协会议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反内战团体,呼吁和平。6月上旬,仅上海就相继成立“上海市学生和平促进会”“沪西工人反内战民主促进会”等。此后,50多个团体发起成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北平、天津、重庆等地也都发生大规模群众反内战运动。在此之前,全国各界人士和团体不断发出呼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

1934年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10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完全丧失。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即决定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10日晚,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长征。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中央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及其直属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由叶剑英任司令员;将中共中央机关、政府机关和军委后勤部、卫生部、工青妇机关组成第二野战纵队,李维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发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13日,中央军委规定军委及各部队对外使用的代号:军委为“红星”,军委第一纵队为“ 红安”,第二纵队为“红章”等等。16日,中央红军渡贡水,19日全部进入突围集结地域。21日,中央红军从王母渡、新田之间开始突围。以红一军团为左路前卫,红九军团随一军团左侧跟进;红三军团为右路前卫,红八军团随三军团跟进;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居中,红五军团殿后,成甬道式序列继续西进。25日,渡过信丰河,通过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

长征初期,红军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转移到湘江地区。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而受到很大损失。在面临覆灭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攻克黎平,强渡乌江,占领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边蜀地区,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5月,顺利通过大凉山地区,接着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13日到达川西懋功(小金)与第一方面军先到的部队會合,共同北上,翻越梦笔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到达毛儿盖。9月通过草地,到达阿坝等地区。这时,张国焘进行分裂活动,擅自率领第四方面军南下。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进行严肃斗争,坚持北上抗日,攻占腊子口,突破渭水、西(安)兰(州)大道等封锁线,于1935年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吴起镇,同第十五军团会合。在一年长征中,红军走过了11个省、2亿人口以上的地区;攻占过62座县城;行程25000里,经历了380多次战斗。第四方面军南下后,终不能立足,被迫于1936年2月退向甘孜地区。1935年11月第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转战湘南、贵州、云南三省,于1936年3月攻占贵州盘县抢渡金沙江,翻越雪山,于6月到达甘孜,同第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第二、六军团及总指挥部和第三十二军组成第二方面军。第二、四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抗日,通过草地,翻越岷山,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第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1898年

7月3日,京师大学堂成立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它开办于1898年7月3日,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早在1862年,清政府在总理衙门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此后,清政府又决定设立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同文馆的设立是我国创办新式学校的开端。同文馆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专科学校,后来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一次割地高潮,中国又一次面临被瓜分亡国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发起了一场变法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认为,要救亡,只有学习外国,实现变法维新,而维新,必须从废科举、立学校开始。

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组织“强学会”,购置图书,收藏报刊,供群众阅览,并经常开会讲演,讨论学术,批评时政,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近代科学知识,鼓励人们学习西方,以学以致用的原则来培养人才,最终达到民族自强的目的。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棻在给清廷的《请推广学校折》中,第一次正式提议设立“京师大学”。1898年初,随着变法维新运动日益发展,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再次提出“自京师立大学,各省立高等中学,各府县立中小学及专门学”。

在康有为、梁启超的推动下,1898年6月,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于是由梁启超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的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课程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这样,京师大学堂不仅成为全国最高学府,而且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这个章程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个章程,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最早的学制纲要。

1898年7月3日,清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至1900年的京师大学堂(后来被称为“戊戌大学”),一切因陋就简,因此,它在实质上仍然是一所封建书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京师大学堂校舍被占,图书、设备被毁,一度停办,直至1902年得以恢复,增设预备科(新政科、艺科)及速成科(仕学馆、师范馆)。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毕业生分别授给贡生、举人、进士头衔。1910年改设为经、法、文、格致、农、工、商7科。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1838年

林则徐赴广东禁烟

清朝晚期,清政府出口的中药材和茶叶很受英国人欢迎,所以英国在和清朝进行贸易的时候,总是处于不利的情况下,英国的白银大量地流入了中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英国政府向中国大量出口鸦片,这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中国的贸易在处于逆差情况下,大量的白银流向了英国;中国政府的财政和税收都被英国政府卷走了。因此导致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差,最终造成民生凋敝、民不聊生的局面。众多的中国人吸食鸦片,不但要花费大量的白银,而且导致社会局势不稳定。所有吸食鸦片的人都变得面黄肌瘦,全身无力。林则徐看到这种状况,大声疾呼:“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发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当时的清政府的统治者道光皇帝也认识到了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因此道光皇帝也想推行禁烟运动。林则徐,福建侯官人,字元抚,一字少穆,嘉庆进士,历官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力主严禁鸦片,在湖广总督任内,收缴烟具、烟土,查封烟馆,配制、推广戒煙药物,成效显著。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十一月奉诏到京,连续八天被道光帝召见,商讨禁烟大计。之后,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东主持禁烟事务。

林则徐一到广州,马上雷厉风行地实施禁烟措施。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二月初四日,林则徐传见“十三行”商人,斥责其见利忘义、为外国鸦片贩子效力的罪行,并传谕外商:限三天将所有鸦片尽数交出;各人出具中英两种文字的具结(保证书),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挟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开始,鸦片商人企图蒙混过关,一面作些不再贩运鸦片的空洞保证,一面用重金行贿。林则徐严词拒绝,并郑重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看贿赂不行,另耍花招。他一面令英商拖延不交,一面指使大鸦片商颠地乘夜逃走。但林则徐早有布置,派人截回颠地,然后照“违抗封舱”旧例,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包围商馆,撤出“沙文”(馆中仆役),并切断趸船与商馆往来道路。义律无奈,只得下令交出全部鸦片。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之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2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从二月中旬至四月初,共收缴鸦片237万多斤。与此同时,林则徐在广东省内大力禁烟,颁布《禁烟章程十条》 ,严惩贩卖、吸食鸦片者,两个月内捕获贩卖、吸食者1600多名,收缴烟土、烟膏46万多两,烟枪4万余只。林则徐广东禁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行动,是对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一次有力还击。

1718年

清政府用兵西藏

发生在康熙末年的驱准保藏之战为清朝前期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侵入西藏,杀害了拉藏汗,推翻了和硕特贵族在西藏的统治,占据西藏,并对清政府构成了威胁。面对危机,清政府两次派兵征讨,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终于把准噶尔军驱逐出藏,将西藏地区置于清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此战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多民族国家的安全,保持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准噶尔军袭扰拉萨后,清政府一直密切关注着西藏动荡的局势。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清政府派侍卫色楞和西安将军额伦特各自率兵数千人,从青海出发进兵西藏。

康熙五十六年七月,驻守巴里坤的靖逆将军富宁安首先向朝廷报告了准噶尔兵侵藏的消息。康熙五十七年初,康熙帝收到了拉藏汗的奏疏,疏中报告了准噶尔进扰西藏的情况,请求朝廷发兵援助。这时,清政府还不知道拉藏汗已不在人世。二月十一日,康熙帝召集议政大臣会议,决定派兵前往西藏,援救拉藏汗。不久,清政府得知拉藏汗阵亡,康熙帝又发布谕旨,立即令色楞统率军兵,前往西藏。五六月间,色楞和额伦特两军先后渡过木鲁乌苏河(即金沙江上游之通天河),分道前进。色楞主张迅速进军,拒绝额伦特诱敌之计,结果轻敌冒进,孤军深入。闰八月,色楞、额伦特两军在喀喇河(即黑河)北岸会合准备抢先渡河占领狼拉岭。不料准噶尔军已派精兵据守河口,阻挡清军渡河。准军自清军入藏之日,即佯装屡败,诱敌深入,而以精兵埋伏在喀喇乌苏严阵以待。同时,准军在喀喇河口与清军对峙过程中,还分兵潜往清军背后,堵截清军饷道。清军遇准噶尔伏兵后,突围不成,相持一月有余,最后终因弹尽粮绝而全军覆没。

康熙帝第一次用兵西藏以惨败而告终。入藏清军战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满朝震惊。康熙帝与大臣们开始重新认真考虑驱准保藏之役。第一次征伐西藏的官兵在逆境之中英勇作战,精神颇为可嘉。康熙帝认为入藏将士有功无罪,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朕之世代养育精兵,不惜生命,整百日余昼夜交战,古来无有。” 他决定再次用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帝任命皇十四子、固山贝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统兵征讨西藏。康熙帝作了周密的部署,战事进展非常顺利,取得了驱准保藏之战的最终胜利,这也得益于吸收了第一次用兵失败的教训。

1598年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创作于1598年,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牡丹亭》受到了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不同影响,其故事背景描写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体系,故事中出现的花神却是道家的产物,而女主角杜丽娘身死又还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说。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倾注了自己毕生的思想感情,完美地诠释了他的“至情说”。

作品把传说故事与明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剧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抒发出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对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全剧共计五十五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下场诗全部采用了唐诗而无不如意。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猜你喜欢
鸦片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禁毒与纵毒:从日本对中国东北鸦片政策的二重性看其侵略实质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鸦片泛滥曾困扰美国很多年
清朝中后期为何鸦片泛滥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民国种了多少鸦片
清末地方财政靠鸦片
林则徐禁鸦片抗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