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阿卜杜热合曼
蒋敏然(上海,高级教师)
2017年10月12日,某微信上出现一则筹款平台《慈爱恩师助维族学生共抗脑瘤》的信息,筹款额20万元。平台上的这位“恩师”不是别人,正是鄙人。要救助的,是我教过一年的内高班学生——阿卜杜热合曼。
事情源于2017年10月3日,我看到一条微信:“老师,我遇到困难了。”发信人正是我的学生,目前已考入立信金融会计学院的阿卜杜热合曼·艾买提。10月4日,我们全家驱车赶到位于浦东的阿卜杜热合曼的宿舍了解情况。犹如热锅上蚂蚁的阿卜杜拿出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书,上面赫然写着:“桥脑肿胀伴异常信号,肿瘤性病变可能”。看到阿卜杜热合曼发颤的身体、麻木的右手和变形的右眼,想到曾经教过一年的学生家里窘迫的经济条件,我悄然做出决定:一定设法帮助他求医!
10月4日,我在87届2班微信群里的求助得到了我首届学生的强烈响应。远在国外的学生李丹帮忙找到某慈善基金会,发起网上筹款,并连夜动员高中同学一定要帮助我实现这项愿望。由此,我带着阿卜杜到处求医。在善良的人们多方帮助下,终于找到良医,住进医院。
华山医院陈亮医生虽然肩负着每天三四台脑瘤手术的重担,但他有求必应。阿卜杜住院期间,我每周给他做牛排等各种可口食物。刚强的阿卜杜热合曼从此管我叫“妈妈”,比自己的母亲还亲。看着他逐渐气色好转,医生决定将他转伽马医院继续治疗。
11月6日,即将结账时,发现筹来的钱尚未进入平台指定的由我监管的邮政储蓄账户。原来,平台需要提供我与阿卜杜属于师生关系的证明。然而我原来任职的学校竟然不愿为已毕业的阿卜杜开证明。
思考整整一夜,我决定与平台商量:完全相信病重学生,让他自己和家人掌握所有款项。即便发生不测,他的三个弟弟的学习费用及家人的窘迫生活也能得到改善。
回疆后,阿卜杜跟我说:老师的爱会减轻重病学生的痛苦!在我看来,我只是做到了为人师应该做的而已。
“老铁”这位老朋友
老铁是昵称,马上要过八十大寿的他,是位老报人,退休前是某报总编,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和上海市韬奋奖提名。没想到他的新书中竟然专门有一篇写到我。
老铁有气度。30年前我还是一线工人,一篇600多字的消息稿获“好新闻一等奖”,报社通知我到上海领奖,还请我在会上发言。我既没感谢报社让我得奖,也没感谢邀请我参加领奖仪式,反“不识相”给报社提意见。参加座谈会的人都大跌眼镜,认定我做了傻事,彻底把报社给得罪了……
老铁时任副总编,不但没生气,事后还对采编人员说,如果不是真爱新闻,是不会直言不讳提意见的。听说我经常看不到报纸,他让采通科长彭建华老师把每期报纸寄给我。
老铁很谦和。当时部下都爱叫他的昵称,连小他10多岁的我也跟着叫老铁。老铁很民主。他当总编后,遵循“领导就是服务,‘伺候好各位同仁,为大家创造顺畅工作环境”的理念,还实施“开门办报”,邀请专家和读者组成评报组,对每期报纸评头品足,虚心听取改进意见。
老铁有远见,他打造“青年工程”,让年轻人员唱主角。老铁有胸怀,如有部下想去更大发展平台,老铁一概开绿灯放行。这可不比如今,想跳槽先辞职即可——那时候原单位不放行,想走人?門都没有。但老铁愿意开这扇门。
老铁有决断。某年他率队到威海开笔会,到刘公岛的渡船因风大停航,大伙都很扫兴。正准备取消计划时,老铁说话了:“刘公岛是甲午战争主要遗址,不能不去。”最终他借助人脉,“借”来驻军快艇,让大伙登上了刘公岛。
老铁重情义。他写“我的同事们”时自述:“办报像一支足球队,光一二个人踢得好没用。作为组织者,要发挥团队各自所长。像我们报纸,通讯员占版面主角,虽不领工资,却也是我心目中的同事。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这段历史。”他退休后,老朋友们依旧往来不绝,其中有现在报纸的分管领导、编辑,也有通讯员。他还为每一位老朋友“树碑立传”,回忆共同奋斗的岁月。许多当事人已经忘记的细节,老铁这位老朋友却饱含深情娓娓道来。
老铁大名张铁民,《新闻出版报》曾以《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介绍他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