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
摘 要: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实践育人作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自然接近,感悟自然之美;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提升自我道德素养;要借助拓展课程活动,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形成团队意识和感恩素养。
关键词:社会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拓展课程;个性课堂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4-0023-01
社会实践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开展社会实践对于丰富教育内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学生实践基地具有极为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基地一直设法基于地域特点来挖掘资源,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开发综合实践课程,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自然接近,感悟自然之美
长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学生,很期待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亲近自然。因此,社会实践基地要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开发并完善“走进自然、探索自然、体验成长”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接触自然,感受海边生活的神奇和美丽。结合季节特点,可以安排学生走近大海,感受大海。夏天,可以带学生吹着海风踩文蛤、捡泥螺等;秋天,可以在海边组织团队活动如沙滩足球、排球等竞技活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围绕不同季节的大海特点展开讨论和研究。基地附近有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因此,风车也是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当然前期的准备是必须要做的,比如了解关于风力发电机的原理等。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给学生实地讲解关于风力发电机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我国科技力量的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这种和自然环境联系较为密切的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时,可以深化对家乡的了解,从而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融入社会,提升自我道德素养
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很少和社会接触,对社会的了解较少。因此,社会实践基地要围绕“学生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开发并完善“走进渔民生活,认识社会,关注化工园区”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渔民的生活状况,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离实践基地仅有数公里的国家级渔港,是基地的大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行走在渔港的道路上,观察渔港里的泊船与岸上忙碌的渔民,聆听小贩们的吆喝声,用心感悟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生活画。学生可以以小记者的身份对渔民进行采访,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劳动等,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体会“渔民的一天”,让学生对海边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化工园区曾给地方经济带来不少的支撑,可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不少的烦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化工园区,真实感受那里的生活环境、工作状态等,尤其是环境污染给当地带来的影响。这样,学生能够亲身参与,亲身实践,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理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联性。
学生在实践基地的科学安排下融入社会,在自己的切身体会中增强社会意识与责任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发现来到实践基地不只是放松和玩耍,还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思想道德素养也因此得到潜移默化的培育。
三、借助拓展课程活动,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
教师要借助各种拓展课程活动,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要围绕“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条主线,开发并完善“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树立自信,并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快乐成长。为了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要根据现有条件开设多门拓展课程,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多数可围绕团队合作、感恩及珍惜劳动成果等主题开展,让学生在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明白“小游戏大道理”的深刻含义。尤其在分享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真正明白活动的意义所在。
通过学生分享环节,教师发现绝大多數学生收获很大,他们深刻感悟到团队协作的重要力量,知道自己父母劳作的艰辛,能够更为全面地理解家长和教师的辛勤付出。参加活动之后很多学生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这是实践基地教师最乐意看到的成果。
四、结束语
总之,要根据社会实践基地的区位特点,围绕“三条主线”,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不断丰富基地的实践课程体系,组织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实践基地有更多更大的收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课程安排的终极目标。在安排具体实践活动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最新的教育形势和要求进行适当的变化与组合。
参考文献:
[1]龚振.以特色课程盘活农村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J].中小学管理,2014(02).
[2]戴锦高.简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江苏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