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洋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安徽 铜陵 244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体现在思想上,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特别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时刻以党章为标准,讲纪律守规矩,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表现在实践中,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做到“三个看齐”、“三个坚决”,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造“三观”,时刻维系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
当前,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坚信不移,对中特社会主义信心百倍。但是,在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上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对理想信念的模糊迷茫。少数党员干部对理想信仰的选择及其认同存在盲区。据调查,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有怀疑动摇,对理想信念可能是信不全、不全信,甚至是全不信。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遭遇的挫折面前,不少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了。面对我党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能不能最终实现的设问,选择“肯定会实现”的只占41.7%。在党员干部中,认为坚定理想信念比增强能力更重要的占比不到40%,表明一些党员干部对理想信仰具有的目标引向、精神支柱、凝聚感召等功能在认识上存在弱化、淡化倾向。
(二)对宗旨观念的轻视淡薄。少数党员干部缺少一心一意为民服务的宗旨观,甚至党员干部中的极少数存在欺压、损害和侵占民众利益的现象。一些地方干群之间不可分离的鱼水、血肉、舟水、主仆联系一度变成了蛙水、蜓水,甚至是油水、水火关系。调查显示,认为党员干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有30.5%,认为“走马观花、作风漂浮、目的不明确”的为20.3%,认为“工作作风不实,宗旨意识不强”的有40.3%。
(三)对党内政治生活的越轨越距。“四个意识”强不强是反映党员干部理想信仰坚定与否的一个视窗。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因慑于全面从严治党高压态势,在作风整顿期间很“乖”,能遵纪守规,但风头一过,又故态复萌;少数机关单位借“酒桌办公”,要资金、跑项目、争考核名次或谋取不当利益;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视党内规纪为儿戏,把中央八项规定揣在兜里、置于脑后,不收手不缩脚不闭口,依然任性顶风违法乱纪。调查显示,很多接访者认为党员干部的大局全局观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有超过七成的接访者认为在实际中看齐意识不强的形迹“比较遍及”和“很遍及”。
(四)对敢于担当的精神欠缺。当前,党员干部需要在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项目建设、扶贫攻坚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担纲承梁。现实情况是,一些党员干部缺乏足够的鲜明态度和自告奋勇的勇气底气,不敢拍板定夺,围着矛盾、问题绕圈子,能躲尽量躲,竭力把问题拖没;面对各部门需要相互协作的工作,往往是东张西望,我行我素,彼此不沟通,相互不肯不愿配合;受选票、晋升、情感等因素影响,有的领导干部只顾爱惜自身光鲜美丽的毛羽,搞八面玲珑,奉行好人主义,在干部队伍管理中甚至对身边一些党员干部的违纪苗头,不是义正辞严的尽职尽责地提醒、制止,而是马放南山,听之任之。调查显得有七成多的人认为党员干部“表率作用欠缺,敢于担当不够”。
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方面形成的病灶,是社会环境、体制机制和价值选择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因素。对政治理论进修的轻忽,这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摇摆不定的至要因素。当前,我们还不能做到特别有针对性强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教养问题,教化的效用还不是非常明显。一些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的理解浅尝辄止,浮于表层。因理论思索不深透,故对各类错处缺乏深邃的判断力、辨别力。在教育培训上,有时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现在我们对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关注而又十分敏感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虽有回答,但效果有时欠佳,正确的理想信念难以在党员干部的心中牢固地确立起来。故有部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真学,不真信,不真用。
(二)国际因素。苏东剧变等历史事件是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仰缺失的源头之一。不少人就问到:既然共产主义信仰如此有力量,为什么会出现社会主义阵营的溃散和国际共运的低潮?国际共运的困扰,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了发展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心不足,少数党员干部甚至出现怀疑甚至否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心理态度,认为理想中的终极远大目标太渺茫,对中特社会主义前程在信心上沦丧。此外,一些党员干部面对西方 “西化”、“分化”的策划,缺少应有的警戒性,原有的理想信念在不知不觉中被侵蚀。
(三)社会因素。社会转型期带来的诸多变化易撞击理想信念的堤坝。社会经济因素、组织样式、利益分拔和就业情势的多异化导致价值取向的多重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面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定位出现疑晃,曲直观模糊,理想信仰淡漠、动摇甚至沦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利益意识易使支撑信仰的神圣感流失,进而产生排斥理想信仰的消极后果;一些党员干部对社会贫富差距、住房、就业、环境等社会现象不能正确认识,进而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这是理想信仰缺失的心理根源。
(四)党情因素。一段时间内,比较严重的消极腐败征候在党内的存在,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产生了消极面、阴暗面。过去,我们党是革命党,手上没有权力,身上没有利益,与民众同吃、同住、同劳作、同打仗,是吃苦在前,牺牲在前,上上下下共同只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理想信仰。现在,处于转型期的执政党,因权力失衡导致党内存在较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这既是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的主要表现,又是撞击大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因子。
(五)体制因素。制度设计的不尽完善,也会使当事者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近年来,尽管我们坚持了20字干部标准,精心谋划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很多好举措、好制度登台出场,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仍有待增强。在提携干部中视维系、凭关联、给赐顾、论亲疏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肯定会损伤能干事者的积极性,使他们感觉抱负受压,前程无望,意志消沉;轮岗交流规制不畅,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更新缓慢,消磨了锐气激情,信念动摇。
“革命理想高于天”是党的十九大对党员干部发出的强大政治号令。只有坚守了中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党才会有坚固的精神支柱和无尚的政治魂灵。理想信念是我党的竞核力。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健全完善一系列的长效体制机制。
(一)健全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养机制。面对新时代,用先进的科学的思想理论引领党员干部思维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员干部终身必修的奠基之作。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学懂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毛泽东思想和作为马中化最新成果的中特理论,才能全面了解和确切把住三大科学规律,才能在跌宕复杂、风云变幻的时局下始终做到站位牢固、信仰坚实。理想信念教育不会一挥而就,必需创设一套切当可行的研修教养制度、机制。在教育内容上,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中特社会主义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普学深学;在教养途径和方法上,要强调党员干部的日常自学,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凸起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主业地位;在教育方式上,应丰富多样化,以易操作、可持续、见实效为原则进行制度设计。可采取党校培训、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会、专家辅导、理论宣讲、撰写理论文章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二)健全坚定理想信念的责任机制。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各级党委及其工作部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办妥、搞活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在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问题上,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担负主体责任,纪检部门要担负监督责任。完善“书记抓、抓书记”工作机制,发挥党组织的主体作用,按照一级抓一级的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层层推动落实。在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谋划、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各个环节,“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重要职责。探索建立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责任区,党员干部负责责任区内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随时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并定期汇报;负责向责任区党员干部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有关文件精神。依照中国共产党问责规制中理当予以问责的六种情形,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严明职责,以加大问责促成主体责任兑现。
(三)健全坚定理想信念的自律机制。对党员干部来说,只要能护住为人行事、用权交往的下线,就能守住为官“三问”,据守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走正途、创事业的魂灵和根底,需要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党员干部要紧记党的宗旨观,让党的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的民本要求落实落细落严在关键处紧要处。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永守共产党人政治本相的特质。
(四)健全坚定理想信念的宣传机制。宣传部门要突出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坚定的党员干部,弘扬正能量。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使理想信念教育本能化普及化常态化多样化制度化;施展、凸显新兴媒体教养优势,大力宣扬、表赞信仰坚定、主动担纲承梁的先进典型,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保护担当者,使深水面前敢涉险、压力面前不弯腰、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为民性改革性创新型干部实时得到褒奖;同时,宣传等部门也要加大负面曝光力度,对意志消沉、无所事事、“为官不为”现象,要“零容忍”,要让信仰淡化、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干部及时曝光现形。
(五)健全坚定理想信念的考核任用机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衡量一个干部是不是好干部,排头的标准就是看理想信念是不是坚毅执着。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信马列,这样的干部即使能耐再大,哪怕他是武林至尊,也要被一票否决。为此,要牢牢把握科学的用人标准,把理想信念坚定作为干部选任干部的首要条件。结合“三会一课”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新举措,把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情况,作为党内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述职述责述廉述险的重要内容。量化考核标准,把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纳入到对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的年度目标考核中。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表现等政治条件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4]郝欣富.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读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5]刘林元.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理想信念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