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对新诗发展的借鉴意义

2018-04-03 21:03豆雪蕊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新诗诗歌

豆雪蕊(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流行歌曲泛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广为传唱的其内容良莠并蓄的一种具有通俗娱乐性质的歌曲。它以手法通俗、结构短小、曲调上口、易于流行为特征。流行歌曲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题材多取自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抒“情”胜于说“理”,音乐形象突出,感情真挚,意境贴切,感染力强,如《两只蝴蝶》《常回家看看》《大约在冬季》《发如雪》等。题材常常以当代人的生活、爱情等为表现对象,内容贴近生活,简单易懂的歌词和音乐结合起来,琅琅上口,传播效力强大,传唱度高,听众易于记住音乐的旋律,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并广泛传唱。当下流行歌曲正逐渐改变着青年人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审美观,以流动的声音方式传达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在歌曲的旋律中感受到忧伤与欢乐、感受到平和与亢奋。

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象征主义诗派、新月诗派、朦胧诗派等诗歌创作流派,在所属时代都取得过辉煌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其题材的晦涩、缺乏音乐性等原因,使得新诗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逐渐被更易于传播的流行歌曲所取代的局面,可是我们仍不能忽视新诗的生命力、闪光点。新诗依旧有其本身的魅力所在,它是一个时代的期待,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新时代发展下的新诗努力寻求一种更好发展的手段。恰好流行歌曲的题材广泛接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具有音乐性等特点,更容易唱出创作者内心的情绪,这使得流行歌曲很快地传播开来,这些特点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意义。

一、流行歌曲的题材广泛

流行歌曲的题材广泛,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着从小处入手敲开人们的心扉的魅力,无论是生活的、爱情的、友情的、亲情的、励志的、军旅的、主旋律的等等,都能将现代人的快乐与忧伤、希望与梦想融合在灵动的音符中,相较于新诗而言,流行歌曲更易贴近人民大众,被大众所接受传播。新诗的创作题材尽管不少,但终不如当下的流行歌曲的题材更为宽广,创作者是根据自己生活的喜怒哀乐作为创作的起始点。

由车行作词、戚建波作曲,脍炙人口的春晚歌曲《常回家看看》这样写道: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词作者车行在父亲去世后的一次出差的途中,被车窗外的景色触动,写下了《常回家看看》。朴实的音乐、近乎大白话的语言中饱含着父辈们对子女的思念和期盼,也表达了自己“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懊悔,唱到了全中国心怀春节、过年回家的子女的心坎。春节对于全中国人的意义不言而喻,每年春运中几亿人的大迁移,为的只是回家过年,这样的朴实平凡的题材是当下流行歌曲常常关注的,也是最能打动听众的。

新诗以流行歌曲的身份传播时,会获得更为广泛、更为持久的流传。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的徐志摩,其诗歌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充分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他的诗歌很多都被作为歌词被音乐家进行谱曲演唱,使诗歌本身以流行歌曲的身份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如诗歌《歌》曾被歌手罗大佑改编为歌曲:“当我死去的时候/亲爱的你别为我唱悲伤的歌/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也无需浓荫的柏树”,创作者配上了干净的吉他音乐,唱出了婉转哀怨的曲风,成为了电影的音乐,流传至今。

二、流行歌曲的语言性

(一)语言通俗易懂

歌词的传播,始终是与音乐结合起来进行的,而诗是单独作为语言文字文本传播的。新诗不可唱、不通俗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它在文学市场的作为和在民众中的传播。新诗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们有时为了追求意蕴、深刻的内涵,而选用一些拗口的、晦涩的、意蕴深刻的词语表达,导致其在传播过程中受阻,这是当代诗人们在进行创作时,所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最早的新诗作品是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发表于1917年2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二卷六号上,其中第一首是写于1916年8月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后来收进《尝试集》时,改名为《蝴蝶》。将新诗《蝴蝶》与庞龙演唱的流行歌曲《两只蝴蝶》对比一下:“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亲爱的/你跟我飞/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二者表现的主题虽不相同,但作为流行歌曲的后者语言更加俏皮、朗朗上口,易于记住。

当下众多的流行歌曲,大都具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特点,如说白话般表达创作者的心绪。由青年诗人董玉方的诗歌《父亲写的散文诗》,便是一个极好的代表。它被当代的歌手们改编成歌曲,反而使得这首诗歌得到更好的传播,成为流行歌曲。改编后的曲子以父亲口吻的日记体形式出现,将父亲记录在日记本中的一天的心酸生活,几近原版得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作者采用陈述式的口吻,情绪直白而舒缓,但文字中间的感情如潺潺流水般自然流淌。在听众们看来这样简单的文字,配上优美、简单的旋律,竟是像散文诗一样的美丽、富有诗意,似乎只听到缓缓流淌的旋律,就能体会到父辈们曾经的生活、曾经的无奈、坚持和希冀。

首先对《父亲写的散文诗》进行谱曲演唱的是青年女歌手许飞。她用独特的“流逝感”式的曲风,作为父亲节的献礼之作,深情诠释了这首时光流淌后凝结出的父爱之诗。之后这首诗歌再次被民谣歌手李健以清澈且具有民谣气息的纯净嗓音进行了精彩演绎。李健对歌词和编曲都进行了改编,但是歌词中的文笔是一贯的朴实,朗朗上口的,简单的语言中表达了80年代父辈们生活的现状,生活虽然窘迫,但依旧充满着父亲对儿子的爱,表达我们这一辈人对父辈的追忆。

歌手李健的重新改编,相较许飞的版本又多了一种年代的差异感,更增添了一种岁月的沧桑感,从一个羞涩的小女孩的视角变为一个成熟男人的视角,使歌曲本身的内容、情感更加丰满,同时歌曲中也带入了李健的个人情感。第一段式与第二段式的内容相互呼应对照,歌词以“一九八四年,庄稼还没收割完”“一九九四年,庄稼早已收割完”作为两个段式的开始,形成了很好的呼应,这比诗歌原作本身能更好的表现创作者的情绪节奏。这样的画面更让80年代的这辈人瞬间被带回了过去的场景,开始静静地回忆曾经的过往。“狠狠”一词,更是将父亲内心的无奈和自责,表达的淋淋尽致。这也是歌手许飞作为一名女孩,所不能表达的情感之一。最后一段则将歌手李建的内心情感进行升华,将感情普及到更多的同时代人,让听者感到心酸,情绪节奏在平缓中得到了递进,让听者为之动容。此时小号的声音响起,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父辈们的写照,是音乐家的重新编曲与创作,给了这首诗歌以更宏大的思索和悲悯的关怀。“狠狠”“但愿他们不要活得如此艰难”“这是那一辈人留下的足迹/几场风雨后就要抹去了痕迹/这片土地曾让我泪流不止/它埋葬了多少人心酸的往事”,这些是诗歌作品中所没有出现的文字,笔者认为更多的表达的是创作者李健的个人情感。

(二)引用古典诗词

现代流行歌曲在创作的过程中大量借用古典诗词表达相思、怀古、思想等这三大主题,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来抒发国家情怀、儿女情思以及个人愁闷,委婉、含蓄、内敛的风格拓展了人们回味的空间,从而增添了意境悠远的韵味。我国著名创作人陈小奇就非常喜欢用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的歌词。他创作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白云深处》和《巴山夜雨》,可谓是运用古典诗词创作流行歌词的典范之作。

由歌手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写道:“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歌词中引用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渔火”“月亮”“客船”,这些意象勾画出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传达着创作者的一种羁旅情怀。

香港著名的词作家林夕,是公认的音乐才子,创作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善于运用佛家的精神来阐释人生、爱情等。他创作的作品《开到荼蘼》,便引用了“花开荼蘼”的佛家典故。“花开荼蘼”是说荼蘼花开过后,人间再无芬芳,寓意美好的事物,最后终归是要凋零的。这首词引用了宋代王淇的《春暮游小园》中的“开到荼靡花事了”中的“开到荼靡”作为歌词的名字,在歌名中,我们能深深的感受到歌词所传达出的颓废和迷茫之感。“心花怒放/却开到荼蘼”,荼蘼花开,是最繁华、最灿烂的时刻,这个时期的爱情也是最刻苦铭心的,以“开到荼蘼”为名,也说明一份美好的青春感情终究还是谢幕、终结了。林夕是个“小眉目处写人生”的好手,《开到荼蘼》这首歌词,从蚂蚁和人的视角入手,“蚂蚁的偏差没有一毫厘”“人的差别大不过天地”,“没什么东西可以让人死心塌地”,将简单的词句进行组合表达丰富的生活内容,每一个字眼都表达着作者对生活的迷惘,似乎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林夕创作的歌词,不仅是对社会生活和人情冷暖的展示,也是对在焦虑挣扎中的人心的抚慰。他曾将自己理想中的爱人比作富士山,只可以远远的看,你却带不走他。也许他的爱情就像荼蘼花一样,开到最绚烂的时候,也正是“花事了”的时刻。歌词本身所反映出的迷惘、安全感缺失、自我怀疑和对一切失望否定的状态,不仅只是林夕本人的感受,更是现代人所共有的状态。

(三)擅用修辞手法

流行歌曲是一种大众文化,简单易传唱,对歌词语言的研究,对于促进现代诗歌的发展是有益处的。流行歌曲中,往往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反复、顶针等多种修辞方式,使歌词的语言优美,营造出一唱三叹的效果,这一点与诗歌是有共通的。

当下流行的歌曲《追光者》中这样写道:“如果说你是海上的烟火/我是浪花的泡沫/某一刻你的光照亮了我/如果说你是遥远的星河/耀眼得让人想哭/我是追逐着你的眼眸/总在孤单时候眺望夜空……”歌词中将“你”比喻成“烟火”,“我”则是“泡沫”,歌词中蕴含着一份单纯的爱意和坚定的承诺,爱的如此卑微,令人听到纯真,干净舒缓,歌词直戳心意,唱出一段难言的爱恋,让人不自觉地陷入对青春往事的回忆之中。

作为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的主题曲《说散就散》亦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歌词中这样写道:“我尝试找答案/而答案很简单/简单得很遗憾”,这样的顶针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词荡气回肠,生动流畅。

三、流行歌曲的音乐性

(一)音韵合辙押韵

我国诗歌有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汉乐府,再到元曲古代的诗皆是能唱的。流行歌曲之歌词和旋律的相辅相成正弥补了新诗不可唱的特点,它不但延续了词、曲等以音乐枢纽的诗体演进传统,也继承了通俗歌曲在民间强大的号召力和生命力。流行歌曲对合辙押韵的创作技巧运用的更是恰到好处,合辙押韵是流行歌曲富有音乐美的方式。音韵不论是对作诗、填词、作曲都是必不可少的学问,是从声韵方面来增强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说唱顺口、易于记忆、富于音乐感。而“十三辙”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中的运用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的。

十三辙是在北方的说唱艺术中发展而来的,包括:发花辙(a、ua、ia)、梭波辙(e、o、uo)、乜斜辙 (ê、ie、üe)、一七辙 (i、ü、er)、姑苏辙(u)、怀来辙(ai、uai)、灰堆辙 (ei、uei、ui)、遥条辙 (ao、iao)、由求辙 (ou、iu、iou)、言前辙(an、ian、uan、üan)、人辰辙(en、in、uen(un)、ün)、江阳辙 (ang、iang、uang)、中东辙 (eng、ing、ueng、ong、iong)。

当代流行歌曲往往根据不同的情感表达,选择不同的韵脚,有时会一韵到底,有时则会采用中间换韵的方式,表现创作者的不同情感。由中国台湾词人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菊花台》,这样写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绝望/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歌曲中选择了江阳辙(ang、iang、uang),进行创作。“伤”“往”“霜”“望”“窗”“香”“样”等,押的都是江阳辙,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也是非常舒服的,唱出来更是具有音乐性。歌词中的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意境,更是让听者充满无限遐想。

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的主题曲《说散就散》:“抱一抱就当作从没有在一起/好不好 要解释都已经来不及/算了吧 我付出过甚么没关系/我忽略自己 就因为遇见你……”歌曲中选择了响度低的韵辙,适合于表达悲壮柔婉的感情的一七辙(i),表达了恋人之间分手之后又十分留恋的忧伤感情。

(二)内在的节奏

流行歌曲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以流动的声音方式表现出一种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人们可以在歌曲的旋律中感受到忧伤与欢乐、感受到平和与亢奋。诗歌作为一种最能体现语言艺术的文学形式,需要必要的韵律和节奏来展示,流行歌曲善于运用不同的韵律节奏来表达情感。如果当代诗人能够在创作中注意到诗歌韵律的发掘,使白话文的诗歌具有一种崭新的内在节奏,那么新诗的复兴将不会仅停留在实验和理想阶段。

刘半农先生创作的由现代诗歌改编而成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音韵和谐、语言流畅,以优美流畅的旋律,通过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自然景色富于诗情画意的描写。春日微风吹拂着头发,月光下的海洋,水面上飞过的燕子,枯树下的残阳,层层逼近的内在节奏,引人入胜地表现了情丝萦绕的青年独自徘徊吟唱的感人场面。无论是对祖国的想念,还是对恋人的思念,都能表达主人公对“他”的诚挚情感,创造了独特的意境。

我国诗歌的发展自古以来都走着与音乐相结合的道路,从诗乐、楚声、汉乐府、唐代诗歌、宋代歌词、元曲等皆能唱。音乐的符号虽然不能完全流传下来,但正因为其音乐性才能使人们千百年来相传至今。对于现代诗歌的发展而言,我们可以借鉴流行歌曲广泛的题材、通俗的语言、音乐性等方面,坚持诗与歌的结合,才能使新诗像流行歌曲一样朗朗上口、易于传诵,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新诗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诗之页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诗歌岛·八面来风
新诗画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