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模式探析
——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为例

2018-04-03 19:08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法情境

杨 琛

(贵阳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2)

教师实践性知识指教师根据所学理论及经验,自主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智慧或功能性知识,包含教育理论、专业学科知识、策略、反思乃至教师自我的知识等。审视高校教学法课程,发现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培养的职前教师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与教育行动相关的策略知识、反思能力,甚至教师自我实践性知识均严重不足,参加教师招聘考试时缺乏竞争力。目前多媒体已全面进入高校课堂,在教法类课程中尝试发挥其可视化优势,建构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模式(以下简称“视频模式”),或是解决目前教学法课程实践性知识生成难题的关键节点。

一、视频模式的优势

(一)视频模式符合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认知特性

1.视频模式能凸显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情境性

职前教师非常缺乏教学情境体验。现代认知心理学发现,情境需要在人的记忆中以某种形式组织起来,在适当时候,与特定情境相联系的信息才能被个体从记忆中提取利用。高校教学法课程教授的知识,对毫无教学经验的职前教师来说,是脱离具体教学情境的理论存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内化,更谈不上实践的灵活运用,导致高校培养的教师工作后,仅以零散形式积累经验,不懂依据理论系统组织日常教学情境知识,很难短时间内生成自我的实践性知识,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学校基本工作。不过,在高校教学法课堂建构视频模式,即可最大限度弥补职前教师知识生成的这一缺陷。视频可以在课堂营造如亲临教学现场的情境,帮助职前教师将教学实践性知识与视频展示情境联系起来,自然生成与情境相关的教学实践性知识。学习过程符合人的认知特性。所以依托视频模式,能克服高校课堂教学的间接性,在较短时间内促使职前教师生成自身可利用的实践性知识。

2.视频模式可彰显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隐性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工作至少有50%该归功于他们拥有的隐性知识。很多时候,一名优秀教师即使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自己也无法用语言清晰描述表达,比如教学风格、教师课堂存在感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等等,这类无法用语言或是图表描述的内隐知识,切实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却很难通过高校课堂讲解传授给予职前教师。视频模式能轻松克服这一障碍,在观摩优秀教师课例的过程中,无须语言表达,职前教师即可直接习得相关内隐知识,有意思的是,往往习得而不自知,同样以内隐知识的形式存在,但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课堂模拟教学固化后,职前教师可模仿生成类似教学内隐性知识,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视频模式促使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1.催生教学策略知识

教师策略知识的学习心理过程,应该是在积累经验量变基础上发生的教学行为改变。一般来说,新入职教师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积累实践经验,但职前教师却容易陷入教学策略知识生成的误区。从高校培养模式看来,教法类课程教学的目的原本就是传授策略知识,可惜职前教师欠缺教学经验无法领会,进入工作场景后,大多数不会操作运用这些策略知识,极易抛弃教法类课程所得,反而采用简单模仿老教师做法的方式从头现学。这样积累经验,无法高屋建瓴,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试错才能习得教学行为,低效的学习结果,导致高校培养的教师产生畏难心理,自我职业评价很低。如果高校教法类课程采用视频模式,可改观职前教师策略知识积累进程:教学法教师可针对职前教师欠缺的关键性教学经验,选取一些典型教学策略知识的相关视频做课堂示范,引导全体观摩分析后,再进行相关策略知识的模块训练,有的放矢催生职前教师相关教学行为,可促使其在职前阶段生成教学策略知识的结构成份,奠基教学策略知识系统。

2.支持教学自信的生成

职前教师因为欠缺与教学情境相关的体验,实践性知识结构极不完善,教学自信普遍不足。教师是充满创造性的工作,生成自我的教学自信后,能更好更快融入工作场景。日本心理学家曾专门研究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发现自信这类个性品质,在他们的创造思维活动中作用很大。通常教师解决一个小小的教育问题,需动用内心潜能,运用自身创造思维,因地制宜地思考合适方法解决,绝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别人做法。这个过程充满教师个人创造,很难想象一位内心惴惴不安的教师能从容面对学生,举重若轻地解决教育问题,视频模式正好弥补职前教师知识结构的不足,支持教学自信的生成。

3.启发自主反思

虽然人的反思充满不确定性,没有固定心理程式,但职前教师在模式框架下观摩视频,生成实践性知识的同时,还是可伴随生成一些与教学经验相关的法则,这些法则能建构实践性知识最初的生成方式,启发职前教师生成良好习惯,自觉将零散经验纳入内在反思进程,创生自我实践性知识系统。职前教师具有了反思能力,今后工作上手快,也容易成长为骨干教师。

二、视频模式的心理机制

中国学者冯忠良提出智慧技能形成三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视频模式正是依循这一心理机制,帮助职前教师生成实践性知识,具体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定向阶段,学习教学法理论及观摩视频教学;第二,操作阶段,进行课堂模拟教学;第三,内化阶段,生生、师生互动评价,形成学习共同体,促使职前教师将习得纳入内在知识结构。定向、操作、内化三个阶段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形成了完善的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模式。

三、视频模式的运用

(一)视频模式运用流程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法课程改革行动研究,以我院学生为实验对象,将该课程的教学法理论、视频案例与课堂训练有机结合,建构一套分步习训练、师生互动交流的生成模式,具体操作内容包括教学法课程基本理论学习、手指操导入视频观摩模拟、绘本故事视频观摩模拟、说课视频观摩模拟四个教学模块。模块间按职前教师接受的难易程度顺序呈渐进关系,每一模块内部又依循如下模式流程运转:观摩讨论相关教学视频(定向阶段)——职前教师完成相关课堂模拟训练(操作阶段)——互动交流,共同反思(内化阶段)。

在这个不同于原有高校传统教学的模式中,视频案例成为各个模块中连接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纽带。四个模块的操作内容虽然流程类同,但内容各异,训练生成的侧重点完全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各模块的课堂训练任务既独立,又相互联系,还呈现由浅入深,循环上升的难度关系,设计前还仔细分析了职前教师群体的能力水平和兴趣,作为设计任务的重要参考指标。建构的视频模式目的在高校现有课程模式和水平下,能在课程规定教学时间内促使职前教师生成相关实践性知识。

(二)视频案例的选择原则

1.典型性

典型性视频案例具有榜样作用,尽量挑选那些符合教学法理论基本特征的视频,为理论学习提供最真实的情境再现,促使职前教师自主建构与案例情境关联的专业背景知识。例如:《保护牙齿》优秀教学视频案例,活动结构完善,具备导入-新课-小结-体验式活动四个典型教学环节,有传统幼儿园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特色,职前教师观看后经讨论反思,很快就能掌握幼儿园领域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同时还能领会师生互动、教具制作等基本技能在具体教学行为中的重要性。这类符合教学法理论基本特征的视频案例,能最大限度节约教学时间,直接帮助职前教师生成实践性知识。

2.可操作性

选择操作性强的教学视频,便于职前教师模仿视频中的教学行为,理解掌握相关教学策略。例如,为了引导职前教师掌握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设计教具的策略,在观摩《开心跳跳跳》视频案例时,提示观察视频中教师使用的红色箭头教具,经讨论后职前教师基本都能理解,幼儿不易分清左右,所以视频中教师采用教具指示方向的教学方法,轻松化解了教学难点,且操作简单。这类视频中的教学行为操作特征明显,职前教师可以直接模仿,观摩后能为进一步的课堂模拟训练奠定良好基础。

(三)视频模式的操作策略

1.指导策略

视频模式运用过程中,高校教学法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来优化视频模式的生成效果:

首先,可视化教学法课程内容。职前教师即使到教学现场观摩,缺乏引导反思,也容易泛泛而过,等自己工作实践时,仍不知该如何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教学法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精选视频案例,利用可视化效果,通过设置关键性问题、或是观摩前提示重点等方法,组织围绕视频案例的反思讨论活动,打破理论和实践的樊篱,协助职前教师从“看热闹式”听课向真正揣摩教学门道的观摩转化。

其次,程式化课堂模拟训练任务要求。程式化课堂模拟训练要求能增强操作技能学习效果,帮助职前教师整合实践性知识。教学策略往往零散地存在于教学实践之中,经由教学法教师的提炼,这些无组织的情境化经验,可转化为步骤要求学生。例如:幼儿绘本故事教学要求图画精美,关于“精美”可细化为四点具体的程式化要求:采用A3卡纸、手绘、形象可爱、色彩鲜明。这类有具体步骤的要求,职前教师依照循序认真准备教具,基本都能达到“精美”的教学要求,可迅速提升模拟教学训练效果。

最后,系统化课堂模拟训练生成的实践性知识。从情感角度看,职前教师实施完一个教学活动后,会渴望获得他人评价,尤其是教学法教师的积极评价,更是其生成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源泉。以绘本故事训练为例:很多职前教师不重视贴图,忘贴或是贴得歪歪斜斜,难以发挥绘本的直观作用。教学法教师及时示范如何在教学时正确贴图,且根据职前教师表现总结出贴图的几个要点,再次模拟训练时,所有人都提高质量完成了任务,总结的贴图要点被职前教师内化为自我的教学策略。不过,这类总结需要教学法教师现场指导总结,对教学能力要求颇高。

2.学习策略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学习策略,是视频模式最重要部分,也是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重要保证。

首先,多层次模拟教学,重在“体验”。教学法课程时数短,要促使职前教师生成自由应对各类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知识,必须精选课堂训练任务,“一练多能”,达成体验学习目的。例如:“讲”是教师重要的基本技能,职前教师第一次绘本故事训练面对幼儿授课,第二次说课训练则面对专家讲解,两次训练沟通对象不同,语气语态语速都需相应变化。操作前可重点提示,体会如何需根据具体授课对象变换讲授方式。两次训练均取得良好效果,职前教师除体验到讲的不同方式,还能关注沟通技巧,从而融会贯通各项技能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运用。

其次,生生互动,激励个体生成实践性知识。积极心理学发现,当同伴中有人获得突破性进展,能激励更多人共同进步。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差异虽然不大,但课堂模拟训练时总会有人格外努力,做得更好,其他人能立刻争相效仿,纷纷提升水平。这种群体学习心理效应,大班课堂训练时生成实践性知识效果更佳。

最后,师生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视频模式不应局限在个体,更应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共同体的生成,在共同体内部通过交流,学生群体获得提升,同时也提升教学法教师的水平。例如,视频模式中课堂训练任务的设置,是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支点。最后一次模拟训练前,已具备一定实践性知识的职前教师,自主要求进行说课训练,这是最初没有考虑的,采纳群体意见完成“说课”模拟训练后,发现这种实践-反思的训练任务,最能具象化职前教师反思的生成,是向课后延伸视频模式作用的最佳选择。师生共同商讨模式设计方式,恰到好处地反映了教师群体实践性知识生成效果,发挥了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智慧效应。

结语

目前视频模式的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借助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论也不够系统,导致职前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大量问题,今后如何引进更系统的理论框架,有针对性地深入讨论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问题,应是未来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教学法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护患情境会话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