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翔 楚光明
(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1]。森林生态学是农林院校林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目前各高等院校使用的教学大纲,通常按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生态系统演替等章节来编排《森林生态学》的授课内容[2]。
授课过程中,常以生态学相关概念以及林业经营相关理论知识为背景讲解课程内容,学生很难理解森林的美好。如何通过形象生动地讲解,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沟通,实现信息有效传递,是广大林业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林学专业的实际授课经验为例,探讨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广泛阅读科普读物。老师通过课下大量阅读科普读物,结合授课内容和授课学科,向学生介绍并推荐相关科普读物,是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林学专业相关的经典科普读物包括《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树的秘密生活》《植物名字的故事》《如何观察一棵树》《失控》《看不见的森林》《植物学笔记》等。《看不见的森林》中以森林1 m2地域1 a当中发生的生物事件为线索,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秘密。受此启发,可以将森林生态学课程的一次实验课内容设计为:观察和理解4 m2范围内1 d当中发生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通过实验内容的观察和记录,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环节更像是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
考试环节有问有答,是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当问题在学生愉快作答过程得以解决,对师生来说是双方受益的过程。一问一答的过程里包含的是教学的点点滴滴。负责设计问题的老师应当用心提问。考试过程是学习、反馈和展示的过程,快乐答题是最好的结果。
考题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①判断题涉及的关键知识点内容,尽量以正确方式呈现。考试既是评价系统,也是学习的升级系统,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才是最佳结果。②考试题目涉及内容应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尽量以集体理解较好的知识点为考点。③在题目中加入上下文,使每句话可以单独理解。鼓励通读题目,拒绝机械作答。④题目中多用“请”,比如“请你思考”“请你表达”,尊重无处不在。⑤问答题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提问。如“森林是我们美好的家园,给我们提供无限想象的空间,空气纯净,鸟语花香,远处水流淙淙,近处蚂蚁用心生活……请描绘你想象的世界里森林中正在发生的和谐美好的一幕”。经过反复实践,已经毕业的学生对此类考试题目仍然记忆深刻。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改革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在部分理论环节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尤其是在生态因子对森林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及它们对生态因子的响应、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内容学习过程中。
在有效沟通方式激励下,学生既熟练掌握了《森林生态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又增强了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探索欲望。35%的学生成绩在90分以上,55%的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90%的学生在课后评价中认为:授课方式生动、有趣和灵活。大部分学生表示享受考试,能够感受到老师出题的诚意并真诚作答。考试环节更像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轻松而温暖。
科学且多样化的教学过程还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更高理论知识的愿望。目前,每年都有30%~40%的林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以森林生态学或生态学为研究方向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其中,15%~20%的学生会进入到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学府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