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山门林场 甘肃 天水 741413)
落叶松在我国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也被广泛应用于制作桥梁、建筑、矿柱、电杆、家具等。病虫害加剧威胁着落叶松健康生长,甚至会剥夺落叶松生命[1]。
立枯病导致落叶松死亡的具体表现有两种。①猝倒型死亡。主要表现为落叶松幼苗从地下根茎开始腐烂,使得幼苗根部难以支撑起幼苗,导致幼苗直接倒伏在地。②根部腐烂性死亡。在幼苗出土之前便出现病害现象,主要表现为种子腐烂,影响其后续生长。种子深埋于地下无从得知是否受到病害,但种子腐烂周边土壤会生出轮状菌丝,可直接判断落叶松幼芽已经腐烂甚至死亡。
对立枯病采取防治措施,主要从种子消毒、土壤治理、喷药预防等3方面着手。
首先,在落叶松种子发芽之前进行消毒。通常采取赛力散与种子按照1:0.005比例搅拌,对种子进行催芽。也可以采取硫酸铜按照1:0.01比例对种子浸种消毒。
其次,覆盖落叶松的育苗床沙子应采用五氯硝基苯进行充分均匀搅拌,以便于对育苗床进行全面消毒。其中,五氯硝基苯的用量一般情况下控制在19~23 kg/hm2。
再次,喷药预防。当落叶松育苗出土发芽以后,不管是否出现病害特征,都应进行农药喷洒,以免出现立枯病。通常运用波尔多液对落叶松进行喷洒,频率保持在每周1次,一般需4~5次左右。
通常情况下,在落叶松幼苗生长阶段容易出现枯梢病。这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害,传播速度较快。如果落叶松不幸感染枯梢病,将会使落叶松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这种病害的主要传染源是落叶松囊孢菌。一般从落叶松主梢出现病害,然后迅速蔓延,导致落叶松枯萎死亡。
一旦出现枯梢病,应做好防治策略,划分出病害区与健康区。对染病落叶松枝干,应及时剪除、烧毁,并针对性地喷洒农药,及时杀菌以避免病害扩散。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主要生长于渗水性好、透气性强的土壤层中。若土壤偏干,则埋伏于地表层中;若土壤湿度足够,便会爬出地表层。蛴螬通常会在清晨或傍晚时分出没,啃食落叶松幼苗。
首先,将落叶松苗床沙土与6%浓度的六六六溶液进行混拌,均匀铺在苗床上,用量应该控制在8~16 kg/hm2,避免过量使用。
其次,落叶松幼苗一旦出现虫害病,应在上午对苗床进行仔细检查。一旦发现苗梢出现弯曲现象,应用铁丝翻找捕捉蛴螬。或在苗木空隙间挖出一条小水沟,运用0.5%的乐果溶液进行均匀浇注,注入水流加强药液渗透效果。
蝼蛄,通常生长于潮湿的土壤之中。在落叶松苗床之中,蝼蛄习惯性地穿小洞,将苗床土壤突起,使得落叶松幼苗苗根被拔起,幼苗因接触不到充分土壤养分而枯死。
蝼蛄虫害防治主要存在两种方式。
(1)傍晚时,将毒饵投入到蝼蛄洞口位置。当蝼蛄吃了毒饵死亡后,在第二日早上将蝼蛄捕捉烧毁。毒饵可使用敌敌畏或敌百虫等药剂配制。
(2)在落叶松苗床上,挖出多个小坑,坑下铺马粪,上面覆盖青草杂物,诱惑蝼蛄进入坑中,第二日进行集体捕杀。
落叶松是一种珍贵的松科植物。病虫害严重威胁落叶松健康与生命,亟待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保护。林业部门应该积极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治理方案,强化落叶松育苗防护与管理工作,促进落叶松持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