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琦
(北京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晚明时期,随着朱氏王朝的衰落,程朱理学垄断地位骤丧,思想界异常活跃,因此崇谋尚智一时成为风气,冯梦龙的《智囊》便应时而生。
《智囊》辑录了先秦至晚明时期的权谋机变之例,上自经韬纬略,下至细民黠智,分门别类,共有十部二十八类。多数篇章宣传匡正锄佞的主题,意蕴悠长,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同时,辑选浩繁,引目众多,所涉古籍信而有征,查而有据,文名颇盛。全书初为二十七卷,后屡经增补翻刻,成二十八卷,现存明刊本卷数与此同。其后冯氏又对此书进行增补调整,名曰《智囊补》,亦名《智囊全集》。明清至民国刻本纷纭,书名亦各不相同,有《增智囊补》①《增智囊补》,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增补智囊补》②《增补智囊补》,见《丛书集成三编》,民国石印本。《增广智囊补》③《增广智囊补》,民国石印本。等等。
冯氏《智囊》各版以郑振铎所藏明代还读斋刻本《智囊全集》最为精良,余者较为精良的有明积秀堂《智囊补》、明天禄阁《智囊补》、清斐斋《智囊补》、民国石印本《增广智囊补》、日本翻刻本《智囊》等等。其书现行通识版本众多,流通较广的有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智囊》、花山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智囊全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智囊》、中华书局2007年版《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0年节选本《智囊》、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智囊全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线装版《智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智囊全集》等等。这些版本译校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中华书局2010年版《智囊》[1]的底本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积秀堂本《智囊补》,参校《丛书集成三编》影印本《增广智囊补》,并参考当代学人的研究成果校注而成。此乃时下坊间盛传之本,然而点校失当、文理欠通之处时见,故大有订正之必要。
笔者以中华书局2010年版《智囊》[1]为校订对象(以下简称“王本”),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用明积秀堂刻本《智囊补》[2]为底本(以下简称“积秀堂本”),并用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年出版的影印本《丛书集成三编》中的民国石印本《增广智囊补》[3]进行对校(以下简称“民国石印本”),还参考了栾保群、吕宗力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的《智囊全集》[4](以下简称“栾本”),从而拈出讹误数例,进行校订,以期有所补益。
(1)进任山西巡检,有军校诣阙讼进者。上召讯,知其诬,即遣送进令杀之。会并寇入,进谓其人曰:“汝能论我,信有胆气。”[1]7
“汝能论我”中的“论”误,当从民国石印本、栾本作“讼”。“讼”指诉讼、告状,文中指某军校向皇帝状诉郭进。
(2)万历时吾苏大荒,当事者以岁俭禁游船。富家儿率治馔僧舍万乐,而游船数百人皆失业流徙。[1]248
“万乐”的“万”误,民国石印本、栾本作“为”,当从。意为饥年禁兴土木,富家子弟大多在寺院宴饮玩乐,故百姓失业流徙。
(3)唐侍制肃与丁晋公为友,宅正相对。[1]33
“侍制”的“侍”误,当从积秀堂本作“待”,唐肃时任龙图阁待制。古代职官有“待制”[5]而无“侍制”,此乃形近致误。
(4)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1]142
“出其桎梏而饮食”中的“出”误,当从积秀堂本、民国石印本作“去”。意为欧阳晔命人除去囚犯手铐脚镣并赏予饭食。
(5)又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仿当足,公即超两阶用之。[1]133
“仿当足”中的“仿”误,当从民国石印本作“仍”,《世说新语•政事》亦作“仍”[6]。
(6)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族也?”[1]79
“何族”的“族”应为“疾”。民国石印本旁注曰:“族,同速。”显然错误。“族”并无“速”意,当是“疾”之讹误。《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亦作“疾”[7]1524,甚是。此乃形近致误。
(7)周襄敏公抚宣抚。[1]199
“宣抚”中“抚”误,当从民国石印本作“府”,“宣府”为明朝行政区名。
(1)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1]10
“超见先主,待之厚也”是兼语句,中间不应有逗号。这里的“先主”指刘备,“超”指马超。意为:马超见刘备厚待自己,便恃宠生骄、粗蛮无礼,常对刘备直呼其字。若“主”后加逗号,则容易产生歧义,似乎是马超厚待刘备,若此,显然与史实不符。
(2)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1]271
“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一句意为:这莫非是王公贵族子孙们的过错?显然,这里“子”后不应加逗号,否则不符合本意。《史记•赵世家》作“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7]1823?甚是,“岂”字引出反问,句尾使用问号更妥。
(3)(赵王)乃遣奢将而往,去邯郸三十里……奢许诺,许历请就诛,奢曰:“胥后令”。至邯郸,历复请谏曰……[1]303
“奢曰:‘胥后令’。至邯郸”一句,应为:“奢曰:‘胥后令至邯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2445原句无“至”字。《索隐》案:“‘胥’‘须’古人通用……须者,待也,待后令。谓许历之言更不擬诛之,故更待后令也。”[7]2445《正义》:“‘胥’犹‘须’也。”[7]2446“至邯郸”乃赵奢语,意为:等待返回邯郸之后的命令吧。许历谏赵奢时,赵军已行至阏附近与秦军作战,早已远离邯郸。
(4)王敦既死,王含欲投王舒。其子应在侧,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彬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投也。江州当人强盛,能立异同,此非常识所及。睹衰微,必兴慈愍……”[1]103
“大将军平素与彬云,何汝欲归之”一句,民国石印本作“大将军素与彬云何,汝欲归之”?当从。“云何”,如何的意思。意为:大将军(王敦)和王彬平日关系如何?你想去投靠他?委婉之中语带反问。吕叔湘也认为“‘云何’乃‘交情如何之意’,‘何’字后应逗断”[8]。东晋王导、王敦不和,时值王敦身死,王敦兄王含之子王应主张归顺王导之弟王彬,即下文“江州”,其父王含认为敦、彬二人平素不和,故不可归。
(5)时张浚以都督军事至潭,参政席益与语,语疑飞玩寇,欲以闻。浚曰:“岳侯,忠孝人也。兵有深机,何可易言?”益惭而止。[1]294
“参政席益与语,语疑飞玩寇”一句断句错误,民国石印本作“益与浚语,疑飞玩寇”,当从。《宋史•岳飞列传》[9]亦同民国石印本。席益,人名。岳飞平叛,张浚领都督职巡察前线,其间参政席益向张浚诋毁岳飞。句中后一“语”字疑乃“浚”字讹。
(6)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族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1]79
“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一句应为“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积秀堂本漫漶不清,民国石印本作“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当从。周初,吕尚封齐,五月后返京报政。齐为东夷之地,风俗朴野,吕尚精简朝廷,礼从旧俗。下文有伯禽“变其俗,革其礼”一句,可证。
(1)唐萧瑶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丞郭仙舟投匭献诗,敕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此等作用,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1]16
“攻乎异端者”,王本释为“抨击异端的事情”,误。“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一句,王本译为:那么士大夫抨击异端的事情就可以平息了。曲解甚远。实际上,“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一句意为:若让痴迷佛学的人都出家,让谄媚道学的人都做道士,那么本应以儒学为正统的正人君子就不会在佛道等旁门左道上下功夫了。《论语•为政》原句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10]“攻”字释义有二,一为攻击,一为从事。此处乃“从事、学习、专攻”之意。
(2)福邸出藩,贵妃倾宫畀之。或迎附东宫,勒止最后十箱,舁至宫门。……安曰:“即舁还之。”更简箱之类此者十枚,实以器币而赠之。乃谓妃曰:“适止箱于宫门,欲以仿箱制也。”上及贵妃皆大喜。[1]205
“更简箱之类此者十枚,实以器币而赠之”一句,王本释为:“另外再找十个相同的箱子,装满器物、丝织品等赠给她。” 释句中“她”应为“他”。
(1)冯子曰:自有宇宙以来,只争明、暗二字而已……今夫烛腹极照,不过半砖,朱曦霄驾,洞彻八海。[1]76
“烛腹极照,不过半砖”,王本译为“烛心发出的光芒再亮,也不会超过半砖的距离”,错误。“烛腹”,萤火虫。唐代张志和《玄真子》有“耀夜者,烛腹也”“烛腹也,弃体者筐躯也”[11]等句。王本将“烛腹”释为“烛心”,实为望文生义。
(2)戚贤初授归安县,县有“萧总管”,此淫祠也。豪右欲诅有司,辄先赛庙。庙壮丽特甚。一日过之,值赛期,入庙中,列赛者阶下,谕之曰:“天久不雨,若能铸神得雨则善,不尔庙且毁,罪不赦也。”[1]120
“列赛者阶下,谕之曰”一句,王本译作“站在设置祭品的阶下谕令说……”,文理不通。实际意为:“(戚贤)让掌管祭礼的官员立于阶下,对他们颁布谕令说……。”“赛”是一种祭神仪礼,“赛者”是指掌管祭神典礼的人。
(3)中流一壶,千金争挈。宁为铅刀,毋为楮叶。错节盘根,利器斯别。识时务者,呼为俊杰。[1]122
“中流一壶,千金争挈”一句,王本译为“渡程中间的一个葫芦,千金的高价也很难购得”,显然有误。《鶡冠子•学问》中有“中河失船,一壶千金”[12]一句,意为:葫芦平素无用,因而价贱,但若渡河之时不慎翻船落水,葫芦便成救命之宝物。强调势随时变,因势利导。
[1]冯梦龙.智囊[M].王耀祖,张敏,译著.北京:中华书局,2010.
[2]冯梦龙.智囊补[M]//季羡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79.
[3]冯梦龙.增广智囊补//王云五.丛书集成三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
[4]冯梦龙.智囊全集[M]. 栾保群,吕宗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5]沈起炜,徐光烈.中国历代职官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03.
[6]刘义庆.世说新语[M].张万起,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5:154.
[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吕叔湘.标点古书评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14.
[9]脱脱.宋史:卷三六五[M].北京:中华书局,2004:11383.
[10]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8.
[11]张志和.玄真子[M]//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28.
[12]黄怀信.鶡冠子汇校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