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会,张儒奎,李 怡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成县 74250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将赋予青年新的使命,新时代必将引领青年实现新的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今后一段时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总纲领、总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线。高校肩负教育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势必要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之上,群策群力、上下联动,全面开创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新局面,真正落实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的根本问题,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和内涵式发展。
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没有什么两样。但总体说来,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健康的心理生理认知、科学的就业创业观念、强烈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感,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大梦想融入个人的成长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工作不好做、难度大、效果不明显,学生则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吸引力不强,难以深入人心。对此,本课题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选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你是否经常关注国际和国内各类政治新闻”“你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看法”“你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你对思政理论课教学认可度”等20多个方面。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一是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调查发现,很多思政理论课教师授课照本宣科,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对学生难以形成心灵上的共鸣,无法下沉到联系实际的深度,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很难实现指导意义,因此,部分学生对思政理论课不感兴趣,觉得上课枯燥乏味,主要以应付考试为主。二是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吸引力,学校虽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但一小部分学生觉得它就是一项活动,思想性不强、吸引力不够,参与活动不主动、不积极,学生们除了对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的认可度相对较高而外,其他的校园文化活动还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三是受招生因素的影响,高职高专学生主要的招生渠道有单独招生、三校生、五年一贯制转段招生和统一招生,总体上来说,生源处于高等学校的末端,高中阶段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一般,综合素质不高,这是其主要特点;进校之后,不爱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更不愿意过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思想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居多,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普遍的压力和难度。
2.主观原因
一是理想信念淡薄、意志力差。大部分学生都属于三分钟的做事热情。在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大多数不是不讲道理,不是没有理想目标,而是有理想坚持不下来,当自己的目标遇到挫折时,不努力克服困难,而是选择主动放弃。二是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目前在校的学生都是“90后”或者“00后”,从小没有吃过苦,没有独立自主地生活过,上了大学以后,在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很多人仍然保持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不知道顾及他人,没有集体意识和应有的责任担当,也不知道应为社会和家庭承担怎样的使命和责任,内心没有形成家国天下的情怀。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个体差异很大。很多同学不具备抗挫折能力,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不能正确面对,尤其是遇到就业压力、感情挫折等问题时经常采用比较极端的方式处理,常给自己或他人造成身心伤害。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也非常大,有的同学确实能够独立自强,艰苦奋斗,一小部分同学则自暴自弃、无所作为,而这两者之间经常相互影响、同化,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高困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拥护者,社会主义又红又专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的防线,把好思政教育的“总开关”,下好思想引领的“先手棋”,牵住立德树人的“牛鼻子”,这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机制: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针对部分学生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不满意、不认可、不理解的现状,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根源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尚未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常以简单的说教代替思想政治工作,用惩罚代替教育,管得多而理得少,对学生普遍的利益诉求和正当的权益保护不够,把服务的对象看成了管理的对象,不深入了解民情民意,把学生推向了工作的对立面。我们认为只有把学生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平时工作中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将心比心,倾注爱心,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凝聚更多的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才能进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打造学校各部门协同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校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现状,一方面,应当坚持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机制,校内学生处、团委、宣传部和各学院之间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各种信息,统一协调,分工协作,职责明确,上下联动,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运用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搭建协同创新的工作平台,把在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有效载体统筹起来,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打造符合高职高专学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平台。
3.夯实互为依托、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针对部分专业教师只授课不育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的事情,个别思政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不致力于传播正能量,对政策精神断章取义,发表不合时宜的观点和言论,辅导员和专业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思政工作有脱节和漏洞等现象,我们认为必须夯实互为依托、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发挥好课堂这个主渠道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系统地、全面地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专业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相统一,把专业的严谨性与做人诚实守信结合起来,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学生工作者更要全面提升自身工作素养,提高工作能力,灵活工作方法和思路,当好桥梁纽带和运筹帷幄的作用,把各个环节的人员凝聚起来,形成全员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规范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统一,以及传统工作模式和新兴管理方法的有机结合都是决定思政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只有抓经常、抓协同、抓创新,才能抓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符昌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黑河学刊,2017(1).
[2]张旗.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探讨[J],前沿,2012(19).
[3]王洪贤.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问题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6).
[4]刘倩,张煜.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0(2).
[5]王海建.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J],探索,2013(1).
[6]赵效萍.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8).
[7]喻永均,王莉.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2).
[8]李光胜.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研报告[J],新余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