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井霞,刘志凯,单莹莹
(1.哈尔滨广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人类已步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将带来全新的、多角度的创业方向,社会对双创人才的需求将是几何倍数增长,高校应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植入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为已任,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创造性人才。
创新型人才往往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人格、创造性智力与创造能力,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探究性、执行力、果敢的行为,善于思考,具有较强的学习、发现能力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等,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预见未来和捕捉商机的能力与意识,特定广度与一定深度的知识层面、眼界,一定的探索精神、冒险精神、首创精神、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创业知识、创业动机、创业心理等。
(一)国外双创教育发展现状
受美国经济结构形态变革影响,巴布森商学院于1967年成为全世界首个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西方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其发展也非常迅速。美国创业教育普及度及衔接程度高,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以及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几乎所有的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均实现了自然过渡与有效衔接。
美国的文化就是牛仔风格,经得住摔打,勇于尝试,不怕“丢脸”的精神早已植入了美国人的骨髓。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包含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素质以及创业实务操作四种类别。早在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即已开设《创新企业管理》课程,该课程被众多的创业者认为是创业教育在美国大学的首次出现。
蒂蒙斯曾在巴布森商学院全面推行创业管理、新企业创建、创业融资、风险投资、创新性课程开发等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需要课程。他认为创业教育首先要以超前的教育理念解决创业活动的兴起发展与传统产业衰退之间的矛盾;其次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要以系统的课程设计来实现;再次要以鲜活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们积极思考,如大量案例分析;最后鼓励企业为学生尽可能创造和模拟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国内双创教育发展现状
谈起我国的创新教育,不得不从我国的基础教育谈起。我国的基础教育,高度强调教师主体的重要性和知识的重要性,往往忽视甚至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就知识的灌输与考核发挥到了极致,而对于人格的培养、探索精神、个性的张扬、甚至最起码的差异性的尊重往往被云淡风轻地略过。
目前,对双创教育认识不够、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可广泛推广的模式。高校创业教育的高度应是将研究成果或基于一定专业背景的知识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产品。
在我国传统的公立教育评价体系中,从小学到高中,不能有明显的偏科,只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即所谓的专才和偏才,在已有的评价体系中得不到客观的评价。相反,听话、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会有过多自己想法的学生会得到老师们赞赏的目光。可以说,现有的公立教育评价体系对具备创新潜能的学生造成了极大的限制甚至是打压。而我国民办院校吸纳了大量的经过高考筛选下来的所谓“非优秀”学生,该类学生在除专业知识之外的多个领域,以及实践运用能力方面有突出的特点,在教育的最后一段里程,更应因势利导为此类学生营造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创新创业氛围。
截至目前,我国最初的创业教育无论是课程体系、课程类型、师资力量还是创业教育课程的普及度都与美国有一定的距离。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从学步到起步,再到最后的稳步发展,亦或快速健跑需要时间的磨砺,需要双创教育各主体的全力奋进,高校教育实施者要厘清创新与创业的实质与区别,在双创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更能够准确把握教育的方向与高度。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各级政府给予了足够的政策引导与经济支撑,高校教育者需要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斗志,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创新理论家熊·彼特教授最早提出创新的概念:创新是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或供应函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叶中海等学者指出人才的概念,指在那些各种社会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和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和认识,对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不是脱离传统教育的标新立异。蒂蒙斯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而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创业个性,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创新创业人才不是简单的创新创业与人才的叠加,创业离不开创新,但创新并不完全等同于创业,创业本质上是人们的一种创新实践活动。
在现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创新领域无处不在:从产业角度来讲,国家或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各领域、各环节、各职位均可创新;从组织机构来讲,各层别的组织管理者或普通员工均可在各自的工作过程中展现创新思想,从职业岗位来讲,工程师、教师、医生、销售员亦可实现自我岗位的创新突破;从创新层面来讲,可以是技术创新,也可以是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等。创新不是少数人的行为,也不是专业人士的标签,大到国家主席、银行行长、企业CEO,小到平民百姓、超市理货员、程序员,都可在各自领域实现创新。
从入学伊始即进行创新创业认知教育,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功利化的引导。当代以及未来若干年是一个日新月异、高频率快节奏生活的年代,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使绝大多数在校生或毕业生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具备有效对接未来工作岗位创造性工作需求的能力与素养。创业教育依赖创新教育,创新是创业的要素,但创新思维并不能直接、正向地影响创新创业能力,而创业动机、创业意识、专业知识、通识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培养成果重点选拔推荐创业人才,绝不能依靠创业完全解决就业问题,而是以创业有效带动就业。试想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推陈出新,企业活力与生命力定会得到延展,经济定会得到长期有效的发展,社会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高校才真正肩负起了培养“高水平创业人才”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的责任。
创新人才的教育仅停留在知识的积累上是远远不够的,创新人才教育要超越知识,在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强化思维等的训练,尊重个性发展,营造宽松的、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释放具备创新素养人才的活力。当下,很多年轻或年长的优秀创业者对经历过的公立教育虽有敬畏,但更多的是怀疑,甚至是相对抵触的态度。应在教育的各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质疑精神。教学活动中从教者都要为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取向,急功近利、过于功利的价值观只会造成太多的抄袭、复制,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更不会出现颠覆性、革命性的创新。教学环节要注重引导创新者形成正确的创新动力,是基于好奇,而不是为了名利。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科学育人理念下,哈尔滨广厦学院对接时代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并对职业发展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学校科学合理地构建了学科群;为助力新一代青年学子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梦想,近两年连续召开哈尔滨区域性的“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承办了“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分赛”,并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和资金支持,以最大限度支持该校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在传统方案基础上增设创新创业模块,此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业实践,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等可置换一定的学分。自2015年7月成立起,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对入驻企业实行两年内免除一切费用的政策。
(三)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创业教育虽汲取并参考了美国的创新创业模式,现有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老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多为半路出家,虽然对双创教育有一定的热情,但双创教育素养缺乏。为此,需加强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教师的培训。另外,融合各专业师资,引进、吸纳有创业经验或创业背景,具备特定素养的企业家、创业者、高水平创业人物传经布道至关重要。
为提高双创教学工作质量,哈尔滨广厦学院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教研室,现有创业理论专职教师5人,专业SYB导师16人,并聘请了企业家和校外顾问任兼职导师。经过全校上下的不断努力,学生成功注册公司27个,成功扶持创客咖啡等项目,正在扶持项目3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学创杯、哈尔滨市第五、第六、第七届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并多次取得省、市级以上优异成绩。
(四)科学的课程体系
通识类的创业教育课程,改变重理论轻实践、仅是在理论上泛泛而谈的现状,构建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行多渠道进行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教育。为开展双创工作,哈尔滨广厦学院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课程设计由理论和实践教学组成,共计36学时。为促进在校学生双创能力的提高,开设了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同学们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可以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近而进行相应的课程学分置换。此举措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五)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几百年前就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从2015年起在《基于TRIZ理论和项目导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的背景下,哈尔滨广厦学院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在传统课堂中即已融入了TRIZ理论。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该校各专业正大力倡导并实践线上课堂中引导和推行创新思维培养策略,与教育部主推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企业合作,推行了蓝墨云班课,全院大力推广“线上线下”双线结合的授课模式。
在课程传授过程中,将大量典型的企业资源,如项目案例、PPT课件、职业应聘技巧,以及斯坦福大学的一些创新创业的公开课以链接或视频资源推送的方式发布到蓝墨云班课平台上。减少课上教师讲授时间,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通过手机APP软件在课前进行大量的知识学习,带着技能和问题来到课上,教师再醍醐灌顶式地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新高度,课堂上仍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把案例或项目直接抛给学生,可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效果,最主要的是大大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以作业等形式再将大量的课后加强模块发布到蓝墨平台上,学生再通过大量的练习与实践进行消化吸收,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点评。一个周期下来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觉得有些辛苦,但最后绝大多数同学都感到特别的充实、收获颇丰。
(六)开展第三课堂,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并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期,深入到行业企业内部,进行间断性延续的系统挂职体验,经济上允许的同学可为其开设短期或长期国际班,拓宽视野,从国际化发展的大视野、大格局出发,站在全球社会发展高度,捕捉潜在的,受益面比较宽泛的,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商机与模式。
校企联合、产教协同,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达到高校创业高端化。立足我国现状,教师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唯一主体,企业、社会、政府、机构组织都对我国的双创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评判需要多方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的教育体系,企业、机构、社群以及专家学者等诸多社会元素融合到高校双创教育中、高校教学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其有效作用,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铺好最后一公里路,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产业,构建市场化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七)彰显双创能力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创新创业人才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制订有效合理的高校创新创业检验机制。没有科学的评价方式,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双创人才。在过程性考核、阶段性测试、项目验收、组内互评、答辩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下,学生的批判意识、探索精神、团队协作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得到培养与训练。哈尔滨广厦学院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从创新创业制度建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逐渐完善,在多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实现了过程性考核、阶段性测试、项目验收等多种考核方式,测试题目没有统一标准答案,只有开放式的考核评价指标。如验收项目考核评价指标中,创新点一项根据不同的学科设定成绩占比,分为功能上的创新、实践上的创新、应用方式方法创新等。
结语
人类已进入继工业革命后的再一次知识与技能的变革时期,高校的双创教育势必增强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活力,形成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领域,推动经济发展、产业与科技的革命,必将形成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参考文献:
[1]钱颖一.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人才教育[EB/OL].(2017-03-22)[2017-11-20].江南教育网http://www.jiangnan-edu.com/shownews.asp?id=1538.
[2]黄兆信,赵国靖.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3]牛三平.民办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8).
[4]张凯亮.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
[5]郑琳琳,戴顺治,卢忠鸣,陈雅兰.原始性创新人才人格特质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5).
[6]Yuan YAO.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olle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 2017 Vol.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