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雪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客观性、主体性、整体性、具体性和发展性的原则,是一个科学且开放的体系。其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互联网作为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影响,是各方争夺的阵地,意识形态斗争异常激烈。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多次公开发表讲话。这些论述虽然对于做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但是却比较零散。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引下,做好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思想基本内容的研究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方法”一词,中国古义为规矩、规则。在西方,该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在语义学上,《现代汉语词典》将方法界定为——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综上,方法是人们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方法与方法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研究内容看,方法主要包含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而方法论以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从逻辑来看,人们在方法论的指导下选择具体方法,以达到特定的目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引,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1]作为基本内容的科学且开放的方法体系。
首先,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理应是研究活动顺利开展的起始方法。该方法的核心要义在于,人们要立足于实践需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不断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理论以分析问题,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检验理论、解决问题、完善理论。
其次,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成为“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3]。因此,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探讨,都不能忽视对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运用。该方法的核心要义在于,解决问题要协同考虑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要素的作用,并坚持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和开放性原则。
再次,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刻存在着矛盾。矛盾为人们“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4]。当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时,矛盾就成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因此,在解决问题时,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该方法的核心要义在于,在遵循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注意矛盾的普遍性,坚持矛盾分析法;另一方面要注意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又次,社会过程研究方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就决定人们在把握事物时,既要做到“形而上学”,又要坚持动态的社会过程研究方法。该方法的核心要义在于,人们应充分把握社会历史过程“六性”——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前进性与曲折性、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坚持历史主义的方法、科学预见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最后,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人类社会是由人在活动中相互之间发生的关系构成的系统。”[5]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因此,坚持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应有之义。该方法的核心要义在于,一方面坚持在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分析、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坚持发挥人民群众、杰出人物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形成合力的作用。
“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思想”一词并未在官方发言或官方文件中出现过。其是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在该领域著名学者王永贵的文章中偶然觅得的。基于本文的研究需要,故笔者沿用了该词。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思想散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中。笔者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引下,将习总书记的讲话进行梳理后,对该思想的基本内容形成了相对明确的看法。
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原因进行探析,需协同运用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和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1.网络意识形态问题是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要构成
社会历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前,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而言,还不是非常先进和普及。各个国家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军事、政治和外交等传统安全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获得快速提升和广泛应用。部分西方国家利用自身在技术上的优势,开始借助互联网来进行隐性意识形态活动,以达到颠覆、分化他国的目的。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国家面临的安全威胁不再只是传统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学者对人类社会面临的非军事灾难进行了预警,非传统安全理念由此萌芽。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观相对应,指国家面临的非军事、政治和外交等新安全领域的问题。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6]某些西方国家借助网络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活动,我们必须正视且重视这一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安全。
2.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推进需注重网络意识形态治理
实践活动总是向人们提出新问题。从近代来看,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各类思想文化随之涌入。从当代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不仅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也为“普世价值”、反马克思主义等错误思潮和价值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开了一个口子。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7]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也“乘势而上”,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这使得中国当前面临更加严峻的意识形态工作。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8]红色地带要守住,黑色地带要压缩,灰色地带要争取和转化。网络阵地是一个虚拟社会,主流的、非主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此碰撞,渗透于这三个地带之中。全面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网络阵地不仅不能丢,还要给予高度关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3.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社会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必须坚持科学预见的方法,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奠定精神基础。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我国目前已有7亿多网民。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9]6党员网民和非党员网民不可能置于该影响之外。部分党员由于政治敏锐性较低,在互联网上获取、交流信息时,无法甄别各种错误思潮,不仅不抵制,还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例如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周天勇就公开发表反党言论。党校教授尚且如此,那非党员的普通群众就更容易被各种错误意识形态牵着走了。当前,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9]7党和国家必须提前打好“预防针”,做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为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保驾护航。
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承担者进行探析,协同运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和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做考察。既要分清主次矛盾,又要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要在个人、他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分析、解决网络意识形态治理问题,又要发挥人民群众、杰出人物各自特殊的作用。
1.党是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唯一领导者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7]。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拥护者、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支持者,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地位和身份特征就决定其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中必须担当领导者这一角色。其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10]在网络阵地中,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意识渗透往往具有隐蔽性。如果没有一个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的政党来治理网络意识形态,连人家是敌是友都甄别不了,一旦有事就发作了。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性也就决定了只有党才能是领导者。
2.政府、企业、个人等是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关键参与者
首先,社会构成要素是多元的。任何历史阶段、任何形态的社会,都是由多元的要素构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9]16-17当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出现时,党在打头阵的同时,社会各方力量都应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凝聚精神力量,维护国家与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其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具有复杂性。“在我国,7亿多人上互联网,肯定需要管理,而且这个管理是很复杂、很繁重的。”[9]20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网民数量居全球第一。该数字一方面印证了中国近年来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难度。因此,只有党和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这一复杂任务需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等社会力量的协同作战。最后,企业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企业做得越大,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就越大,公众对企业这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9]22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当前在某种程度上受限于技术。但是,我国的互联网骨干企业并没有形成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那样的协同效应。因此,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必须强强联合、协同攻关,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3.国际社会成员是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重要合作者
首先,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国际社会是一个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11]当前,各国的重点在于继续维护和平稳定的世界环境,合理发展自身。但有些国家却对他国滥用信息技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活动,为了一己之私把他国乃至世界搞乱。这是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各国不能逆势而行。其次,“单丝不线,孤掌难鸣。”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视频讲话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2]中国深知互联网是全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所以中国尊重各国的网络主权理念,愿同国际社会成员一起,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应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问题。
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路径进行探析,需协同运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做考察。
1.党的宣传工作要注重内容上的全面性
党是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唯一领导者,这种领导首先表现为思想的领导。党的宣传工作为思想领导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为网络意识形态指明方向。首先,党要宣传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内容主要向党内外、国内外表明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对内促进国民提高甄别错误思潮、价值理念的能力,对外警示那些企图使我们陷入改旗易帜深渊的敌对势力。其次,党的宣传要注意将党性和人民性相结合。宣传内容一方面要考虑到党性,诸如上述的各种思想以及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人民性,“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13]这一内容主要将人们的思想意识凝聚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最后,党要向国外阐明中国特色,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内容主要向国际社会表明当今中国的独特发展道路是由特有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决定的,以争取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国际合作力量。
2.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方式要注重多样性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参与者的多元性,决定了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首先,党政机关要注意引领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6]其次,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当教育者将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理论有效传授给教育对象后,网络意识形态问题能够得到较大的改善。哲学社会科学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建设其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将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混为一谈。最后,要加强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融合。互联网骨干企业要强强联合、协同攻关,不断发展新媒体、新技术。同时,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兼职人员要注重将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降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难度。
3.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要重点落实技术支撑
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技术水平。首先,要制定和落实技术水平提升的政策、战略。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9]10当国内外敌对势力借助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活动时,互联网核心技术水平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质量和效率。当前,我们必须落实已出台的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继续制定相关政策。其次,要多方面把握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将核心技术大致分为三方面:基础技术与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与“杀手锏”技术、前沿技术与颠覆性技术。对这些核心技术的建设,我们既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又不能完全依赖外部力量。我们应当仔细分析,哪些技术是可以引进的,哪些是可以联合开发的,哪些是必须自主创新的。以此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并将其运用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实践活动中。最后,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提供人才保障。一方面要改革人才体制、机制,以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建一流的学校和专业,招优秀的学生,以培养顶尖的网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