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共有思维特征

2018-04-03 12:55:2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西方哲学本源辩证法

(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1]探究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共有的思维特征,深入学习其优秀的思维模式,对于当下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导具体领域的各项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作用。纵观西方哲学史,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可以发现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共有思维特征为:对世界的最高本源和本质的追问,对既往思想的强烈的批判精神。

1.对世界的最高本源的追问是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共有基点

1.1 本体论作为认识事物与思维的基点是西方哲学思维的起点

西方哲学始于对世界本源的探究,起点于最初的本体论探究即泰勒斯的水本源说。哲学一直都在寻找世界的最高本源和本质,在相对性中寻找绝对,找到一个终极的屏依,找到思维的支点,思想和行为的根据。不管是物质也好,上帝也好,成为理解一切,解释一切的最高选择,围绕终极存在形成的理论体系就是本体论。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都不否认也无法否认本体论,对终极的存在的解释是认识的基点。这套体系就是终极知识和体系,物理学等学科不用解释世界背后,只需要解释现象,但是作为思维的起点的哲学逃脱不了人要探究事物的本源,现象后的本质。

西方哲学起源于希腊哲学,米利都学派中的泰勒斯的水本源说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源是“阿派朗”,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能克服水本源说中对火的无法解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数字并且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学体系,而且对数字怎么构成万物做出了解释,毕达哥拉斯学派透过事物现象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不相信肉眼直观的表象而是去探究表象背后的本质,认为本质才是真实的。以后的克塞诺芬尼的一神论,巴门尼德等人见解以及柏拉图都是包含唯心主义思想萌芽的思想,但是他们的学说不能严格定义成恩格斯的唯心主义,这些人的思想是一种由天到地的思想或者说由我到外对世界本源的解释,是没有完全摆脱神话色彩的充满想象力的头脑风暴。中世纪哲学沉寂,上帝是绝对的本体,哲学主要集中于对上帝存在的证明,而没有继续探寻真正的本体西方哲学进入宗教统治的黑暗时代。

1.2 “实践本体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前提

文艺复兴后,理性重新成为西方哲学的主体,对世界本源的探究继续进行,黑格尔提出了绝对理念,绝对精神作为一切的最高本源,费尔巴哈提出唯物主义,将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但是确推向了唯心主义的维度。不论是倾向唯物的学说,还是倾向唯心的学说,在视野内的只是光学在视网膜内成像的感性的各种天才般见解和分析,犹如荧幕前的观众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本身。世界本源的回答,这个命题不能只看到本源而忽略了世界,世界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实践活动存在而言才成立的范畴,人类感性所能触及的万物之外的世界和感性和理性所都无法企及的世界不在这个范畴内,忽略的结果是最终将本体论的探究推倒形而上学的维度,费尔巴哈和其前辈们的唯物论终究是电影荧幕里的唯物论即只是认识的世界而不是可以改造的世界即可以观看剧情但是无法改变剧情的发展。

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找到的终极本体,感性的对象行活动——实践,“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马克思的本体论与过去的哲学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形而上学用肯定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认为存在绝对正确的、不变的真理,其目的是形成绝对不变的正确框架和可以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的永恒理论体系,其本质是肯定一个绝对的标准,以此作为否定其他的标准。马克思的作为批判的标准不是先验的永恒的真理,而是经验的过程中形成的、具体的实际,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尽管在究极的本体为何者上存在差异,但是也需要“实践”这个究极本体作为一切思想的源头,这个终极本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必然要以遵循这个本体为前提。

2.批判精神是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共有品质

2.1 批判精神是西方哲学的哲学进步的根本原因和最宝贵精神

通过批判来实现哲学自身的扬弃,达到对自身的发展,对既往哲学思想的片面性与局限性进行批判,成为哲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因。西方哲学思维的核心是具有批判的意识,唯有具备批判思维才能把握哲学思考的真谛,才能在真正把握哲学思维模式。“批判性”是西方哲学所遵循的根本原则,“‘批判性’在哲学史上并不稀奇,因为自由的批判精神自哲学诞生之日起就与其本性联系在一起。”[3]哲学(英语:Philosophy,源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 α),按照词源解释即为“爱智慧”之学,对真理的挚爱伴表现为对前人理论的不断批判与创新,对智慧的爱超越了对既往任何权威的迷信于崇拜。在反思与批判前人的理论的过程中实现对智慧的探究,通过反思与批判实现变革,进而实现发展。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史更是一部传承与批判的否定史。

从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的创新,泰勒斯提出水本源说,阿那克西米尼对水本源说对更稀薄的空气的无法解释进行批判,进而提出气本源说,赫拉克利特对前两者的对世界本源解释的静态性进行批判,进一步提出火本源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理念说批判了柏拉图的回忆说,提出原子论批判了柏拉图的映射说。西方哲学的黑暗时代宗教统治的中世纪,这个时代一切有违基督教教义的学说被视作异端,上帝是绝对的本体,提出异端学说者被送上了火刑架,批判思维被彻底扼杀,哲学进入沉寂。文艺复兴后,批判思维重回哲学,对古希腊的形而上学批判形成了“经验论”与“唯理论”两个主要流派。康德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也认识到经验的重要性,并由此而接受了经验论对传统形而上学和对唯理论的批判。”批判性的提出先天综合判断“为人类的知识和一切理性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黑格尔批判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优先原则。他认为考察人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达到绝对知识或真理目的的手段,”[4]追求真理和知识,提出了绝对理念的学说,建了哲学史上最系统的哲学体系。

2.2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内在本质与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一部分,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哲学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辩证法,批判其唯心主义,同时吸收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最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柏拉图的辩证法到黑格尔,其辩证法的本质皆是“通过否定来达到某种肯定的东西”黑格尔的辩证法是肯定的辩证法,黑格尔的辩证法并没有马克思的辩证法的批判本质,其目的依然是在对既存事物的肯定,否定只是为了达到肯定所经过的一个逻辑阶段。相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更强调其否定性。马克思的辩证法因其否定的本质包含着对传统事物的辩证的扬弃,在这个运动的扬弃的过程中,实现事物的发展,发展的本质是否定过去的现实存在的事物。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善于在研究中,用批判性和怀疑性的眼光审视周围世界,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批判,“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从不盲从和崇拜任何东西,才创造性地建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从不把自己的理论看成终极真理的教条,才使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3.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源于对西方哲学的继承,二者在对世界本源的回答上存在差异,但不论是西方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还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都要回答世界最高本源的问题。哲学离不开批判,批判思维是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键,也是二者共有的精神品质。

猜你喜欢
西方哲学本源辩证法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最有思想的句子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保函回归本源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2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
论西方哲学“看”世界的三种方式——兼论西方哲学世界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意义
哲学评论(2017年2期)2017-04-18 01:15:11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及其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