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辰飞, 周 棉
(西安思源学院 留学生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38)
民国时期,留学教育蓬勃发展,成为近代历史上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官方的倡导下,许多省市积极地开展留学教育,以推动本地发展。但基于多种原因,陕西的留学教育并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发展缓慢。本文即以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全国公自费留学考试在西安考点举办情况为例,对考试本身进行多方面的解读,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民国成立之后,为了更好地发展留学教育,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民国政府教育部门将留学考试纳入国家计划,增大了选派规模和选派人数。不管是中央的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地方的教育行政机关,都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设置了专门负责留学教育的机构,从制度上保障留学教育的发展。当时的留学有两大方式:一是通过教育部、水利部、卫生部、庚款基金会等部门在全国举办的正规留学考试,考中后享受政府公费补贴,是为公费留学;二是通过民间途径自行出国,学费和生活费均自理,是为自费留学。公自费留学是民国时期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缘起之一,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材,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民国时期,公费留学作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留学方式,长期受到时人的青睐。自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公费留学法令几经修改,制度方面得到有效确立,经费保障也逐步完善,形成较为完整规范的留学体系。在公费留学的管理方面,教育部及教育部特派的留学监督掌握着很大权力,包括派遣名额、留学地方、留学年限、研究科目、经费发放等[1]。因公费留学必须经过教育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稽勋局派遣有功于民国的革命人士及子弟留学是特例),故考试难度较大,录取名额有限。从派遣部门来看,公费留学可分为几种:一是中央政府派遣,占公费留学的主体,如水利部组织水利人员出国学习、卫生部选派医护人员出国学习;二是庚款留学,即美、英、法、荷、比等国用退还超过实际损失的赔款,提供留学名额给中国学生,如庚款留美、庚款留英项目;三是地方政府自主派遣,如江苏、广西、湖北等省利用本省经费派遣公费留学生。这几种方式互相补益,共同推动了留学教育的发展。抗战时期,公费留学根据时局进行了调整,减少了举办次数和招考人数。抗战结束后,公费留学恢复常态,1946年的考试即为典型。
与公费留学相比,自费留学的自由度更大。不但门槛低,无须参加统一考试,免去了“一考定输赢”的烦恼,而且名目多样,各方限制颇少。只要筹到足够的旅费、学费和生活费,皆可出国留学,学成归国后享受与公费留学归国之人同样的待遇。因此,自费留学和公费留学一样受到广大学子的欢迎。民国成立前后,中国士人群体里面曾先后掀起了几次赴日留学的高峰,即跟自费留学的这些特点有关。但自费留学鱼龙混杂,平江不肖生曾在《留东外史》中刻画出部分留日学子的丑态:“或分赃起诉,或吃醋挥拳,丑事曾见报端,恶声时来耳里。”[2]1虽有所夸张,也道出了部分自费留学生素质的低下。抗战时期,为了使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规范留学生行为,国民政府将自费留学纳入统一考试范畴,规定凡是出国留学,必须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自费留学考试。这个规定,将以留学名义浪荡度日的滥竽充数之徒拒之门外,提高了自费出国留学生源的质量。自费留学新政策出台之后,国民政府于1943年12月举办了第一届自费留学考试,共录取327人,这些人于1944年秋后陆续赴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所讲的自费留学考试,即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全国举行的第二届自费留学生考试。
由此可见,1946年公自费留学考试,并非抗战结束后政府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阶段性行为。八年抗战对留学教育造成了中断和破坏,阻碍了太多想要出国深造的学子。故战后举行的这届公自费留学考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子参加。陕西省有幸作为承办单位参与留学招考事宜,成为留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1946年5月,经过紧张的筹备,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即年公自费留学生考试简章,简章里明确提出,公费考试的考点为“南京、重庆、北平、上海、西安、武汉、广州、昆明”*《教育部三十五年公费留学考试章程》(1946年5月25日)[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教育厅档案(8-1-53)。,自费考试去掉了上海考点,其他7个不变。因西安首次成为全国性公自费留学考试的考点,故陕西省政府无比重视,将此次考试作为陕西教育界的重大事件对待,倾注了大量的心力,保证了考试的顺利实施。具体过程如下:
民国时期,资讯不够发达,民众接受的信息基本依赖于广播和报纸。而对于留学考试之类的信息,报纸是较为适宜进行全面宣传的载体。故此,1946年5月,陕西省教育厅接到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在本省举行三十五年自费留学生考试后,立即于当月11日致函《西京日报》社,请求刊登自费留学广告,要求“一星期为限,隔日一登为荷”[3]。《西京日报》是民国政府在陕西的官方报纸,发行量每期2000份,属于同类报纸上发行量较大的报刊[4]。6月7日,陕西省教育厅再次致函《西京日报》社,请求刊登公费留学广告,时间仍然是“一星期为限,隔日一登为荷”[5]。在前后相续的两个广告中,《西京日报》用大量版面详细登载了公自费留学招考的情况,如招考名额、报名资格、报名手续、报名日期及地点、考试科目、成绩计算、留学年限及待遇等等,对本年的公自费留学考试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广告宣传。
按照南京教育部规定,各地区在承办公自费留学考试时,必须组织本地区的留学生考试委员会,而考试委员会成员的选定由教育部负责。1946年5月30日,陕西省教育厅发电督促教育部出示考委会名单,以便尽早组织办理,电文如下:
南京教育部钧鉴:
请迅将本区自费留学生考试委员会委员名单电示,以便组成为祷。陕西省教育厅。二。辰。引[6]。
6月18日,南京教育部回电:
陕西教育厅:
辰陷电悉,该区考试委员聘书及名单已寄发主任委员刘季洪,委员章文才、潘承孝、王友直、杜元载,合电知照。教育部。巳铣。考[7]。
电文中提到已确定考委会主任及委员名单,并已寄发本人,他们是:主任刘季洪(西北大学校长),委员4位:章文才(西北农学院院长)、潘承孝(西北工学院院长)、王友直(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杜元载(西北大学教务长)。考委会成立以后,承担了一系列考务工作,在一个月内连续召开了五次会议,分别是6月22日第一次,7月3日第二次,7月12日第三次,7月16日第四次,7月21日第五次,每次会议都集中解决一批与考试相关的问题。这种认真办事的工作态度,为考试的顺利实施奠定了组织基础。
公自费留学简章发布之后,考生的不明之处颇多,纷纷致电询问。受教育厅委托负责此事的西安区留学生考试委员会,免不了一一应对。如考生发电问“师大生物系毕业,在中大医学院研究三年,拟报考医学,可否报考”[8]。国立中央大学考生熊汇莘发电问:“已在京报名参加本届自费留学考试(报名收据为京字四二六号),兹因突然事故至西安,袛以交通梗阻,本月二十八日前,难以回京应试。敬请参与西安区考试。”[9]考生杨彦鸿称“学生杨彦鸿,河北省任丘县人。因报考法国公费留学生,特远道自陇南武都跋涉至此。今逢考期将届,见考试日程表上第一日第一节课即英文一科,奈以从未学过英文,专以法文资格报考法国公费留学生者,试问是否可以免试英文,或以其他科目代替,或另有其他通融办法,请予指示,以便遵循而利考试,是为德便”[10]。因本届公自费留学生考试是陕西教育部门第一次承办的面向全国考生的大规模留学考试,无前例可循。故遇到此类情况,西安区留学生考试委员会并未自作主张,而是第一时间将问题上报教育部,请求指示。在得到教育部明确的指示后,逐个发电答复询问者,为考生解除考试过程中的担忧和困难。
作为西北地区公自费留学考试的考点,考试的具体实施过程顺利与否,直接检验着承办部门办事的能力。故此,考试通知发放一段时间后,为了检查承办效果,南京教育部要求各负责单位汇报前期准备工作,陕西省教育厅遂于1946年6月19日发函汇报。公函中称,根据教育部指示,分别做了如下工作:
一、已登报宣传,成立考委会,设立报名处,指定本厅指导员瞿弘毅负责办理。
二、自费生“开始办理报名事宜,并仿印自费留学章程四百份,以备外埠函索之用”。
三、公费生“遵即于奉到之日开始办理公费生报名事宜”。
四、“检送原聘书一份,委员名单一纸,预算书一份”。*因汇报内容众多,作者在此处进行了摘选。本条史料来自《陕西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汇报本届公费生前期准备工作的公函》(1946年6月19日)[B],陕西省档案馆:陕西教育厅档案(8-1-53)。
从汇报中可知,陕西省教育厅已按教育部要求,将前期工作逐条准备并完成,并将“聘书、委员名单及预算书各一纸”作为附件随电附上,显示了陕西省教育厅务实的执行能力。
1930年,国民政府出台了《监试法》,一共8条,规定了监试的权利和职责。1932年进行修正,变成6条,但职责不变,即监试不但要负责考试期间的一切行为,而且全程监督整个考试过程。随着考试日期的接近,监试委员的确立亦提上日程。1946年7月12日,西安区留学生考试委员会针对考试监试委员正式下发聘书:
聘书
兹聘请田烔锦、刘楚材、刘依仁、梁午峰、刘毓华、郝照初、李恂、蓝文征、吴仲祺、王德卿先生为教育部留学生考选委员会西安区留学生考试委员会监试委员。
此订。
教育部留学生考选委员会西安区留学生考试委员会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十二日[11]
在14名委员中,9人供职于陕西高校,3人供职于政府机关,2人为学界名流。此种人员安排,可以看出西安区留学生考试委员会对待考试监试的重视。后因王德卿来函称“参加接收处理清查团,刻即前往工作。关于监视一节,即势难兼顾”[12],人员有所调整。但委员主体阵容没变,依旧以社会贤达和教育界名流为主。同日,考委会又聘请“石雨琴为本会总干事、高震为文书组长、杨华堂为庶务组长、子申为试务组长”,督请各位“即日起到会工作”[13],保证了考试的顺利开展。
为了保证考试的纪律性与公正性,西安区留学生考试委员会在公费考试前夕,邀请陕西省政府主席祝绍周驾临巡视,全文如下:
查本届公费留学生考试,奉令由二十一日起至二十四日(自费考试自七月二十八日起至三十一日止)举行,试场借用后宰门私立培华职业学校,敬请考试期间随时驾临巡视,以重试典为荷。此致
祝主席
教育部公自费留学考选委员会西安考试委员会谨启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二十日[14]
祝绍周不仅是陕西省政府主席,同时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邀请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巡视公费留学考试,可见对公费留学考试的重视。同时,考虑到国家统一考试的威严性,防止不法分子的捣乱,考委会向西安市警厅局借调“警士五名”,前往考场维护考场秩序。时近三伏天气,暑气逼人,考生的身体状况也是需要担心的一个问题,基于此,考委会又向陕西省卫生处借调“护士一名,担任救护任务”[15],将方方面面的问题考虑在内,确保了考试的有序进行。
1946年的公自费留学生考试,陕西省教育厅及西安区公自费留学生考试委员会在整个过程中从容面对,合理组织,使考试得以顺利进行。整体而言,考试呈现出以下特点:
本届公自费留学生考试,是西安举办的留学考试人数最多的一次。在此之前,因陕西高等教育的落后,国家组织的公自费留学考试并未在陕西设立过考点。陕省政府虽然组织有地方性的留学考试,但发展较晚,报名人数少之又少。1931年,《新陕西月刊》在登报宣传《陕西省考选国外留学生章程时》提到,“陕省年来因迭遭荒旱,经济困难,对于国外公费留学生,久未派遣,以致举办各项专门事业,均有材难之叹。为培植人才,开发西北起见,派遣公费留学生,实属刻不容缓。教育厅在二十年预算内……兹决于本学期先考送留美学生三名。”*《陕西省教育厅考选留学公费生》(1931年)[B],周棉主编:《民国时期留学史料》(多种报刊史料第二编:上),第1537页,未出版。结果到报名日期时,“仅有一人,其余则纷纷来函或以陕省交通不便,请求展期,或请另订变通办法。”*《陕西省教育厅考选留学公费生》(1931年)[B],周棉主编:《民国时期留学史料》(多种报刊史料第二编:上),第1537页,未出版。陕西的公费留学报名出现这种尴尬,足见留学教育在本地的落后。之后,虽然陕省政府增加了留学派遣名额,如1937年将地方公费留学派遣名额增加到10名*《陕西省教育厅考选留学公费生》,(1937年5月11日)[B],周棉主编:《民国时期留学史料》(多种报刊史料第二编:上),第1537-1538页,未出版。,但报名人数从未达到百人。1946年,公自费留学生考试结束后,据负责官员统计:“查西安区公自费留学生考试公费报名者202名,实到156人,自费报名者117名,实到79人。”[16]这是历届人数最多的一次。
陕西的留学教育发展晚而缓慢,如上文所讲,陕西地方选派的留学名额很少,留学科目上也多有限制。以1946年考试以前人数最多的1937年为例,科目仅设置了7个:采矿工程(石油)、机械工程、造纸或制革、农产制造、工业化学、畜牧学、纺织工业,全部是自然科学类*《陕西省教育厅考选留学公费生》(1931年)[B],周棉主编:《民国时期留学史料》(多种报刊史料第二编:上),第1538页,未出版。。而1946年的公自费留学生考试科目一样,共设置了56个,分别为英文、哲学、历史、教育、体育、图书馆学、博物馆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地质、地理、气象、天文、法律、政治、经济、社会学、新闻学、农艺学、园艺学、森林学、畜牧学、兽医学、桑蚕学、植物病虫害、水产学、农业化学、农业经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工程、电机工程、矿冶工程、化学工程、纺织工程、建筑工程、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商学、制药、医学、绘画、音乐、戏剧、牙科。这些科目包括了民国时期的所有学科,如文、商、法、教育、艺术、农、工、理,学科大而齐全,体现了留学在学科上的平等。
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对留学考试的重视实质是对教育的重视。西安区公自费留学生考委会在审查考生报名资格时,严格贯彻了这种理念。
1946年7月3日,考生苑耀华致函陕西省教育厅,全文如下:
敬启者:
兹寄上报名费千元,师大肄业,肆年证书一张,服务证件,纸相片六张,身体检查表两则。并附报名单如左:苑耀华,别号雨尘。男,三十三岁,志向留美学教育,公费;第二志愿留英学政治。祗因曾去函索报名详章,未蒙赐复,至不明报名应填格式,希原谅,并祈酌量代填为荷。只以路远,特此函报。此致
陕西省政府教育厅
苑耀华
七月三日[17]
负责此事的西安区公自费考试委员会审核其资质时,发现其肄业,未拿到大学毕业证,与报名简章不符,遂“将原件暨报名费壹仟元退还”[18],不同意报名。又如焦世通所学专业与报名专业不符,考委会发函文书组,提出:
查该员应考资格核与原报应考学门不合,依三十五年公费留学考试章程附注第二项之规定,应即于本月十九日前,将辅系所习学科证件呈缴,以凭复审,特通知知照[19]。
文书组随即用电文通知焦世通,请其开具“原校辅系学科证明”[19],以符合报名条件。此类事件,档案中多处出现,足见教育部门对考生源头的认真与把控。
1946年的公自费留学考试是一次面向全国的留学考试,考生可就近选择其中一个报名点参加。西安作为其中一个考点,前来报名的不仅仅是本省生源,也有很多邻省的生源。据档案记载,选择在西安报名的考生不但有国立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的学生,而且有众多邻近省区的考生。如甘肃省教育厅宋厅长特发电询问考试详情,以便通知省内考生报考,得到详细回复后即在省内广泛宣传,甘肃籍考生陆俊光、欧学芬等人均报名参加了本次公自费留学生考试。河南考生张景哲本是西南联大毕业生,因工作地点关系选择在西安应试*此处涉及的学校和人名均为作者根据陕西省档案馆馆藏的教育厅档案(编号8-1-53)整理而得。,中央大学毕业生熊汇莘本已在南京报名考试,但因事来到西安,得到考委会同意后在西安应试。这些来自不同省区和高校的学生选择在西安考试,显示了其作为全国性考场的地位。
经过前期紧张而繁琐的准备,1946年7月 24日,持续4天的自费考试结束;7月30日,持续3天的公费考试结束。两次考试现场情况良好,教育部派来的督学周洪本回京复命,临行前为西安区公自费留学生考试委员会写下收据:
今收到西安区公自费留学生考试委员会交来箱子二口,内计公自费报名考试分类及座号姓名册各乙本,公费各门试卷一一零七本,共或十八包,自费各门试卷四八一本,共十二包,公自费弥封号码及姓名对照表各乙份,试场记载簿乙本,公自费像片粘贴簿各乙本,报名书、体格检验表、相片共十包(公七包,自三包),以上各件如数收到。
此据。[20]
至此,本届公自费留学考试在陕西考点完整地闭幕。但其给人带来的思考,却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
1946年公自费留学考试结束之后,陕西教育界恢复了平静。但本次考试的存在,使人看到政府努力发展留学教育的诚意,也让人思考陕西留学教育的不足。
1946年公自费留学考试是民国时期陕西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考试,体现了陕西留学教育循序渐进的发展。这种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文所述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在本届考试中,陕西的报名人数得到大规模增长,公自费总报名人数达到319人,总录取人数为9人*此处数据乃笔者根据三十五年公自费录取名单统计而得,该名单来源于杨学为:《中国考试通史》(第四卷),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08-809页。。单独来看,这个数字平平无奇,但从全国性质的考试来看,陕西已取得了历年的最好成绩。笔者曾经统计过抗战期间的清华留美公费生考试报名情况,清华留美公费生在抗战期间总共举办了两届,也是全国性的留学考试,报名资格与1946年公自费留学考试等同,都要求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或专科学校毕业且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但当时,陕西地区报名人数连续加起来不足30人*此处资料来源于陕西省档案馆保存的国立西北工学院档案,档案编号61-2-270。,并且无人考中。而1946年公自费留学考试,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都较之前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这直接证明了陕西留学教育在抗战后得到了一定发展。二是考生来源广泛,不再限于陕西高校。此时陕西的高等院校已渐成规模,省内拥有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大学、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高等学府,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是本届考试中的主要生源。并且,这次报名中也有很多外省的学子参加,很多人履历不凡,不仅名校毕业,而且在政府机关或研究机构供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甘肃考生欧学芬工作在甘肃地政局,已是本部门内精干的业务人员,曾发表过《四川省土地陈报之研究》等专业文章。河南郏县考生张景哲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已与其指导教师鲍觉民(西南联大教授、中国经济地理学家)联合发表了《云南省呈贡县落龙河区土地利用初步调查报告》(1944年《地理学报》)。这些考生的实力加盟,也成就了陕三十五年公自费留学考试的独特地位。
但从整个局势来看,陕西的留学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1946年公费留学考试在全国8个考区内共录取了148名考生,陕籍考生仅录取3人*3人分别是蒋信(教育)、王用楫(兽医)、董新民(园艺)。。自费考试全国7个考区内共录取了1934名考生,陕籍考生共录取了6名*6人分别为辛治华(教育)、王曾壮(经济)、石中玉(经济)、曹克寿(新闻)、候博渊(电机)、胥永福(心理)。。这种现象的出现,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如北平、上海、南京等城市尽管在抗战时期沦为日伪的地盘,但一直是中国近代教育文化的中心,考生的综合素质较强是不争事实。昆明录取人数居于魁首,跟西南联大的存在有很大关系,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院校强强联合,即使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培养出来的考生仍然是一流水平。重庆作为战时陪都,不仅有国立中央大学等较少受战争破坏的高等学府驻足,而且诸多研究机构聚居于此,汇集了各方人才,故此,考生的质量也比较强。相比起来,陕西就没有太多优势可言。作为陕西自然科学类的最高学府——西北工学院,抗战刚一结束,工学院师生就筹划复校,并于1946年初展开复校行动,10月在天津正式上课。在此期间,复校之诸多行动都需要学生亲力亲为,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在陕参加考试的热情。西北工学院的举动也带动了西北其他高校复校的高潮,这对陕西刚刚兴起的教育事业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教育环境也是非常现实的一个因素。比如1946年公自费考试中,外语占据了百分之二十五的分数,这对于在西北院校学习的考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劣势。陕西既非经济发达城市,省会西安也非全国文化中心,没有外语教学的氛围。而上海、南京等港口城市,教会学校比比皆是,具有先天优势。非教会学校中,英语在教学中也常为通用语言,在这种环境熏陶下的学生,英语考试具有天然的优势。综合而言,西北地区的考试,考中公自费留学的名额屈指可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陕西的留学教育因历史原因远落人后,但陕西的地方政府在留学教育方面却显示出相当的开明和重视。政界的有志之士对发展西北教育早有规划筹谋,并多方促其实现。如邵力子任陕西省主席时,就致函教育部,请求将北平四所大学迁移一所进陕。抗日战争后,北洋大学等高校内迁西北,带来了陕西教育的一时繁荣。但地方政府并没有因此止步,而是更加努力地推进,尤其是对于代表高等教育的留学教育,更是不遗余力地支持,1946年公自费留学考试的后续事项即是明证。
1947年3月28日,陕西南郑县人胥永福发文呈参议会,内容如下:
窃生胥永福系陕西南郑县人,现年三十二岁,毕业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育学系。三十五年七月曾参加西安区公费留学考试项,接教育部通知,生成绩合于录取标准,惟公费名额有限,准予自费留学英美加各国。该项机会确甚难得,陕西青年获此机会尤为不易,然生家境清贫,筹足该项留学巨费(连同旅费、学费、生活费及制装各费约需法币五千万元)颇感棘手。倘若放弃此次出国良机,诚深可惜!素仰钧会爱护后进,痛惜人才,关心桑梓青年,谨此,恳请惠予关照,设法转请省府协助全部留学费用,促成出国。他日学成归来,稍有成就,贡献社会,不仅生之荣幸,亦地方国家之幸也!为此,具文呈请鉴核,准予祈请,实为德便。谨呈
陕西省参议会
胥永福
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21]
胥永福在文中提及自己考中教育部自费留学,然家境困难,无力承担高昂学费,希望陕西省参议会对其留学一事进行帮助。陕西省参议会研究了胥永福的情况后,立即致电陕西省政府,恳请对其帮助。1947年4月24日,陕西省政府回函参议会,提及政府正在办理此事。之后,陕西省参议会在致电教育部的函电中,提及处理办法:“前据祝主席之施政报告谓,已决定予此等学生以半官费之津贴,而本会龙参议员文等十余人曾有提案,请转咨省府予此等学生以全官费待遇。”*《陕西省政府为请统筹办理该省自费留学生出国手续与教育部往来代电》(1947年6-7月)[B],周棉主编:《民国时期留学史料》(档案史料第四编),第3064页,未出版。最终的议定结果为“查本省关于补助留学生出国费用一案,经核定由省粮食库券变价项下拨付” 。*《陕西省政府为请统筹办理该省自费留学生出国手续与教育部往来代电》(1947年6-7月)[B],周棉主编:《民国时期留学史料》(档案史料第四编),第3064页,未出版。“此次部取之陕籍自费生,并每人一次拨发给法币两千万元。”[22]这个政策的实施,受到了考生的拥护。随着国内局势的紧张及外汇变动的加剧,法币兑美元的汇率一路飚涨,1946年7月为2020元,1946年10月放榜时为3350元,1947年2月已上涨到12000元*此处的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第二界自费留学同学会为请固定汇率并改进购汇办法发给护照以利出国致教育部呈》(1947年2月23日)[B],周棉等主编:《民国时期留学史料》(档案史料第四编),第2998页,未出版。。根据上涨后的汇率,学生拿到的补贴折换成美元约为1667元。而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学习,每月生活费的最低标准为150美元,每年学费400美元*此处的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第二界自费留学同学会为请固定汇率并改进购汇办法发给护照以利出国致教育部呈》(1947年2月23日)[B],周棉等主编:《民国时期留学史料》(档案史料第四编),第2998页,未出版。。综合下来,学生在三年学习期内共需生活费5400美元,学费1200美元,加上置装费、车船旅费等费用,政府的补助远远不能满足出国学习的费用。且考中学生大多家境清贫,更是无力筹足此项经费。故此后不久,考生胥永福等再次致函陕西省政府,提出将“第二届部取之陕籍自费生一律改为省级完全公费”[23]的建议。经过慎重考虑,陕西省政府接受此提议,将该办法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举动,不但解决了自费生求学的燃眉之急,而且显示出政府愿意为“本省培植一批高级精博之士,以建设富强康乐之新陕西,使其不但在国内能与其他诸省并驾齐驱,并能成为民主统一之新中国之辉煌分子”[24]的宏愿。
民国时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时期,也是高等教育从起步到成长、从基础到辉煌、从零落分布到群雄并起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高等教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代代才能之士,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留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其发展兴衰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兴衰。1946年的公自费留学考试,即从多个角度体现了这个规律。
首先,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留学教育发展的基础。
政治稳定是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文化兴盛、教育发达的基础。但近代中国在摆脱自身封建桎梏的进程中,政局一直处在不稳定的状态。清帝退位之后,北洋政府统治中国16年间,内部派系林立,军阀混战不休,国无净土,人无宁日。尽管北洋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留学政策,却常常受制于时政的变动,给发展中的留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摆脱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使国家大体上处于平静时期。1927到1937年的十年,留学教育发展迅速,为中国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大批人才,间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抗战爆发后,连年战争对中国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大大压缩了留学教育的成长空间。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一路高涨,国共两党也围绕建国方针开展和平谈话。这段时期既是两党的蜜月期,也是教育的发展期,1946年公自费留学考试即是这段时期的最好见证。这次考试共招收了148名公费生,1934名自费生。到1947年10月,取得护照赴美留学者已超千人,在全国造成了轰动性的影响。但之后因国共两党开战,留学教育日渐萎缩,“托遗响于悲风”,埋没于历史的尘烟中。
其次,长久的历史沉淀决定留学教育发展的高度。
陕西籍学子最早兴起留学热潮是在清末时期。当时,清政府出于自身危机,积极主动地寻求变革,鼓励民间自费留学,陕西学子井勿幕、张凤翙即为开风气之先的第一批留学人士,随后的张益谦、于右任、曹澎等皆为陕西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留学归来,用思想和行动推动了陕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陕西发展的方向。进入民国之后,留学仍是陕人有志之士的首选路径,但因陕西局势动荡不安,地方政府派遣的公费留学迟迟未启动。自费留学虽具雏形,不过陕西非经济发达和文化开明地带,普通人家倾尽家资,也难以凑够子弟留学费用,故留学教育长久以来处于缓慢发展的地步。抗战爆发后高校西迁,从文化中心北平、天津等地而来的高校,将留学教育的氛围带入陕西,为西北打开了更多的文化出口。在以上的基础上,1946年举行的公自费留学生考试,成为陕西留学教育厚积薄发后的产物。虽然从全国的录取情况来看表现平平,但就本地发展而论,留学教育已超越过去,开创了新的高度。
再次,政府的支持影响留学教育发展的长远。
留学是一种关乎教育全局的大事,实施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投入。以民国时期留学气氛最浓厚的江浙地区为例,从晚清到民国,江浙地区政府对留学行为大力支持,如江苏省制定了《考选欧美留学生规程》《欧美留学官费生补选给费暂行办法》,浙江省制定了《派遣教职员及毕业生留学案》等,从制度上对留学进行鼓励和嘉奖。在本地政府的提倡下,江浙地区的留学大潮风起云涌,涌现出诸多的知名人士,如蒋介石、周恩来、廖仲恺、吴玉章、蒋百里、李叔同、周树人、郁达夫等。这些留学人士回国之后,以其个人成就,又带动了新一轮的留学高潮。有江浙“珠玉”在前,陕西这块“木椟”也努力仿效,竭尽所能地鼓励发展留学教育。从早期的派遣公费生(1931年),到后期将考中1946年自费留学的学生尽数改为公费身份(1947年)。这种做法,为陕西的留学教育带来了多重发展契机,影响了陕西留学教育发展的长远之路。
综上,民国时期,陕西承办的1946年公自费留学考试虽已成为陈年旧事,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既是对留学教育发展历史的一种回顾和检阅,也是一种对过往经验的反省和吸取。只有不忘历史,从中汲取有益经验,为己所用,方能继往开来,奋然前行。
[1]元青.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留学派遣政策[J].广东社会科学,2005(6).
[2]平江不肖生.留东外史[M].长沙:岳麓书社,1982.
[3]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请予刊登自费留学广告一事致西京日报社的公函:1946-05-11[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4]西安清末和民国时期报刊[EB/OL].(2013-01-06)[2017-06-20]. http://www.sanqinyou.com/lishi/info/131614274193874.html.
[5]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刊登公费留学通告一事致西京日报社的公函:1946-06-07 [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 (8-1-53).
[6]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请求电示自费留学生考试委员会委员名单一事致南京教育部的代电:1946-5-30[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7]教育部关于该区考试委员聘书发放一事致陕西省教育厅的电:1946-06-18[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 (8-1-53).
[8]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能否改试留学考试科目一事致教育部的电:1946-06-20[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9]教育部准予熊汇莘参加西安区考试一事致西安区留学生考试委员会的代电:1946-07-09 [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10]杨彦鸿请求免考英文或以其他科目代替以参加法国公费留学生考试的函:1946-07-19[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 (8-1-53).
[11]教育部留学生考选委员会西安区留学生考试委员会关于聘请西安区留学生考试委员会监试委员一事的聘书:1947-07-12[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 (8-1-53).
[12]王平政关于无法担任留学生考试监试委员致西安区留学生考试委员会的函: 1946-07-16[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 (8-1-53).
[13]教育部留学生考选委员会西安区留学生考试委员会请石雨琴、高震等人担任本会职务的公函:1947-07-12[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14]陕西省政府教育厅请祝主席驾临公自费留学生考试试场巡视的公函:1947-07-20[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15]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调派警卫维持留学生考场秩序护士担任救护工作一事致警察局和卫生处的公函:1946-07-16[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16]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周洪本督学携带随带考试试卷等件回京复命一事致教育厅考选会的代电:1946-07-30[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17]苑耀华向陕西省教育厅申请报考公费留学生的公函:1946-07-03[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18]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苑耀华不符合报考公费生条件发还原件的通知:1946-07-16[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19]陕西省教育厅通知焦世通应呈缴辅希所习学科证件:1946-07-16[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20]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周洪本督学携带随带考试试卷等件回京复命一事致教育厅考选会的代电:1946-07-30[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21]胥永福恳请为其赴美留学协助全部留学费用一事致陕西省参议会的呈:1947-03-26[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参议会档案(2-1-879).
[22]陕西省参议会恳请将第二届部取之陕籍自费生改为省级公费生一事致陕西省政府的公函:1947-05-05[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参议会档案(2-1-879).
[23]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回复陕西省参议会请求将本省自费留学生改为省级完全公费生的代电:1947-07-02[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教育厅档案(8-1-53).
[24]胥永福和曹国政请求将第二届部取之陕籍自费生一律改为省级公费生的呈:1947-04-06[B].西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参议会档案(2-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