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与黄花岗起义
——纪念黄花岗起义107周年

2018-04-03 09:31邓江祁
关键词:同盟会黄兴广州

邓江祁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 长沙 410016)

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发动的一次意义重要的起义。谭人凤不仅是黄花岗起义的主要筹划者和重要参与者,为起义的筹备和发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而且还是黄花岗革命精神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为建立和巩固民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同盟会成立后,就把策划武装反清起义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持续策动反清武装起义。对于这些武装起义,谭人凤历来是积极参加,几乎无役不从,先后参加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和河口起义。这些持续不断的反清起义虽然没能成功,但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动摇了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积累了斗争的经验,扩大了革命的影响。

河口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于1909年10月在香港建立南方支部,作为指挥南方革命的总机关,并策划了广州新军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不久,孙中山致函黄兴,提出在广东再次起义的意见。5月,黄兴复函孙中山,赞成再次筹划起义,并强调新的起义“广东必可由省城下手,且必能由军队下手”[1]32。

6月,孙中山化名到日本与黄兴、赵声、宋教仁、谭人凤等人就起义交换了意见。是年秋,孙中山又约黄兴等人到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再次商讨起义计划,决定举全党之力,以新军为主力,在广州再次举义。同时,鉴于新军有枪无弹,难于首先发动的情况,又决定选择敢死之士500人作为“选锋”,潜入城内首先发难,破坏省城重要机关,占领军械库,然后迎接新军入城。计划初步确定后,孙中山、黄兴等人分头为起义筹款。筹款有着落后,黄兴于1911年1月18日到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筹划起义的各项工作,并电邀尚在日本的谭人凤赴港共商大计。

谭人凤接电后即派谢介轩、刘承烈先去湖南准备,自己则于2月4日抵达香港。谭人凤抵港后,即与黄兴、赵声等人研究起义的详细方案,最后确定,广州得手后,黄兴率一军入桂,赵声率一军入赣,谭人凤率一军入湘。[2]345谭人凤汲取以前起义失败的教训,对黄兴、赵声说:“南京之事,向谋之矣。若两湖居中原中枢,得之可以震动全国,控制虏廷;不得则广东虽为我有,仍不能以有为。愿加以注意,俾收响应之效。”黄兴早有“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想法,觉得谭人凤言之有理,便问其方法。谭人凤说:“今居正、孙武二人,日夕为武昌谋,惟缺于资,不能设立机关,以张大其势力。两湖同志甚多,以缺于资,不能为进行之部署。诚能予金以分给于两湖同志,则机关一立,势力集中,广东一动,彼即响应,中原可计日而定。”[2]4-5黄兴、赵声二人赞同谭人凤的意见,即交谭人凤5000元,派其前往长江流域各省联络响应广州起义事宜。

2月上旬,谭人凤以香港统筹部特派员的身份自香港来到上海,交给南京九镇派往上海设立机关从事联络活动的郑赞丞3000元,嘱其负责办理苏、浙、皖、赣的联络事宜;然后又于23日来到武汉,召居正、孙武、杨时杰、刘英、查光佛等到旅舍商议湖北响应计划,并给居正600元、孙武200元作为活动经费。接着,谭人凤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长沙,召集谢介轩、刘承烈、曾伯兴等人密议响应广州起义事宜,并留下700元作为湖南的活动经费。然后,谭人凤又赴上海促宋教仁与其同往香港,共同筹划起义事宜。

谭人凤此次联络长江流域革命力量,历时1个多月,对于该地区革命势力的形成、壮大以响应广州起义和以后和武昌首义的发动、湖南的首应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后来,黄兴对谭人凤此次联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谭先生身体多病,此时亦冒险力疾至鄂”[1]353,“长江之联络则为谭人凤。谭曾亲至汉口、长沙各地实行联络,皆极表同情”[1]523。他还曾对湖南革命党人说:“谭君人凤来湘,赖诸君子帮同联络,遂组成一军界革命团体。”[1]576

谭人凤偕宋教仁抵港后,参加起义的各路党人已先后到达,他们当中有林时爽、林尹民、林觉民、陈与燊、喻培伦、方声洞、李文甫、李恢、周来苏、熊越山、何晓柳、熊克武、但懋辛、宋豫林、石云、李燮和、陈方度、胡国梁、柳聘农、刘歧山、方汉臣等人,一时“文武趋跄,颇有风云际会之盛”[2]346。一切筹备基本妥当后,统筹部于4月8日在香港召开会议,决定4月13日发动起义,由赵声、黄兴任起义军正、副总指挥,指挥“选锋”800人(初定500人,后增至800人)分为十路同时进攻,并派人放火。但在4月8日却发生了意外情况,同盟会会员温生才独自行动刺杀了广州将军孚琦,吴镜也在运炸药时被捕。清吏下令对广州实行全城戒严,四处搜捕革命党人。鉴此,黄兴决定推迟起义。

到了4月中旬,黄、赵以不便再缓,乃集同人开全体会议,鉴于清吏在城内搜捕革命党人,各路前来参加起义的人数锐减,黄兴临时决定将原定10路进攻计划改为由黄兴率一路集中力量攻打总督衙门;由赵声率一路攻提督署,由胡毅生率一路攻将军署,由姚雨平率一路攻小北门,由张醁村率一路攻龙王庙,由陈炯明、朱执信率一路攻旗下街及督练所警察署。对于黄兴这样安排,列席会议者数十人,无异议。但谭人凤却提出意见。他认为:第一,“当有一人居指挥调度地位,不应同告奋勇”;第二,众多“选锋”,“语言不通,街道不熟,合则势力大,分则窒碍多”;第三,“广州将军孚琦已死,其署与督练处无关重要”;第四,“往岁之败,由李准握有重大兵权,所当注意者李准而已,不如先日将李炸毙。次日合击总督署,赵(声)率新兵由城外夹攻之,较为妥当”。黄兴听后则说:“将军被炸后,搁误及月余,今若先炸李准,城内益加戒严,不又将遥遥无期乎?”谭人凤答道:“同志先时入城,随时可发,何恐他戒严?”争论者久之,黄兴挽谭人凤入别室说:“此是久定之计划,同志视吾辈之勇怯为勇怯,请勿再持异议,免同志生恐怖心。”至此,谭人凤“只得默尔息,然心固大不以为然”。黄兴最后决定4月26日(三月二十八日)发动起义,并“嘱各率所部临期前一二日入城”。[2]347-348

4月23日,黄兴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24日,参与起义的300多人先后到达广州。胡毅生、姚雨平、陈炯明称城内加紧戒严,且起义所用的枪支也不能按期运到,请求改期。黄兴无奈,被迫临时决定起义延迟一天,下令将已到各同志撤离广州。26日,黄兴又电催各同志赶往广州,因先夜有巡防兵两营入城,姚雨平谓其已经运动成熟。赵声、胡汉民接到此电颇惶骇。因香港尚有薄荷枪300余支,赵声主张率同志带往,上岸时倘被检查,即开枪攻击。胡汉民则以彼此不接头,必误事,便请谭人凤先往广州联系,要求“无论如何必须压住一日”[2]348。

谭人凤立即起程于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中午赶到广州,因不知黄兴住所,找不到黄兴,便走访陈炯明。见面后,陈炯明仓皇告诉谭人凤:“不得了!毅生、雨平均无备,余亦仅有七八十人,克强人数不满百,刻将出发,奈何?”谭人凤问:“何不谏阻?”陈炯明说:“已极力阻之矣,其如不听何!”谭人凤即请其派人送他去见黄兴。谭人凤见到黄兴时,见其“装束已妥,正在分发枪弹”,便请其休息片刻,要求两人谈一谈,黄兴不听。谭人凤又根据各情形劝阻之,黄兴顿足说:“老先生毋乱军心,我不击人,人将击我矣。”谭人凤“见其状类狂痫”,于是对林时爽说:“各方面均无备,香港同志与器械尚未来,何所恃而出此?”林时爽说:“先生知一未知二,现有防兵两营表同情,一切可不靠矣。”谭人凤问:“防营可恃乎?”林时爽答道:“已接头两次,决无虞。”谭人凤乃整装,向黄兴索枪,黄兴这时平心静气地对谭人凤说:“先生年老,后事尚须人办,此是决死队,愿毋往。”谭人凤斥之曰:“君等敢死,余独怕死耶?”黄兴知谭志不易夺,乃以两枪与之。谭人凤接枪后心急误触枪机,砰然一响,幸未伤人。黄兴吓了一跳,急忙将谭人凤枪夺去,连声说:“先生不行,先生不行!”即派人把谭人凤送到陈炯明家。[2]349谭人凤此时非常惭愧,不得不怏怏离开。

是日下午5时30分战斗打响,黄兴率领120多名革命党人,足蹬黑胶鞋,臂缠白毛巾,持枪负弹,吹响螺号,由小东营五号机关出发,直扑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翻墙逃跑,黄兴带人放火烧了总督衙门,然后冲出来,正碰上了水师提督李准的队伍,双方发生激战,林时爽等人饮弹身亡,黄兴被打断两根手指。随后,黄兴将所率部队分为三路,一路攻打小北门,一路攻打督练公所,黄兴亲率一路接应防营。攻打小北门的一路很快遇到清军,与其激战一夜,最后在突围时,领队徐维扬被俘。攻打督练公所的一路以喻培伦为首,遭遇防勇后改道攻击龙王庙,后来被清军围困在一家米店内,喻培伦在突围时被俘。黄兴所率一部在途中遇到了温带雄带领的巡防营起义军,但因为巡防营的人为方便进城没有戴约定的白巾,黄兴的部队以为是敌人,便开枪射击,双方发生枪战,黄兴且战且前,直到最后剩下他一个人才避入—家小店改装出城。此次起义由于寡不敌众,林时爽、方声洞、陈与燊、林尹民等人饮弹阵亡,喻培伦、林觉民、宋玉琳、李文甫等人被俘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仅黄兴与少数同志脱险。起义终告失败。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殓此役牺牲的72位烈士遗骸,葬于广州城郊红花岗,并改红花岗为黄花岗。因此后来此役就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是中国同盟会集中全党人力、财力而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起义,也是在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进行的一次最为悲壮惨烈、同盟会精英牺牲最多的战斗。对于这次起义,孙中山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3]50谭人凤作为此次起义的主要筹划者和重要参与者,为起义的筹备和发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黄兴率领革命党人进攻两广总督衙门之时,谭人凤已出广州城,但他仍惦记着黄兴和战友们,伫立城外向城内眺望,听见城内枪声密集并见有几处纵火,及傍晚时分,仅见一点火光,不久遂熄,“已知事败,心甚痛焉”[2]349,只得含泪返回香港。后来,从陆续返回的幸存战友处,谭人凤得知当时惨烈的战况,对死难的战友肃然起敬。他认为:“是役也,死者七十二人,无一怯懦士。事虽未成,而其激扬慷慨之义声,惊天动地之壮举,固已碎裂官僚之胆,震醒国民之魂。”[2]349这次起义的失败对谭人凤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尤其是那些曾与他朝夕相处的勇士们,几天前个个还是那样生龙活虎,如今却阴阳两隔,他们感天动地的英勇事迹久久萦绕于谭人凤的脑际,他们亲切可爱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谭人凤眼前,更令其悲痛欲绝。

1911年夏,谭人凤来到上海,继续坚持开展革命活动,并与宋教仁、陈其美等人筹建同盟会中部总会,把反清革命的重心转到了长江流域。在沪期间,谭人凤对在黄花岗起义和在这次起义中英勇献身的战友们仍难以忘怀,决定通过哀诗,寄托自己对他们的悼念。他说:“诗词一门,人凤以小技目之,不愿作亦不愿学者也。本年夏自广州事败归,羁寓沪上,□□踽踽,情极无聊,痛念已往将来,实有无限情怀郁结,而不能宣泄,于是老学吹手,藉此道以写之。”[2]6于是,谭人凤长哭当歌,援笔首先写下《哭黄花岗》云:

昏昏老眼泪潺湲,痛哭同人死粤垣。黑弹声中寒贼胆,黄花岗上忧灵魂。

天留惨景悲林鹤,月冷孤坟泣夜猿。他日丰碑七十二,大书贤孝祖轩辕。

接着,谭人凤又含泪为曾经朝夕相处的死难战友分别写下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哀诗,以颂扬他们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寄托自己对他们的无尽思念。

林时爽,字广尘,号南散,后改名林文,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云南巡抚、状元林鸿年之孙。林时爽幼年丧母,随父到浙江求学,能诗文,善书法。1903年,林时爽参加福建学生会,1905年入日本成城军校学军事,后改学法科,并加入同盟会,任《民报》经理、《中兴日报》编辑。林时爽得知黄兴组织广州起义的消息后即离日本,加入“选锋”队,从香港潜赴广州。起义开始,与黄兴率众120多人,自小东营街出发,左执号筒,右挟小枪,身怀炸弹,腰佩短剑,直扑督署,炸死守卫数人,放火烧总督衙门。冲出时,头部中弹牺牲,年仅24岁。谭人凤十分欣赏林时爽的才华和能力,曾说:“革命党中人物,抱高尚之思想,具远大之眼光,能为国家谋幸福而又与吾契合无间者,吾始终必推君(指宋教仁——引者)与福建之林君时爽二人。”[2]108-109林时爽在黄花岗起义中英勇牺牲后,谭人凤十分悲痛,因此在为诸烈士所写的“十哭”中,第一篇就是《哭林时爽》:

笑语哈哈率天真,老少论交气倍亲。我愧颓唐偷旦夕,君原洒落拔凡尘。

静参哲理浑忘相,误信狂言奋舍身。长才未了殲仇恨,天意苍茫负此人。

喻培伦,字云纪,四川内江人,1905年,留学日本,1907年加入同盟会。喻培伦曾专研化学,研制炸弹,组织暗杀团,谋刺两江总督端方和摄政王载沣均未成功。在1911年黄花岗起义中,喻培伦在黄兴的率领下随林觉民、方声洞等革命党人精英勇猛地攻入广东督署,被俘后从容就义,年仅25岁。谭人凤被喻培伦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作《哭喻云纪》云:

亡国遗民病不支,鄙为良相习良医。精研药学探深理,巧制弹丸助义师。

心细胆豪轰敌靡,势孤力竭罹身危。伤哉一死无人继,建设长才问仗谁?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参加黄花岗起义,临行前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和族亲林尹民、林时爽随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林觉民仍慷慨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年仅24岁。为怀念这位慷慨就义的英雄,谭人凤作《哭林觉民》云:

潇洒风姿丰少年,鄙为奴隶喜为仙。学通中外空仿古,气壮河山愧后先。

督战勇忘飞矢痛,临刑说演救时诠。从容死义如君者,顽懦闻风志定坚。

方声洞,字子明。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早年曾到汉口进新制学堂,1902年随兄姊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成城学校习陆军。1905年同盟会成立,方声洞与其兄声涛、姊君瑛及两嫂均先后加盟。次年因清廷禁止自费留学生习陆军,转入千叶医学校,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担任中国留学生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等职。1911年3月受命从日本密运军火抵穗,4月27日参加黄花岗起义,随黄兴扑攻两广督署,后转攻督练公所,至双门底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5岁。谭人凤为之作《哭方声洞》云:

结队联翩去海东,国民天职荷当躬。激昂慷慨悲声壮,魁杰轩扬状纠雄。

火纵督辕搜虏吏,弹伤营哨走元戎。一门义侠兄和姊,相对无言痛惨终。

陈与燊,别名汉新,字愈心,福建闽县(今闽侯)人,是“十汉团”成员之一,与林觉民等创设“爱国社”,宣传革命宗旨。后入报界,著论立说,抨击时政;加入“闽南救火会”,主编《调查录》。1908年由舅父萨镇冰资助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加入同盟会,曾驳斥梁启超鼓吹君主立宪。在黄花岗起义中,就义于广州大码头,年仅23岁。谭人凤为之作《哭陈与燊》云:

陈姓由来不帝秦,揭竿起义有先人。界严种族循家法,心醉文明吊国民。

政治远搜中外史,弹枪轻试雅儒身。闽中风气开原早,豪侠应多步后尘。

宋玉琳,又名豫琳,字建侯,安徽省怀远县城关人,15岁时,奉父命赴凤阳府应童子试,中案首,补博士弟子员,但非其所愿,毅然离家寻求革命途径,于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春,就学于安徽巡警学校。7月6日,光复会首领、巡警学堂堂长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并率众起义,但因失败被捕。宋玉琳与20多名巡警学堂学生同被捕押。官府杀害徐锡麟时,曾将宋玉琳、朱蕴山等押赴陪斩。翌年11月,熊成基在安庆领导新军马炮营起义,宋玉琳与范传甲是这次起义的实际策划者。起义失败,熊成基遇难。1911年春,宋玉琳率江淮革命志士97人至广州,参与黄花岗起义。起义时,宋玉琳与数人加入黄兴部,从小东营出发攻打两广总督署,转战华宁里,冲锋陷阵,英勇顽强,然终因弹尽力竭被捕。讯供时,他陈述了黄兴主张立即进取的三大理由,言词慷慨激昂,问官及观审者无不动容。面对生死,宋玉琳大义凛然:“安庆之役,吾应死而未死,将有以报吾死友;今日者可以死矣。”英勇就义时,宋玉琳年仅32岁。对于这位屡次参加起义,视死如归的志士,谭人凤作《哭宋建侯》云:

兵变淮南主乃公,锡龄死后一英雄。眼中有泪常悲范,身外无知艳说熊。

五岭风云成想像,半生志愿累虚空。战场未入波诛戮,应有余哀饮恨终。

李文甫,字炽,号夷丘,广东东莞兰乡李屋村(今属博罗)人,从小就喜欢读书,后受进步思想影响,乃与莫纪彭、林直勉、黄侠毅等秘密组织革命活动小组,到各地宣传革命,提出“内争国权,外御强敌”。1911年4月李文甫加入“选锋”,参与黄花岗起义。起义时,李率敢死队跟随黄兴攻打总督衙门,转战飞来庙、北较场等地,在战斗中不幸足部中弹被俘。翌日,被押赴刑场,壮烈殉国,年仅22岁。谭人凤为之作《哭李文甫》云:

温温儒雅可人儿,追逐群雄举义旗。已遣师徒同解散,又遵命令急奔随。

单身赴难偿心愿,一死留名载口碑。愧杀彼人甘卖友,偷生苟活世同嗤。

林尹民,字靖庵,福建闽侯人。他少以孝悌闻,素有大志,曾东渡日本留学,入读成城学校,毕业后又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初知广东革命党人将有大举,毅然与友携军械六箱返国参加起义。起义时,林尹民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攻打广东督署,英勇战死,年仅24岁。谭人凤又为之作《哭林尹民》云:

品质学粹迈群伦,声望同推席上珍。矢志复仇殲彼虏,存心济世尹斯民。

仓皇出阵前无敌,冒昧开枪后有人。寄语吾侪继起者,兵宜揀练技宜纯。

5月18日,尚沉浸在对此次起义中英勇献身的志士的哀痛之中的谭人凤,又得知这次起义的总指挥赵声因悲痛过度而病逝的噩耗。赵声,原名毓声,字伯先,号百先,1881年3月16日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17岁中秀才,1901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开始接触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曾撰写七字唱本《保国歌》,秘密散发。1905年秋后,任江阴新军教官。不久辞职,随郭人漳到广西,任广西巡防营管带,后回南京任33标2营管带,旋升标统,并秘密加入同盟会,传播革命思想,外联同志,积极策动反清武装斗争。次年改任新军第一标标统,后因联络革命党人谋举义事,被两广总督张人骏所疑忌,被迫于1909年3月弃职回归故里。1909年底,赵声再度返回广州,参与策划指挥广州新军起义,率部在城中做内应,由于新军指挥倪映典牺牲而军中无主,起义猝因失去联络而失败。后脱险逃到香港。1910年11月,赵声应孙中山之召,与黄兴等再次筹划广州起义,并被推举为统筹部副部长。1911年,南方各省同盟会会员汇集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赵为起义军总指挥,准备发动十路进攻,并亲率苏皖党人百人,进攻清军广州水师提督署。后因其为广州城内官吏所熟识,不便先入城。27日,黄兴在广州发动起义之时,赵声正率领着300多革命党人赶往广州参加起义,但刚到广州城下,起义已经失败。当化装逃出广州的黄兴在香港与赵声相见时,赵声与黄兴抱头痛哭一场,然后是“哇”的一声呕出大口大口的鲜血。5月18日,忧愤成疾的赵声在香港的一家医院里用生命最后的一点力气吟完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杜诗后溘然长逝,年仅30岁。赵声是同盟会的重要军事领导人,在策划黄花岗起义期间,谭人凤曾与其朝夕相处。因此,赵声的逝世是同盟会的重大损失,对谭人凤也是很大的打击。谭人凤又含泪作《哭赵百先》云:

才哭群英泪湿巾,胡令君病又辞尘。两番定策堕人手,一气填膺丧此身。

威信谁收军界望,炎氛难返岭头春。我悲前路茫无主,肝胆相输已乏人。[4]

通过以上哀诗,谭人凤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花岗起义中革命党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场面,歌颂了一个个革命党人感天动地的英勇事迹,塑造了一批矢志不渝、英勇奋斗、宁死不屈的革命党人英雄群像。

写完《哭赵百先》之后,谭人凤又含泪将以上十首哀诗编为“狂风妒雨吹散国魂,伤心惨目地暗天昏”的“十哭”。同时又陆续作“犁庭扫穴分队纵横,党人战绩烈烈轰轰”的“十颂”、“顾瞻世局火热水深,春秋大义秉笔诛心”的“十詈”、“药苦利病言逆利心,发奸摘伏藉当良箴”的“十戒”和“革新事业靡易靡难,宏纲要领预备宜完”的“十要”,共计七律五十首,其中“十哭十颂十詈言已往,十戒十要警将来”。谭人凤认为,这些七律诗“虽俚鄙无文,难免效颦之诮,然以个中人谈个中事,情真语挚,亦未必非党人之所乐闻”,因而将之编为《劫后闻吟录》一册,作为对黄花岗起义及在此次起义中死难的战友的永久纪念。[2]6

在为黄花岗起义及在此次起义中死难的战友们写下一首首哀诗,编写《劫后闻吟录》的同时,谭人凤决心继承和发扬黄花岗起义烈士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完成他们未竟的革命事业。因此,他擦干泪水,毅然与宋教仁、陈其美等人筹组同盟会中部总会,策划长江流域的反清革命起义,直接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清政府的垮台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民国成立后,谭人凤并没有忘记黄花岗起义及在此次起义中死难的战友们,他以宣传黄花岗起义烈士英勇事迹、弘扬黄花岗革命精神,巩固民主共和制度为己任。1912年5月,黄花岗起义周年(公历5月15日)来临之际,谭人凤怀着悲痛的心情,特作《薤歌——三月二十九日纪念黄花岗烈士》,以示对黄花岗起义及在此次起义中死难烈士的纪念:

呜呼,论功邀赏客,未见昔人颈刀催。黄花落,黄花开,花开花落年年在,人去不复回。

呜呼,大名争自娱,他人热血代购来。黄花落,黄花开,花开花落年年在,人去不复回。

呜呼,国存身永死,当年姓氏半成灰。黄花落,黄花开,花开花落年年在,人去不复回。[4]

与此同时,谭人凤还将其歌颂黄花岗起义烈士英勇奋斗、视死如归革命精神的“十哭”也予以公开发表,以示对黄花岗起义烈士的悼念。5月15日,即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驻沪支部在上海新新舞台召开纪念黄花岗起义周年大会,谭人凤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出席大会。大会主持人诸民谊报告开会理由后,谭人凤第一个发表演说,以亲历人的身份讲述起义失败的原因和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痛快淋漓,足为诸烈士吐气”[5]。

1916年护国战争期间,赴山东调处民军矛盾之际,谭人凤在山东军民举行的欢迎大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黄花岗一役,莘莘学子,落落奇才,同时死难者且有七十二烈士,当亦诸君之所共闻。夫好生恶死,人之恒情,而乃不惜生命甘心就死,果何为乎?为欲惩顽振懦,唤醒国魂而已,为求国利民福,愿牺牲少数以谋多数之幸福而已。”他号召山东军民团结一致,除恶务尽,巩固民国,以慰烈士英灵于地下。[2]126

护法战争期间,谭人凤坚决拥护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军政府,并于1918年5月亲赴广州支持讨逆护法。5月8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黄花岗起义7周年前夕,谭人凤特作《祭七十二烈士文》,表示对烈士深切的悼念和追思:“呜呼!今何日乎?是我同志昔年起义广州,惊天动地之日,又即我民国成立追念殊勋永定为纪念之日也。然则是日也,固四万万国民人人感想之日,岂独人凤一人已哉!然人之于是日也,不过膜拜英雄;人凤之于是日也,则尤怆怀故旧。”同时,他联系现实,对破坏共和,危害民国的北洋政府给予猛烈的抨击:“翻云覆雨,大乱相寻,权奸窃位,妖孽殃民,政客捣鬼,武人弄兵,国几不国,谁与国存?呜呼,吾人掘井,彼辈饮水而忘源;吾徒流血,彼辈攘利而争权。同根共本,萁豆相煎,死者长已矣,生者将何以自全?”最后,谭人凤坚定表示:“我惭力薄,冀借威灵,誓歼丑类,奠定共和。”[2]275次日,即5月9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为黄花岗起义7周年纪念日,上午8时,谭人凤一早就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吊祭,久久不忍离去,因赋七绝三首,以表示对烈士们的尊敬与思念:

黄花零落一荒岗,七二英雄作墓场。无限凄风无限恨,我来凭吊泪盈行。

黄花零落旧时岗,荒冢累累一鬼乡。自得侠魂光土壤,几多臭骨有余香。

痛惜羊城罹劫灰,英雄丛葬骨成堆。荒岗寂寞黄花冷,赖有知心话夜台。[2]276

1919年春,谭人凤的《革命词评》(后经石广权定名为《石叟牌词》)撰写完成,[6]在其中的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组中,详细记录了黄花岗起义之始末,又给后人留下了一段黄花岗起义的信史。是年5月,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后,贫病交加的谭人凤敏锐地看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一线生机”,再一次发扬黄花岗革命精神,重振革命雄风,率先公开表态,坚决支持北京大学生的爱国行动,严厉谴责北京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暴行。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之后,谭人凤又先后关注和支持广东、天津等地的学生爱国运动,通过发表演讲、电诘反动政府等有力行动,对两地学生爱国运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推动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再立殊功。[7]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谭人凤不仅是黄花岗起义的主要筹划者和重要参与者,为起义的筹备和发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而且还是黄花岗革命精神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为建立和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泱泱.黄兴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石芳勤.谭人凤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3]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等.孙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邓江祁.谭人凤佚诗选[J].(湖南)文史拾遗,2017,(2):68-69.

[5]大追悼会纪事[J].申报,1912-05-15.

[6]邓江祁.《石叟牌词》写作时间新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7-10.

[7]邓江祁.论谭人凤对五四运动的重要贡献[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2):7-12.

猜你喜欢
同盟会黄兴广州
游黄兴公园
黄兴:具有真知远识的政治家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黄兴:为“亲人”奔跑的“小幺妹”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